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30 07:56:42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NO.1 2024首單券商重組注冊獲批:“國聯+民生”整合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臨近年末,A股迎來了2024年首單券商重組的注冊獲批。12月27日晚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同意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注冊、核準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和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變更主要股東、民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民生期貨有限公司變更實際控制人等的批復》,這意味著,“國聯證券+民生證券”合并整合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點評:2024年首單券商重組注冊獲批,標志著“國聯+民生”整合邁出關鍵一步,有望提升雙方在資本市場的競爭力。此次合并將加劇證券行業格局調整,促使行業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對于股市整體而言,這一事件或將成為激發市場活力的催化劑,增強投資者對券商板塊的關注度,同時也為其他公司提供了重組整合的新思路。
NO.2 浙商證券收購國都證券34.25%股份完成過戶
近日,浙商證券收購國都證券的34.25%股份的交易,順利完成過戶。至此,浙商證券正式成為國都證券單一大股東。后續,浙商證券可能進一步成為國都證券的控股股東,屆時國都證券有望結束長期無實控人的狀態。根據公告,浙商證券于12月27日收到中國結算北京分公司通知,由重慶信托、天津重信、重慶嘉鴻、深圳遠為、深圳中峻、國華投資、同方創投、嘉融投資等8名轉讓方合計持有的19.97億股國都證券股份已完成過戶登記,全部劃轉至浙商證券。此次股份變動完成后,浙商證券持有占國都證券總股本34.25%的股份。
點評:浙商證券成功收購國都證券34.25%股份,成為其單一大股東,預示著行業整合加速。此次股權變動,或將提升國都證券的市場競爭力,同時為浙商證券帶來新的增長點。對于券商板塊而言,此事件可能引發市場對行業并購重組的關注,影響投資者預期。整體來看,此次交易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證券行業健康發展。
NO.3 指數基金業績勝主動,TOP10全排名占8席
基金年底排位戰爭奪正酣,近年來火爆的指數投資也能取得勝過主動權益基金的成績。截至12月27日凈值披露,南方上證科創板芯片ETF以71.47%的年內回報居指數型投資排行榜一,在全市場基金中排名第二。而在基金排行前十中,就有8只被動指數型基金。整體來看,全市場共2388只指數型產品,其中2060只年內收益為正,占比高達86.26%,而在4506只主動權益型基金中,收益為正的為3179只,占比約七成。
點評:南方上證科創板芯片ETF的亮眼表現,凸顯了指數投資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優勢。這一趨勢可能促使投資者重新審視被動投資策略,對主動權益型基金構成一定壓力。芯片等高科技行業指數基金的強勁表現,或將帶動相關行業板塊的關注度提升。整體而言,指數基金的優異表現,可能對市場投資風格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NO.4 財通資管原固收基金經理王亞軍“奔私”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網站發布了新一批完成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單,涉及5家機構。其中有家名為“北京君見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私募,其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是財通資管原固收基金經理王亞軍,他擁有20年左右的金融從業經驗。今年有不少來自公募基金、券商資管等機構的基金經理或投資經理“奔私募”,包括鄔傳雁、林圣、馬文祥、蘭喬等,他們希望在私募行業實踐創業的想法,開啟職業生涯新篇章。
點評:財通資管原固收基金經理王亞軍轉戰私募,加入北京君見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20年金融經驗將為私募行業注入新活力。公募人才“奔私”趨勢顯著,反映私募行業發展潛力巨大,或對公募基金產生人才競爭壓力,長遠看有利于提升資管行業整體水平。
NO.5 2024是券商提質增效年,31家發布行動方案
為進一步提升投資者回報水平、增強投資者獲得感,年內已有31家券商披露“提質增效重回報”“質量回報雙提升”相關行動方案。更有券商多次披露,包括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總體來看,券商分別從政策號召及自身經營發展等兩方面對提質增效相關工作進行部署。監管越發重視上市公司以“為投資者為本”的發展理念,在提升投資價值專題座談會中也強調,要主動提升投資者回報,合力提振投資者信心。多家券商正通過披露相關行動方案,向投資者展示提升公司經營質量的最新舉措。
點評:2024年券商紛紛發布提質增效行動方案,彰顯行業積極回應監管要求,重視投資者利益。此舉預計將提升券商整體經營水平,增強市場信心,對證券行業形成正面影響。對于券商個股而言,優質行動方案有望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整體來看,這一趨勢有利于資本市場穩定發展,促進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的良性互動。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