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GDP十強城市,正迎來產業大變局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30 20:18:09

面對急劇變化的外部環境,“塔尖”城市如何穩中求進?新舊動能是否已經完成轉換?新動能能否形成更有力的支撐?在一季報出爐之際,我們把目光對準城市經濟的基礎單元——上市公司作為廣大市場主體中的佼佼者,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產業的“高度”,體現了地方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成色”。以此為視角,我們希望看到經濟數據背后的城市產業畫像。

每經記者 淡忠奎  余蕊均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359408 

GDP萬億城市是中國經濟的增長引擎。尤其是處于“塔尖”的十強城市,以1.8%的國土面積集聚約13%的人口和23%的經濟,是當之無愧的“頂梁柱”。

截至目前,十強城市2025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均已出爐,其中,僅成都(6.0%)、蘇州(6.0%)、北京(5.5%)跑贏全國大盤(5.4%),武漢與全國持平,增速墊底的廣州(3.0%)則落后平均線2.4個百分點。

面對急劇變化的外部環境,這些“塔尖”城市如何穩中求進?新舊動能是否已經完成轉換?新動能能否形成更有力的支撐?

在一季報出爐之際,我們把目光對準城市經濟的基礎單元——上市公司作為廣大市場主體中的佼佼者,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產業的“高度”,體現了地方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成色”。

以此為視角,我們希望看到經濟數據背后的城市產業畫像。

概要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GDP十強城市共有2351家A股上市公司,集聚了全國約43.5%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表現,可以成為外界觀察城市增長動能強弱的一個窗口。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僅以市值作為觀察指標,以此反映投資者對該公司及其行業未來前景的預期,市值越高,代表公司/行業的競爭力越強。同時,因市值易受行業波動、外部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們選擇2020年至2025年的6個“3月31日”作為統計節點。

?從結果看,五年間,北京、上海依然是穩定的金融業“挑大梁”,市值前十的公司中各有5家來自金融行業;

?汽車產業正在新老交替中,深圳比亞迪(指公司注冊地在深圳,下同)、重慶賽力斯雙雙“逆襲”,排名從“十名開外”急速拉升,廣汽、上汽在廣州、上海的排位則相應后退;

?生物醫藥成為一抹亮色,五年間,上海、重慶、成都、杭州、武漢均有藥企沖進市值前十,目前,百利天恒已取代“光伏龍頭”通威股份領跑成都上市公司;

?此外,保利發展雖然交出了廣州“市值榜首”的位子,但仍是十強城市市值前十公司中僅剩的房地產企業,而截至目前,蘇州、武漢尚未迎來一家市值超過千億的公司……

上市公司市值“浮沉”背后,地方產業變遷路徑清晰可見。

洗牌:京深滬強勢領跑 杭渝寧挺起“腰桿”

以2025年3月31日的市值排序看,GDP十強城市排位被全盤打亂。

其中,北京作為央企總部集聚地,在市值排行榜上“遙遙領先”。以工行為首的4家萬億市值公司“坐鎮”,前十全為央企,其中5家來自金融業、2家來自石油石化行業,郵儲銀行以4131.79億元市值排名第十。

深圳來到第二位。招商銀行以8930.27億元市值領跑,其后是比亞迪(6790.44億元)、中國平安(5556.76億元)和工業富聯(3943.97億元)。做機械設備的匯川技術把前十的門檻鎖定在了1836.9億元。

上海排在深圳之后。前五位均來自金融業,其中東方財富、浦發銀行市值超過3千億元,交通銀行、國泰君安、中國太保在“2000億元+”市值一檔,后五位由上汽集團領銜,市值在1500億元至1900億元之間。

排在第四到六位的分別是杭州、重慶和南京。

其中,杭州有兩家上市公司市值超過千億,分別是海康威視(2834.59億元)和同花順(1535.39億元);

重慶也有兩家“入賬”,分別是賽力斯(2056.24億元)和長安汽車(1134.11億元);

南京有四家上市公司市值在1千億以上,除領跑的國電南瑞(1759.03億元)外,另外三家均來自金融業。

再往后是廣州和成都。

來自傳媒業的分眾傳媒以1013.84億元市值在廣州領跑,也是廣州唯一一家千億市值公司;生物醫藥企業百利天恒則以931.56億元市值領跑成都上市公司。

需要說明的是,截至4月30日,百利天恒市值升至1147.18億元,略高于分眾傳媒,這也意味著成都有望超越廣州,坐到第七的位子。

最后是蘇州和武漢,分列第九和第十。蘇州市值最高的是滬電股份(630.6億元),武漢市值最高的是華工科技(413.16億元)。

總的來說,在5千余家A股上市公司中,千億市值公司仍是“稀缺品”。

如果說這些千億市值公司是“領跑者”,那么市值榜前十的公司就是所在城市上市公司版圖絕對的中堅力量,代表著城市產業發展動能的強弱。

Wind數據顯示,2025年3月31日,北京、深圳、上海A股市值榜前十的公司總市值分別為9.7萬億元、4.04萬億元、2.27萬億元,分別較2020年3月31日增長3.47萬億元、8468億元、6434億元。

這三座城市不論總量,還是增量都是絕對的“領頭羊”。而與此同時,南京(8063億元)、廣州(6615億元)、成都(6275億元)、重慶(6015億元)四座城市市值榜前十公司總市值也均在6000億元以上,處于第二梯隊。

從五年增量看,成都市值榜前十企業增長3253億元,杭州、重慶、南京增量也均在2000億元以上,呈現出較大的增長潛力。

不過,廣州市值榜前十公司總市值相較五年前出現下滑,武漢也僅增長不足300余億元,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需盡快尋找新的增長點。

