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觀察 2024-12-07 14:20:16
北京時間12月4日,“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春節,在中國農歷第一個月的第一天,標志著新一年的開始。在這時,人們會開展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主題是迎接新年,祈求好運,慶祝家庭團聚,促進社區和諧。這種慶祝的過程被稱為‘過年’(跨越一年)。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開始打掃房子,貼春聯和年畫,儲備糧食并準備食物。除夕夜,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熬夜迎接新年。在節日期間,人們穿著新衣服,祭天地和祖先,并向長輩、親戚、朋友和鄰居致以新年的問候。節日活動包括社區舉辦的廟會、社火和燈會,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在此次申遺文本中,對“春節”是這樣介紹的。
在“春節”申遺的過程中,我省自貢燈會、綿竹年畫、夾江年畫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及閬中春節文化相關內容參與申報。至此,我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其中我省已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9項。
2025年春節,我省將舉辦“非遺賀新春—點亮中國燈”全國主會場活動暨第31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閬中古城過大年”春節文化活動、“蜀風遺韻傳承有聲”非遺主題展演以及年畫進萬家、非遺館里過大年、非遺年貨購物節、天府旅游美食節、視頻直播家鄉年等系列非遺傳承實踐活動,各地還將舉辦豐富多彩的廟會、燈會、車燈、舞龍舞獅、登高等傳統民俗、節慶活動,廣大群眾將在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中度過一個年味十足的春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