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13 20:29:33
生態環境部:強化甲烷排放控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棉花行業首個產品碳足跡標準發布;MSCI發布2025年《可持續與氣候趨勢展望》報告;財政部與世界銀行聯合成立全球生態系統與轉型中心。
每經記者 付克友 每經編輯 梁梟
生態環境部:強化甲烷排放控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生態環境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聯合發布新修訂的《煤層氣(煤礦瓦斯)排放標準》,要求甲烷體積濃度高于8%且抽采純量高于10立方米每分鐘的煤礦瓦斯禁止排放。生態環境部氣候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標準強調,在滿足安全生產的前提下,通過更加嚴格的排放控制要求和監測要求,強化甲烷排放控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點評:這一新標準不僅體現了中國對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的重視,而且也展示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行動,對于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和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具有積極影響。
香港推出可持續披露路線圖
12月10日,香港特區政府推出有關香港可持續披露路線圖,闡明香港要求公眾責任實體采用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ISSB準則)的方針,并就不遲于2028年大型公眾責任實體全面采用ISSB準則提供清晰的路徑。路線圖的重點包括:第一,香港會計師公會正以全面銜接ISSB準則為基礎,制訂香港準則,2025年8月1日起生效;第二,由2025年1月1日起,所有主板發行人均須以“不遵守就解釋”為基礎,披露參照《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2號——氣候相關披露》的新氣候規定所要求的相關信息。第三,相關金融監管機構將要求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即非上市公眾責任實體)不遲于2028年應用香港準則。
點評:香港地區推出可持續披露路線圖,標志著香港地區在ESG領域邁出重要一步,展現了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的決心。這不僅為企業提供透明和清晰的可持續報告指導,而且有助于提升香港地區在全球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領域的領導地位。
棉花行業首個產品碳足跡標準發布
12月10日,中國棉花協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期間正式對外發布《產品碳足跡 產品種類規則 皮棉》團體標準(T/COTCHN 004-2024),這是棉花行業首個產品碳足跡標準。該標準是中國棉花協會推動建設的中國可持續棉花標準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旨在促使生產者采用更加科學、環保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措施,優化生產流程,減少資源消耗和排放;同時通過碳足跡評價,展示天然纖維低碳、環保特性,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點評:棉花行業首個產品碳足跡標準的發布,是中國棉花協會推動建設中國可持續棉花標準體系的重要一步。這不僅有助于提升棉花產業的環境績效,也促進了產業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2024中國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實踐案例集》發布
12月11日,《2024中國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實踐案例集》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信息發布會上正式發布。《案例集》收錄了廣汽集團、吉利控股集團、江淮汽車、廣汽豐田、一汽豐田等企業在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不同主題下的優秀實踐,清晰地展現了行業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治理結構優化、戰略決策融入、風險機遇分析以及目標指標進展等方面的特色路徑,為行業企業解決同類問題提供了示范參考。據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已連續3年開展“可持續發展實踐案例”相關活動。
點評:《案例集》為行業企業提供了解決同類問題的示范參考,可以激發更多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創新和實踐,對于提升整個行業的ESG表現和競爭力具有積極影響。
證監會副主席陳華平:適時推出碳排放權期貨,可助力完善全國碳市場
12月7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陳華平在第19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表示,期貨市場進一步豐富綠色期貨品種,按綠色標準完善交割制度,可引領實體企業向綠色低碳轉型。適時推出碳排放權期貨,可助力完善全國碳市場,更好發揮碳市場引導減排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功能。
點評:陳華平的建議,對于完善全國碳市場和推動ESG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碳排放權期貨的推出,將為碳市場提供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工具,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此外,碳排放權期貨的發展還將豐富綠色金融產品,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參與碳市場的機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現階段解決全球碳中和問題面臨三方面挑戰
12月8日—9日,2024年明珠灣國際氣候投融資大會在廣州南沙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在發表演講時表示,現階段解決全球碳中和問題面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關鍵材料國際更進一步合作、形成“雙碳”行動支撐體系等三方面的挑戰。
點評:賀克斌院士的觀點,從ESG的專業角度來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首先,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是實現碳中和的基石;其次,關鍵材料的國際合作對于保障供應鏈的可持續性至關重要;最后,形成雙碳行動支撐體系,是推動和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因素。
MSCI發布2025年《可持續與氣候趨勢展望》報告
12月12日,MSCI(明晟公司)發布了第13份年度《可持續與氣候趨勢展望》報告,揭示了將在2025年對投資者和企業構成影響的重大趨勢。報告指出,全球投資者正在將能源轉型視為優先議題,旨在降低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技術的風險并抓住相關機遇,特別是私募市場在清潔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投資方面展現出更加樂觀的前景。報告還指出,金融市場需要直面氣候變化的現實;科技巨頭的崛起改變了全球股票市場的權重分布;生成式AI模型可能面臨數據挑戰等。
點評:MSCI發布的報告揭示了能源轉型作為全球投資者的優先議題,強調了降低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技術風險、抓住相關機遇的重要性。這不僅突顯了可持續投資趨勢,也反映了金融市場對氣候變化現實的直面態度。
財政部與世界銀行聯合成立全球生態系統與轉型中心
12月8日,財政部與世界銀行聯合舉辦中國-世行集團全球生態系統與轉型中心(以下簡稱全球中心)啟動儀式,雙方簽署全球中心備忘錄以及續設中國-世行集團伙伴關系基金協議。在啟動儀式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中國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近十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近6萬億元,全力保障美麗中國建設。中國生態環境“含金量”顯著提升,發展“含綠量”明顯增加。
點評:財政部與世界銀行聯合成立全球生態系統與轉型中心,標志著中國在全球生態保護和綠色轉型領域邁出的重要步伐,不僅有助于分享中國在生態保護方面的經驗,也促進了知識和技術交流,共同應對全球性環境挑戰。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