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曾錯過梁文鋒投資,又借DeepSeek大火 硅基流動融資背后:給大模型開發者“遞鏟子”,是好生意嗎?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0 21:48:16

硅基流動(SiliconFlow)宣布完成億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此前,硅基流動已在一年內獲得三輪融資,投后估值達2億美元。今年春節期間,因DeepSeek全球火爆,硅基流動率先走通了在國產芯片部署DeepSeek模型的路徑。袁進輝表示,此次融資將用于AI云基礎設施升級與商業化拓展,助力全球AI應用生態繁榮。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魏官紅    

DeepSeek火熱“出圈”,其背后提供算力支持的AI基礎設施企業迅速引發關注。

2月19日,硅基流動(SiliconFlow)宣布已于2024年底完成億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華創資本領投,普華資本跟投,老股東耀途資本繼續超額跟投,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融資之前,硅基流動已引入美團作為戰略股東。

其實,在一個月前,很多人對硅基流動和公司創始人袁進輝的印象還停留在美團收購光年之外事件,作為光年之外聯合創始人,袁進輝在美團收購半年后宣布了再次創業,即成立硅基流動。

今年春節期間,DeepSeek點燃全球市場,接連遇到服務器被攻擊和官網無法打開等問題。硅基流動大模型云服務平臺SiliconCloud首發上線了基于華為云昇騰云算力的滿血版DeepSeek R1/V3模型,率先走通了在國產芯片部署DeepSeek模型的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28日,袁進輝曾在社交媒體回憶道,2023下半年,在籌建硅基流動之初,曾和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討論過投資該項目,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雙方未能達成合作。

2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從硅基流動了解到,對于有媒體報道的“硅基流動曾拒絕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入股”的內容,袁進輝在朋友圈否認了“拒絕入股”的說法,同時提到,“為自己(當時)沒有遠見感到后悔”。

圖片來源:袁進輝微信朋友圈截圖

自去年1月獲得5000萬元天使輪融資以來,硅基流動在過去一年內已經獲得3輪融資,投后估值達2億美元。袁進輝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其目標是為廣大的開發者提供基于AI(人工智能)模型進行應用創新的關鍵“鏟子”,讓開發者實現Token自由。

“可以預期國內外基于DeepSeek的應用將爆發,這一天終于要到來了。”4天前(2月16日),袁進輝在社交媒體上這樣感嘆。屬于袁進輝的故事,也正在緩緩展開。

借DeepSeek“出圈” 幫助大模型解決算力挑戰

回顧袁進輝的創業歷程,可用“戲劇性”三個字來形容。

早在2016年,袁進輝就帶領OneFlow團隊投身大模型基礎設施,該團隊當時也是世界上做通用深度學習框架的唯一創業團隊。2023年,處在大模型風口上的OneFlow團隊被原美團聯創王慧文所創立的大模型公司“光年之外”并購,隨后,“光年之外”又被美團并購。

拒絕了美團方面的邀請,2023年8月,袁進輝帶領團隊創立了新公司“硅基流動”,同時繼續聚焦AI Infra(AI基礎設施)賽道。

袁進輝曾在接受采訪時公開表示,2023年自己就像“坐過山車”,因為其創業公司幾個月之內經歷了多次并購,從一家一億美元的公司,變成十億美元的公司,再到千億美元的公司,最后再分拆重新創業。

相比文心一言、通義千問等應用層大模型產品,硅基流動聚焦的AI Infra賽道是連接算力和應用的AI中間層基礎設施,涵蓋數據準備、模型訓練、模型部署和應用整合等環節。而這一能力補足了DeepSeek算力不足的短板。

袁進輝在社交平臺上回憶,DeepSeek爆火前,梁文鋒曾建議硅基流動部署DeepSeek-V3,至少準備20臺H800(英偉達芯片),準備80臺最好。袁進輝算了算,一個月80臺H800服務器就要支出五六百萬元的算力成本,這些機器還不一定能用滿。“風險太大了,就沒下注。”

而隨著DeepSeek火爆全球,其官網和App均難以承接洶涌的流量,熱情的用戶急于找到能正常使用DeepSeek的渠道。袁進輝感慨:“現在DeepSeek這么火,決策失誤,欲哭無淚。”