從“底線”說,除北京、深圳、上海外,其余7城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值其實還在300億元左右徘徊。目前,十強城市中市值最低的一家公司是來自重慶的隆鑫通用(237.18億元)。

結構:三成企業出自金融業 重慶加速集聚“汽車”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對城市進化論分析指出,“廣義上的‘市值之王’跟當地優勢產業有很大聯系,但A股并不能代表全貌。客觀上,互聯網等行業企業在A股上市的占比較少,一定程度上導致金融業更容易誕生‘市值之王’。”

從結構看,金融業在十強城市中的“分量”的確很重。

以2025年3月31日市值為例,北京、上海、南京市值前十企業中,各有5家來自金融業,深圳、杭州分別有4家和3家,重慶、蘇州、成都、武漢各有2家,廣州有1家。也就是說,上榜企業中有三成來自金融業。

除了“穩定輸出”的金融業,過去五年間,還有哪些“兵家必爭”的產業?

汽車可以算一個。深圳、上海、重慶、廣州四城均有車企入列市值前十。

對比2020年3月31日的市值來看,彼時,深圳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中不見比亞迪,重慶這邊也沒有賽力斯,其前身小康汽車的市值甚至不足百億元。

到了2021年3月31日,比亞迪以2982.8億元市值強勢躋身深圳第六,賽力斯則以300.20億元市值沖到重慶上市公司第九的位子。

如今,比亞迪市值已逼近7千億元,在深圳上市公司中的排序僅次于招行,賽力斯則以2056億元市值刷新重慶上市公司市值“天花板”。

賽力斯憑借與華為攜手,實現“逆天改命”,加上長安汽車近年不斷長出“新枝”加快轉型,重慶這個老牌汽車城得以從“掉隊”邊緣重回舞臺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新的上市公司十強中,重慶有4家企業來自汽車行業,相比五年前2家生物醫藥、2家食品飲料、2家金融企業和1家車企(長安汽車)的結構來說,“汽車重鎮”的特點進一步凸顯。

相比之下,那些轉身慢了的燃油車時代的龍頭們,日子就沒那么好過了。

上汽集團在2020年3月31日的市值為2395.11億元,彼時,其在上海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如今只能以1827.74億元市值排名退居第六。

廣汽集團也面臨同樣的下滑困境,市值排位從2020年第三位(753.17億元)降至2025年的第六位(626.14億元)。

根據廣州日前公布的2025年一季報,汽車產業作為廣州第一支柱,仍處在深度調整中,一季度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4%,比上年全年降幅收窄11.8個百分點,“凸顯廣州經濟的結構性增長壓力”。

煥新:創新藥企領跑成都 蘇州年年“上新”

橫向對比來看,生物醫藥作為各大城市布局的重點產業之一,五年間,除北京外,均有相關企業上榜市值十強。

其中,市值變動較大的要屬重慶智飛生物。2020年3月31日,智飛生物總市值達1078億元,成為重慶首家千億市值公司。

在此之后,作為默沙東HPV疫苗國內唯一的代理商,智飛生物市值一度沖高至3500余億元,但受市場環境變化影響,如今市值已跌至600億元左右。

與之相反,來自成都的百利天恒則是另一種“變動”。在2024年3月31日的市值十強中,百利天恒首次上榜,即以503.54億元沖到第五位,到2025年,其市值達到931.56億元,力壓通威股份,領跑成都上市公司。

一邊是光伏行業遭遇“最難一年”,一邊是創新藥企手握“中國分子”完成IP授權,在成都企業身上,“創新驅動發展”的基本邏輯又一次得到印證,這無疑也是城市穿越周期的底氣所在。

目前,GDP十強城市中,市值最高的生物醫藥企業仍是邁瑞醫療(2837.11億元),雖然其在深圳上市公司中的市值排序已從2020年第三位下滑至2025年第七位。

有意思的是,深圳2020年的市值“守門員”還是房地產企業招商蛇口(1305.60億元),次年更新為號稱“非洲手機之王”的傳音控股(1675.04億元),從2022年開始,做機械設備的匯川技術一直把持“第十”,十強公司排序或有調整,但成員非常穩定。

相比大部分城市十強公司保持相對穩定,蘇州倒是每年都有“新人”出現。

如2021年3月31日,來自家用電器行業的科沃斯(781.52億元)首次上榜,就拿下了蘇州的頭把交椅,同期還有做電子產品的思瑞浦新晉登場。

到了2022年,蘇州一次性更新三家十強企業,分別是做電力設備的天華新能(421.08億元)和固德威(303.42億元),以及做生物醫藥的納微科技(316.12億元);其后三年,又有納芯微、阿特斯和羅博特科分別入圍,所屬行業來自蘇州擅長的電子、電力設備。

從更大范圍來看,汽車、光伏、電子等產業之外,像地產、商貿零售等行業的深度調整,也影響著區域上市公司結構的新舊轉換。尤其是武漢風光一時的家具零售巨頭——居然智家,過去五年間從市值榜首下滑至十名開外,而機械設備、電力設備等領域雖然也出現了幾個“新勢力”,但市值普遍不高,尚不具備行業統治力。

“因為A股的結構開始變化,過去A股重視金融和地產這些傳統產業,但如今A股更加重視新產業的上市。各個城市都在推進產業升級和數字轉型,各個城市的產業支柱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在盤和林看來,過去依賴傳統金融和地產的投資拉動經濟發展模式,正在被創新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取代,這也是導致各城市頭部上市企業格局變化的重要因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一在线 | 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丁香五月 | 亚洲欧美另类综合偷拍 |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精品 |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码视频 | 中文字幕玖玖资源站zy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