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居家養老、社區養老迎來“銀發經濟”的風口,保險機構發力“搶灘”養老產業,養老照護人才存在缺口丨兩會金融觀察⑤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10 17:18:01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實施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據悉,多家保險機構已憑借其在風險管理、資金運作和生態整合的優勢,積極布局養老產業,提供多元化服務。然而,養老服務仍面臨供給不足、養老護理人才短缺等問題。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馬子卿    

從養老服務到養老科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15次提及“養老”一詞,“老有所養”持續成為民生焦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成為政策發力的重點方向。為滿足大多數老年人“垂暮不離親,養老不離家”的愿望,近年來,民政部、財政部組織實施了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指導各級民政部門不斷提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水平,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的就近就便養老服務需求。

在政策和市場的推動下,保險機構憑借其在風險管理、資金運作和生態整合方面的優勢,正成為推動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已有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平、泰康保險、大家保險、友邦人壽等多家大中小型保險機構涉足養老行業,業務涵蓋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多個領域。毫無疑問,康養已成為保險業發力的新方向。

“銀發經濟是應對老齡化的民生工程和未來經濟增長新引擎。未來5~10年將呈現‘基礎服務普惠化+個性需求產業化’雙輪驅動態勢。”大家保險對記者表示,社區養老機構向享老機構轉變,智能化適老產品、養老機器人普及,文娛旅居服務更豐富,慢性病管理等細分領域快速增長,“金融+養老”模式有望成為重要支付解決方案。

完善發展養老產業背景下,保險業迎來“銀發經濟”的風口

作為民生愿景的重要組成,“老有所養”不僅關乎個體生命周期的完滿閉環,更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尺,凝聚著人民群眾對養老保障體系的深切期待。可以這么說,養老不僅關乎長輩,更影響著整個家庭,甚至成為維系家族財富與家庭穩定的關鍵因素。

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3.1億,占全國總人口的22%,養老服務的剛性需求不斷增加。今年1月7日,《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意見》指出,要貫通協調居家社區機構三類養老服務形態。擴大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發展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大力培育專業化、連鎖化、品牌化運營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將社區養老服務納入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重點內容。鼓勵社會力量新建或改擴建養老服務設施,支持通過公建民營等方式擴大優質機構養老服務供給。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齡經濟與產業研究所研究員王莉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普惠支持型養老機構的建設需要發揮多元經營主體作用,對經營主體而言,連鎖化、集團化發展有助于實現更好的規模效益,能夠更高效地輸送服務。對老年人及其家庭而言,機構的品牌化意味著服務支撐能力有所保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養老機構的可信任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實施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

保險由于與養老的屬性天然契合,成為養老產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中也明確提出,依法合規促進保險業與養老服務業協同發展。有業內人士表示,保險通過合理的、跨生命周期的養老金統籌規劃,結合養老服務在預防、醫療、康復、護理等方面的全鏈條干預,能夠更為有效地抵御長壽風險,加之二者在產業鏈上下游的關系,可以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和范圍經濟效益。

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險企發力“搶灘”養老產業

面對日益旺盛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險企也采取“多條腿走路”的方式,積極布局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等多個領域。

有“壽險一哥”之稱的中國人壽養老養生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在全國26個重點城市布局,提供“醫養結合、活力養老、專業照護、候鳥旅居”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養老養生項目涵蓋CCRC養老社區、城心養老公寓、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等業態,可提供養老床位超萬張,滿足全年齡段長者的個性化需求,為不同經濟條件、不同生活習慣提供更多選擇。2024年末,中國人壽已運營養老社區入住長者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71.5%,社區在住長者滿意度達95.1%。

中國平安在養老方面的布局采取的是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兩種模式,在居家養老方面,中國平安從“醫、食、住、行、財、康、養、樂、護、安”十大服務場景出發,推出中國平安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構建“醫、住、護、樂”居家養老深度服務網絡,為居家長者貼身護體;社區養老方面,中國平安依托雄厚的綜合金融實力,打造了“平安臻頤年”項目,當前旗下相關產品線已相繼落地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

