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0 17:54:22
今天,A股三大指數集體反彈。截至收盤,上證指數上漲1.16%,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分別上漲2.25%、2.27%。
滬深兩市成交額達到1.61萬億元,較昨日縮量901億元。滬深京三市共有4950只個股上漲,386只個股下跌,上漲個股數量創下1月15日以來的新高。
在達哥經常觀察的10個指數中,已經有8個指數回到了或盤中回到了本周一K線的高點上方。這8個指數是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科創50指數、中證500指數、創業板指數、微盤股指數。
中證1000指數、國證2000指數,雖然沒有觸及本周一K線的高點,但盤中距離周一高點已不遠。
用于觀察市場情緒的最近情緒指數,也回到了本周一的高點上方。用于觀察活躍資金的昨日連板指數、昨日漲停指數均創下新高。
就板塊表現來看,本周調整幅度最大的蘋果產業鏈、英偉達產業鏈、消費電子、元器件等科技方向,今天均大幅上漲。
本周市場迎來了史上最強“穩市組合拳”。央行、金融監管總局、國資委等多部委、多層面、多主體參與的穩市政策密集襲來,“國家隊”、社保基金、險資、公私募、上市公司等中長期資金積極入市。
在昨天的文章中,達哥提到,市場擔憂情緒已經化解,行情將步入正軌。政策利好、市場信號以及“貿易受損”板塊大幅修復,均驗證了上述“行情步入正軌”的觀點。
在市場過度擔憂情緒完全消除的情況下,此時就是重視板塊個股的階段。
盡管達哥提到重視板塊個股,但也有必要說一說大盤。
本周一,上證指數留下了跳空缺口。從A股兩次因貿易摩擦引發的跳空下跌來看,后續都有嘗試回補該缺口的動作。
第一次是2018年3月23日留下的向下跳空缺口,之后的兩個月,大盤兩度嘗試對該缺口進行回補,雖然沒有完全回補,但都非常接近缺口上沿。
第二次是2019年5月6日留下的向下跳空缺口,之后的兩個月,大盤基本回補了該缺口。
借鑒上述兩段歷史走勢的經驗,達哥認為,后續上證指數的目標就是嘗試回補掉本周一的跳空缺口。
在一段時間內無論是否完全回補缺口,達哥覺得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到其有回補缺口的動力,這能讓以大盤作為倉位參考的投資者心里有底。
短期而言,今天上證指數留下的向上跳空缺口屬于普通型缺口,一般來說是會回補的。至于什么時候回補,達哥當前也無法判斷,只有走一步看一步。
板塊方面,蘋果產業鏈、英偉達產業鏈、消費電子、元器件等板塊,因美股大漲而出現修復走勢。除此之外,市場的階段主線依然比較清晰,那就是內需消費方向。
內需消費方向,食品飲料、旅游、農林牧漁這3個板塊的指數,創下了今年以來的新高;商業連鎖、房地產、酒店餐飲這3個板塊的指數,收復了本周一的失地;釀酒板塊指數距離收復本周一的失地僅一步之遙。
在這些板塊中,必需消費品的市場預期相對較好,比如豬肉及肉制品、雞肉雞蛋、水產品、糧油、乳制品以及嬰童需求品等。可選消費品的市場預期次之,比如零食、酒、旅游、酒店餐飲等。
另外,在提振消費的背景下,超市、便利店、百貨等零售方向也值得關注。“五一”長假還有不到三周就將到來,也在催化旅游、酒店餐飲等板塊。
消息面上,《福建省深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4月7日,吉林、海南兩省專題研究提振消費工作。近期多地出臺生育補貼政策。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今日表示,自貿試驗區內有關特殊監管區域現行保稅政策維持不變,根據相關規定,商品離開有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入國內市場內銷時,需補繳相應稅款。
上述消息,可能會對自貿區題材形成催化。
因美國貿易政策引發的相關板塊行情,已由內需消費向中歐貿易、轉口貿易、跨境支付等蔓延。達哥認為,板塊行情的延伸,有助于鞏固內需消費方向的階段主題炒作。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的發布,標志著我國消費政策的全面性升級與創新。后續政策端,將在提升供給質量、優化消費環境、提升消費能力、強化消費意愿、加強政策協同等方面持續發力,實質性刺激政策有望落地。
中信證券進一步指出,當前消費估值仍處于合理偏低水平。消費在數年疲弱表現下,供需格局隨之調整優化。經營端,即使不考慮政策潛在拉動,在基數壓力減輕背景下,2025年二季度有望成為多數消費行業的壓力見底窗口。
最后達哥作一個總結:今天市場強勁反彈,大盤后續預期是嘗試回補周一的跳空缺口,反彈行情還沒有到結束之時。由于今天的跳空缺口或有回補需求,因此在操作上以低吸為主。板塊上,繼續重視內需消費方向。
PS:想了解達哥的更多觀點,或想和達哥交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道達號”。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