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29 18:23:47
四川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賀江華介紹,《四川省促進川菜發展條例》共29條,不設章節,主要包括促進川菜產業發展、推動區域協作和川菜國際化、加強川菜文化傳承和弘揚、優化人才培育和創新發展等內容。
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編輯 楊歡
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蔣翼鵬 攝
4月29日上午,四川省人大常委會舉行《四川省促進川菜發展條例》(下稱《條例》)專場新聞發布會。稍顯特別的是,這場發布會“轉站”四川旅游學院,在烹飪與食品實驗管理中心內,在川菜技藝傳承和創新孵化的灶臺案板前,立法工作者、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家代表、專家學者等各相關方一同為川菜發展“劃重點”。
作為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一,川菜是四川靚麗的文化名片和產業名片。此前,四川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川菜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但同時政策措施存在階段性、零散性特點,有必要通過地方立法強化川菜發展法治保障。
在此背景下,去年9月,《條例》(草案)首次提請審議,今年3月28日獲四川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將于5月1日起施行。四川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賀江華介紹,《條例》共29條,不設章節,主要包括促進川菜產業發展、推動區域協作和川菜國際化、加強川菜文化傳承和弘揚、優化人才培育和創新發展等內容。
為地方菜系立法,四川是第二家。在前期立法調研中,四川也充分學習了《廣東省粵菜發展促進條例》的立法經驗。
“之前的粵菜條例主要是依托粵菜大師傅,從人的角度進行延伸,我們的川菜條例主要是基于產業角度,從田間到舌尖到心尖,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時,也促進產業發展和經濟發展。”被問及兩部地方性法規的不同之處,四川省商務廳副廳長尹奇志如是解釋。
她表示,《條例》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立足川菜產業發展全局,推動構建川菜現代化產業體系,主要解決川菜發展部門協調問題、川菜產業完善鏈條和融合發展問題、川菜人才供應及川菜技藝傳承問題。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條例》進一步明確了商務、經濟和信息化、教育、科技、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農業農村、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門在促進川菜發展中的工作。其中,由商務部門牽頭的有六條,包括統籌推進川菜發展、加強品牌培育、建立餐廳評價體系、促進川菜消費、推動川菜國際化發展和川菜老字號等。
尹奇志表示,四川省商務廳將加大部門協調力度,充分整合政策和資源,出臺配套政策,會商重大事項,加強信息共享,保障《條例》落地見效。
據介紹,商務廳近期將會同相關部門,出臺四川省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實施餐飲消費提振、產業提升、開放提能、供給提質、要素提效和服務提檔六項行動,以餐飲消費帶動川菜一二產業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推動川菜產業發展,“品牌是核心,主體是關鍵”。四川將構建川菜“公共品牌+特色美食+老字號”的品牌矩陣體系,指導行業組織等建立完善川菜星級餐廳評價標準,面向境內外依法依規開展評價,開展川菜市場主體梯度培育,支持川菜重點企業“上臺階”“上榜”“上市”,支持川菜餐飲企業特別是老字號、非遺美食和特色小吃品牌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
數據顯示,四川共有“中華老字號”57個、“四川老字號”200余個,其中80%都跟川菜相關,包括“龍抄手”“夫妻肺片”“賴湯圓”等。
美食無國界。“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餐,有中餐的地方就有川菜。”在業內人士看來,川菜國際知名度極高,但其形象和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國際化既是川菜振興的重要目標,也是《條例》的一大亮點。
四川省非遺協會川菜專委會主任杜莉在會上表示,川菜專委會今后將通過線上和線下多種途徑,如參加國內外非遺相關博覽會、交流會等,開展川菜非遺展示展覽,加強川菜國際傳播,更好地提升川菜品牌形象和影響力。
商務廳作為餐飲業的主管部門以及四川對外開放的牽頭部門,尹奇志表示,下一步將用好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積極搭建對外交流合作平臺,面向川菜企業開展對外投資的備案輔導。同時,利用“川行天下”支持政策,來鼓勵川菜企業及相關調味品和食品企業赴境外參會參展、洽談貿易、對外投資,拓展國際市場。
“走出去”的同時,也要“引進來”。如四川旅游學院,已連續舉辦了海外中餐社團負責人研修班,取得較好反響。職能部門下一步將積極支持院校、行業組織等面向海外川菜從業人員,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傳播川菜文化。
“《條例》的出臺,更加堅定了我們辦好烹飪專業、培育烹飪人才的信心,下一步重點從人才培養、非遺保護、文化傳承、科研創新方面助力川菜高質量發展。”四川旅游學院副校長王沖說。
據了解,四川目前已有60余所院校開設了川菜烹飪、餐飲管理、食品科學等相關專業,年輸送專業人才近2萬名,形成了“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全鏈條的培養體系。院校通過“校企共建”,以及“產學研一體化”平臺,不斷推動川菜教育從“師徒相傳”向“標準化、科學化”跨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