雖然錯過了先機,袁進輝迅速調整策略,看到DeepSeek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很焦慮但苦于沒有資源”的袁進輝接受了同事“國產卡多,用國產卡”的提議,和華為云合作,全力完成DeepSeek R1/V3在昇騰芯片上的適配工作。

2月1日,硅基流動首發基于華為云昇騰云算力的滿血版DeepSeek R1/V3,迅速吸引了大批開發者和個人用戶。整個春節期間,硅基流動團隊沒有休息過一天。一位硅基流動員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嘆:“除夕晚上都在加班。”

據硅基流動官方披露數據,目前其大模型云服務平臺SiliconCloud支持滿血版DeepSeek R1/V3、Qwen、FLUX.1、CosyVoice等在內的上百款主流模型接入,不到一年時間,平臺總用戶數超三百萬,日均調用上千億Token。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融資將用于AI云基礎設施升級與商業化拓展

對于此次融資,袁進輝表示,此次融資將加速硅基流動的AI云基礎設施升級與商業化拓展,公司將以高性價比、穩定可靠的產品服務開發者與企業客戶,助力全球AI應用生態的落地與繁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這一輪的投資方中,有不少人與袁進輝早有交集。其中,普華資本管理合伙人蔣純與袁進輝認識多年,“見證了他從優秀青年學者到產業先鋒的豹變”。蔣純提到,硅基流動團隊兼具頂尖技術基因與連續創業經驗,持續以高效能AI Infra推動大模型普惠,最近又配合DeepSeek和昇騰云實現了大模型的全國產化部署突破。

蔣純表示,他和團隊長期看好這支兼具理想主義與商業嗅覺的團隊,“硅基流動正在以‘技術深水區’的突破,成為大模型生態不可替代的筑基者”。

作為硅基流動唯一從天使輪開始連投3輪的投資方,耀途資本投資副總裁、硅基流動董事溫廷燦認為,硅基流動創始團隊已經建立起獨特的技術商業化閉環——從技術研發到產品落地,從用戶積累到口碑裂變,依托開發者社區的指數級口碑傳播,形成了技術壁壘與生態護城河的雙向強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硅基流動在過去一年已經完成三輪融資,2024年1月,硅基流動宣布完成天使輪融資,由創新工場、奇績創壇以及耀途資本等總計投了約5000萬元。王慧文也出手支持,王慧文同時也是公司持股5%的初始股東。

2024年7月,硅基流動宣布完成近億元天使+輪融資。此輪融資由某知名產業方領投,跟投方包括智譜AI、360和水木清華校友基金等企業及機構,老股東耀途資本繼續超額跟進,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硅基流動官方表示,本輪融資后,將持續加強AI Infra技術創新,讓開發者實現“Token自由”。同時將繼續攜手算力、模型、應用等上下游合作伙伴,推動AI應用創新與產業生態建設,加速AGI(通用人工智能)技術普及。

AI基礎設施賽道引發資本關注

正如袁進輝所言,國內外基于DeepSeek的應用即將爆發。而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各大公司對算力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中金數據預測,未來3年~5年AI基礎設施各細分賽道有望保持超過30%的高速增長。

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DeepSeek的主要優勢是降低算力消耗,從而降低中小企業跨入AI大模型的門檻,當然,一方面DeepSeek節約了算力,另一方面DeepSeek通過開源,普及AI,導致算力需求的井噴。

“硅基流動這樣的企業,和DeepSeek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通過推理模型優化,幫助企業以最小的算力獲得最高的性能,所以,我認為DeepSeek和硅基流動都將受益于AI大模型的發展和普及。”盤和林表示。

國際數據公司IDC聯合浪潮信息發布的《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認為,DeepSeek帶來的算法效率的提升并未抑制算力需求,反而因更多的用戶和場景的加入,推動大模型普及與應用落地,重構產業創新范式,帶動數據中心、邊緣及端側算力建設。

該報告研究顯示,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算力市場規模達到190億美元,同比增長86.9%,預計2025年將達到259億美元,同比增長為36.2%。

袁進輝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的大模型落地可能更多還是體現在to B服務上,對AI Infra公司來說,更關注怎么更好地滿足大模型公司和行業客戶的需求,進一步降低大模型應用的門檻和成本。隨著大模型推理部署的成本進一步降低,to C應用的嘗試也會越來越多,更有機會出現超級應用。

