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觀察 2024-12-11 16:48:03
還記得被千萬網友熱捧的國內首個粉色木耳品種“粉耳一號”嗎?近日,記者從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獲悉,粉木耳出川援青,在青海省烏蘭縣迎來豐收。這不僅是粉木耳在3000米高海拔首次實現規模出耳,也標志著四川與青海合作在高海拔地區成功實現了粉木耳的錯季出耳,為當地農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粉木耳,這一由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李小林博士團隊育成的國內首個粉色毛木耳新品種,以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獨特的色澤在市場上備受青睞。據李小林介紹,粉木耳不僅富含γ-氨基丁酸、谷氨酸和蛋白質,而且味道鮮美,因其通體粉紅、色澤艷麗,被譽為“貴妃木耳”。
此次粉木耳的成功栽培,是落實《“十四五”東西部科技合作實施方案》,深化科技援青工作格局的重要舉措,是四川青海區域科技合作的重要成果。2023年以來,在青海省烏蘭縣委副書記,副縣長許洪彬(科技部援青干部)的牽線搭橋下,在四川省科技廳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與青海省烏蘭縣康鴻農牧開發有限公司的緊密合作,李小林博士團隊多次親赴烏蘭縣調研和指導食用菌養殖,開展高價值特色新品種粉木耳的栽培示范,最終實現了出耳豐收。不僅展現了粉木耳廣泛的生態適應性和適溫性,也為高海拔地區設施化周年生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市場調查顯示,粉木耳的市場價格較常見毛木耳高出10-20倍,且在四川、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均有銷售。“此次示范栽培的粉木耳鮮品產量能達到4000斤以上,預計帶來8萬元以上的收入。”青海烏蘭縣康鴻農牧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馮明軍表示,這對于提高當地農民收入、促進鄉村振興具有積極作用。
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的科技援青項目,不僅為青海帶來了新的農業品種,也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增收的新途徑。這一合作模式的成功,為四川與青海之間的農業合作樹立了典范,也為我國農業科技援邊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隨著粉木耳栽培技術的進一步推廣,預計將有更多的高海拔地區受益,實現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