介入養老產業最早的泰康保險集團當前已在全國36個重點城市布局了43個項目,其中22個城市24家社區開業運營,在住居民數量也快速突破了15000人。如今,泰康保險集團正依托大規模高品質養老社區已經形成的專業能力,深入探索社區康養中心布局,打造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三位一體的城市“養聯體”模式,構建長壽時代老年生命產業鏈的基礎設施與服務體系。

目前,在城市“養聯體”建設方面,泰康保險集團已經開始了很多有益探索和實踐。比如,在北京,泰康之家已經落地了4個養老項目,逐步形成了“大型CCRC(持續照料退休社區)+城區養老公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多層次養老服務組合,滿足長輩更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大家保險同樣以高品質社區養老和普惠性養老為養老布局的切入點。在高品質養老社區布局方面,大家保險打造“城心醫養”模式,截至2024年末,已在15個城市完成16個城心社區建設;在普惠型養老布局上,大家保險開展“居家安養”服務,建立了10個居家安養照護中心和服務網點,穩步推進“居家安養”小切口試點,不斷驗證商業模式,并探索其與“城心醫養”的聯動模式。

除卻頭部及大型保險機構,中小型保險機構也在積極布局養老產業。愛心人壽通過“保險+醫養”服務以及在社區內建設嵌入式的養老機構,探索以“護老顧問+護老保姆”為服務基礎的一站式的養老服務解決方案;富德生命人壽推出“美好生活”康養項目,聚焦于“保險+康養”的融合發展,構建起一站式居家養老解決方案;北京人壽首創“GBCC四級養老”服務模式,面向政府部門、企業單位、街道社區和社區居民,提供居家養老智慧服務方案。

業內:當前僅20%的養老服務從業者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盡管保險機構動作頻頻,但保險機構所能輻射到的人群有限,想要讓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完善貼心的養老服務,需要更多的機構參與其中。此外,當前的養老服務還面臨著服務供給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服務質量不高等現實挑戰。

以服務供給結構性失衡為例,根據民政部數據,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4000萬人,但持證的養老護理員僅約50萬人,實際需求缺口達千萬級。此外,養老護理人才的培養專業化水平偏低,相關教育體系滯后明顯。“全國僅約200所高職院校開設養老服務專業,且課程與實踐脫節,畢業生對口就業率不足30%。”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衢州市委員會副主委陳瑋說,該專業學生技能認證不足,僅約20%的從業者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農村地區多數從事養老護理的人員未受過系統培訓,且年齡普遍偏大。

因此,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的議案中也針對養老產業發展面臨的難題提出了建議。全國人大代表、今飛凱達董事長葛炳灶認為,應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建議從加強政策扶持,推動人才能力建設以及提高養老服務相關職業社會認同度等方面發力。“拓寬人才來源渠道,才能引來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葛炳灶表示,要在國家層面出臺并完善相關政策,加強人才培訓,強化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在政策扶持上,葛炳灶建議,出臺相關政策,明確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地位、權益保障和職業發展路徑,提高職業吸引力。設立入職補貼、培訓補貼、崗位津貼等激勵措施,降低養老護理員的入職門檻和經濟負擔;在人才能力建設方面,葛炳灶表示,相比其他群體,老年人對護理、生活照料、康復、緊急救援、精神慰藉、心理咨詢等服務需求更多,但一些護理員技能不強,缺乏醫學、護理專業知識。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則建議加快制定養老服務法。“建議將其置于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立法規劃中的優先項目中,并盡快正式啟動立法程序,爭取在2026年前能夠制定一部高質量的養老服務法并付諸實施。”鄭功成認為,制定養老服務法已經具備可行性。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涵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養老 社區 保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 亚洲欧美动漫传媒国产日韩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020 |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不卡 | 一级中文字幕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