他同時向記者表示,長期來看,大模型領域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而言,做to B服務的確定性更高,很多企業都在利用大模型做不同行業的垂類服務,他們對大模型的微調、推理都有很強的需求,這也正是硅基流動這類AI Infra創業公司能明顯抓住的市場機會。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8207520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DeepSeek火熱“出圈”,其背后提供算力支持的AI基礎設施企業迅速引發關注。 2月19日,硅基流動(SiliconFlow)宣布已于2024年底完成億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華創資本領投,普華資本跟投,老股東耀途資本繼續超額跟投,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融資之前,硅基流動已引入美團作為戰略股東。 其實,在一個月前,很多人對硅基流動和公司創始人袁進輝的印象還停留在美團收購光年之外事件,作為光年之外聯合創始人,袁進輝在美團收購半年后宣布了再次創業,即成立硅基流動。 今年春節期間,DeepSeek點燃全球市場,接連遇到服務器被攻擊和官網無法打開等問題。硅基流動大模型云服務平臺SiliconCloud首發上線了基于華為云昇騰云算力的滿血版DeepSeek R1/V3模型,率先走通了在國產芯片部署DeepSeek模型的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28日,袁進輝曾在社交媒體回憶道,2023下半年,在籌建硅基流動之初,曾和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討論過投資該項目,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雙方未能達成合作。 2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從硅基流動了解到,對于有媒體報道的“硅基流動曾拒絕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入股”的內容,袁進輝在朋友圈否認了“拒絕入股”的說法,同時提到,“為自己(當時)沒有遠見感到后悔”。 圖片來源:袁進輝微信朋友圈截圖 自去年1月獲得5000萬元天使輪融資以來,硅基流動在過去一年內已經獲得3輪融資,投后估值達2億美元。袁進輝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其目標是為廣大的開發者提供基于AI(人工智能)模型進行應用創新的關鍵“鏟子”,讓開發者實現Token自由。 “可以預期國內外基于DeepSeek的應用將爆發,這一天終于要到來了。”4天前(2月16日),袁進輝在社交媒體上這樣感嘆。屬于袁進輝的故事,也正在緩緩展開。 借DeepSeek“出圈” 幫助大模型解決算力挑戰 回顧袁進輝的創業歷程,可用“戲劇性”三個字來形容。 早在2016年,袁進輝就帶領OneFlow團隊投身大模型基礎設施,該團隊當時也是世界上做通用深度學習框架的唯一創業團隊。2023年,處在大模型風口上的OneFlow團隊被原美團聯創王慧文所創立的大模型公司“光年之外”并購,隨后,“光年之外”又被美團并購。 拒絕了美團方面的邀請,2023年8月,袁進輝帶領團隊創立了新公司“硅基流動”,同時繼續聚焦AI Infra(AI基礎設施)賽道。 袁進輝曾在接受采訪時公開表示,2023年自己就像“坐過山車”,因為其創業公司幾個月之內經歷了多次并購,從一家一億美元的公司,變成十億美元的公司,再到千億美元的公司,最后再分拆重新創業。 相比文心一言、通義千問等應用層大模型產品,硅基流動聚焦的AI Infra賽道是連接算力和應用的AI中間層基礎設施,涵蓋數據準備、模型訓練、模型部署和應用整合等環節。而這一能力補足了DeepSeek算力不足的短板。 袁進輝在社交平臺上回憶,DeepSeek爆火前,梁文鋒曾建議硅基流動部署DeepSeek-V3,至少準備20臺H800(英偉達芯片),準備80臺最好。袁進輝算了算,一個月80臺H800服務器就要支出五六百萬元的算力成本,這些機器還不一定能用滿。“風險太大了,就沒下注。” 而隨著DeepSeek火爆全球,其官網和App均難以承接洶涌的流量,熱情的用戶急于找到能正常使用DeepSeek的渠道。袁進輝感慨:“現在DeepSeek這么火,決策失誤,欲哭無淚。” 雖然錯過了先機,袁進輝迅速調整策略,看到DeepSeek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很焦慮但苦于沒有資源”的袁進輝接受了同事“國產卡多,用國產卡”的提議,和華為云合作,全力完成DeepSeek R1/V3在昇騰芯片上的適配工作。 2月1日,硅基流動首發基于華為云昇騰云算力的滿血版DeepSeek R1/V3,迅速吸引了大批開發者和個人用戶。整個春節期間,硅基流動團隊沒有休息過一天。一位硅基流動員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嘆:“除夕晚上都在加班。” 據硅基流動官方披露數據,目前其大模型云服務平臺SiliconCloud支持滿血版DeepSeek R1/V3、Qwen、FLUX.1、CosyVoice等在內的上百款主流模型接入,不到一年時間,平臺總用戶數超三百萬,日均調用上千億Token。