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02 23:09:18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楊夏
2024年碳纖維行業的嚴重“內卷”讓光威復材(SZ300699,股價31.02元,市值257.9億元)等龍頭企業的業績出現下滑。
3月31日晚間,光威復材發布的2024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50億元,同比下降2.69%;對應實現歸母凈利潤7.41億元,同比下降15.12%,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為6.68億元,同比下降6.15%。
視覺中國圖
對于原因,光威復材提及:2024年受行業無序擴張、產能過剩影響,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給行業相關企業帶來了較大經營壓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出現營收、盈利雙降的情形,但光威復材仍推出“慷慨”分紅方案,擬以8.256億股為基數,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5元(含稅),合計派現4.13億元。加上2024年累計1.62億元的股份回購,現金回報總額占2024年凈利潤的比例達83.68%。
核心業務“冷熱不均”:風電碳梁成唯一亮點
從貢獻來源看,碳纖維及織物業務、風電碳梁業務和預浸料業務構成光威復材的三大業務板塊,合計實現銷售收入22.22億元,占公司銷售收入的比例合計90.70%。
財務數據顯示,光威復材的碳纖維及織物業務在2024年實現銷售收入14.52億元,較2023年的16.67億元,同比下降12.91%,占比從2023年的66.23%降至2024年的59.27%。
光威復材方面表示,2024年,拓展纖維板塊(包括內蒙古包頭項目)碳纖維及織物業務主要受行業供需失衡、高性能工業用碳纖維產品價格下降以及裝備用碳纖維受個別應用場景的需求節奏因素影響等。
而分產品看,在光威復材的碳纖維業務14.52億元收入中,T300級別占比35.57%,作為傳統主力產品,由于裝備應用需求節奏因素影響,報告期內發貨減少,盡管有民機業務快速增長的影響,但因基數較小實際影響有限,最終實現銷售收入5.16億元,同比下降39.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雖然在年報中稱影響有限,但中低端T300級碳纖維受行業供需失衡及價格戰沖擊顯著,銷售收入同比下跌近四成,成為業績下滑主因;而高端T800級碳纖維雖同比增長64.64%至4.72億元,但營收占比僅32.5%,難以抵消中低端產品的拖累。
此外,在光威復材碳纖維業務產品結構中,高強高模系列碳纖維占比11.69%,但由于個別特定應用場景需求節奏影響發貨減少,實現銷售收入1.70億元,同比下降17.87%。而這也反映出高端市場需求尚未完全釋放。
在碳纖維業務支柱地位松動的同時,在2024年,光威復材的預浸料業務,占公司業務的比例從10.65%下降為9.53%,保持基本穩定;而風電碳梁業務在連續兩年大幅下滑之后實現恢復性增長,占公司業務的比例也從16.94%回升至21.90%,有效緩解了碳纖維及織物業務下滑的影響。
財務數據顯示,光威復材的風電碳梁業務在2024年實現“恢復性增長”,銷售收入5.37億元,同比大增25.81%,成為三大業務板塊唯一增速超20%的板塊。
不過,光威復材也提到,未來一年,原材料價格可能的低位盤整狀態或將為下游客戶拓展業務帶來積極影響,并將帶動全球風電碳梁業務規模繼續增長,但另一方面行業競爭在風電業務層面或者風電碳梁業務層面都存在加劇的風險,對公司風電碳梁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威脅。
即便面臨一些不穩定因素,光威復材預計,根據公司目前的訂單和意向,預期公司2025年風電碳梁業務繼續恢復性成長。
“逆勢”分紅背后:連續7年現金分紅
盡管業績承壓,光威復材此次分紅力度較2023年(10派4.7元)卻進一步提升。
光威復材在2024年年報中提到,2024年度公司擬以權益分派實施時股權登記日登記的總股本扣除公司回購專戶中的回購股份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5元(含稅),不送紅股,不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合計派發現金股利為4.13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2017年9月上市至今,光威復材連續7個年度實施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18.48億元,本年度公司提出了每10股派發5元的現金分紅預案,如獲股東大會批準,公司上市以來現金分紅總金額達到22.61億元,占期間累計凈利潤的44.48%,是公司募集資金凈額的237.09%。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現金分紅時,光威復材還實施股份回購。在2023年底通過回購議案后,截至2024年3月27日,該次回購股份計劃已實施完畢,公司共回購股份635.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76%,成交總金額為1.62億元(不含交易費用)。
根據深交所相關規定,上市公司以現金為對價,采用要約方式、集中競價方式回購股份的,當年已實施的回購股份金額視同現金分紅金額,納入該年度現金分紅的相關比例計算。光威復材2024年度現金分紅和股份回購總額為5.74億元,占公司本年度凈利潤的83.68%。
這一舉措被解讀為“穩定股東預期”,但也引發對公司現金流分配的爭議:一方面,碳纖維產能消化需要資金支持;另一方面,風電碳梁等新業務拓展亦需持續投入。如何在股東回報與戰略轉型間找到平衡,成為公司2025年的關鍵課題。
對于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4月1日上午,多次嘗試聯系光威復材方面,但其證券部門公開電話,并未有人接聽。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國內碳纖維行業經歷深度調整。
百川盈孚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碳纖維行業新增產能15300噸,同比增長12.73%,增速較上年明顯放緩;年底,碳纖維企業庫存約為16500噸,較上年增加約34.07%;全年碳纖維平均價格為90.1元/千克,同比下降23.86%。
在這樣的大行情下,企業經營利潤普遍下滑,其中有的企業處于盈虧邊緣,有的企業出現虧損。光威復材在年報中坦言,高性能工業用碳纖維在未來一年可能面臨較為復雜的局面。
“高性能工業用碳纖維目前依然處于供需失衡狀態,從供給端看,盡管新增投資有所降溫,但已完成建設項目或在建項目仍有較大增量產能釋放空間。”光威復材表示,預期公司2025年高性能工業用碳纖維業務可能會繼續面臨較嚴峻的挑戰。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