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融資將用于AI云基礎設施升級與商業化拓展 對于此次融資,袁進輝表示,此次融資將加速硅基流動的AI云基礎設施升級與商業化拓展,公司將以高性價比、穩定可靠的產品服務開發者與企業客戶,助力全球AI應用生態的落地與繁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這一輪的投資方中,有不少人與袁進輝早有交集。其中,普華資本管理合伙人蔣純與袁進輝認識多年,“見證了他從優秀青年學者到產業先鋒的豹變”。蔣純提到,硅基流動團隊兼具頂尖技術基因與連續創業經驗,持續以高效能AI Infra推動大模型普惠,最近又配合DeepSeek和昇騰云實現了大模型的全國產化部署突破。 蔣純表示,他和團隊長期看好這支兼具理想主義與商業嗅覺的團隊,“硅基流動正在以‘技術深水區’的突破,成為大模型生態不可替代的筑基者”。 作為硅基流動唯一從天使輪開始連投3輪的投資方,耀途資本投資副總裁、硅基流動董事溫廷燦認為,硅基流動創始團隊已經建立起獨特的技術商業化閉環——從技術研發到產品落地,從用戶積累到口碑裂變,依托開發者社區的指數級口碑傳播,形成了技術壁壘與生態護城河的雙向強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硅基流動在過去一年已經完成三輪融資,2024年1月,硅基流動宣布完成天使輪融資,由創新工場、奇績創壇以及耀途資本等總計投了約5000萬元。王慧文也出手支持,王慧文同時也是公司持股5%的初始股東。 2024年7月,硅基流動宣布完成近億元天使+輪融資。此輪融資由某知名產業方領投,跟投方包括智譜AI、360和水木清華校友基金等企業及機構,老股東耀途資本繼續超額跟進,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硅基流動官方表示,本輪融資后,將持續加強AI Infra技術創新,讓開發者實現“Token自由”。同時將繼續攜手算力、模型、應用等上下游合作伙伴,推動AI應用創新與產業生態建設,加速AGI(通用人工智能)技術普及。 AI基礎設施賽道引發資本關注 正如袁進輝所言,國內外基于DeepSeek的應用即將爆發。而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各大公司對算力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中金數據預測,未來3年~5年AI基礎設施各細分賽道有望保持超過30%的高速增長。 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DeepSeek的主要優勢是降低算力消耗,從而降低中小企業跨入AI大模型的門檻,當然,一方面DeepSeek節約了算力,另一方面DeepSeek通過開源,普及AI,導致算力需求的井噴。 “硅基流動這樣的企業,和DeepSeek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通過推理模型優化,幫助企業以最小的算力獲得最高的性能,所以,我認為DeepSeek和硅基流動都將受益于AI大模型的發展和普及。”盤和林表示。 國際數據公司IDC聯合浪潮信息發布的《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認為,DeepSeek帶來的算法效率的提升并未抑制算力需求,反而因更多的用戶和場景的加入,推動大模型普及與應用落地,重構產業創新范式,帶動數據中心、邊緣及端側算力建設。 該報告研究顯示,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算力市場規模達到190億美元,同比增長86.9%,預計2025年將達到259億美元,同比增長為36.2%。 袁進輝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的大模型落地可能更多還是體現在to B服務上,對AI Infra公司來說,更關注怎么更好地滿足大模型公司和行業客戶的需求,進一步降低大模型應用的門檻和成本。隨著大模型推理部署的成本進一步降低,to C應用的嘗試也會越來越多,更有機會出現超級應用。 他同時向記者表示,長期來看,大模型領域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而言,做to B服務的確定性更高,很多企業都在利用大模型做不同行業的垂類服務,他們對大模型的微調、推理都有很強的需求,這也正是硅基流動這類AI Infra創業公司能明顯抓住的市場機會。
模型 投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本高清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日本在线一免费区 |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在线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国产精品 | 在线播放亚洲最大日韩 | 日本欧美精品动漫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