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2 20:23:43
據悉,韓城市氫燃料電池重卡擁有120輛,已居全省第一位。這座依黃河而建的小城,一改自身鋼鐵、焦化、煤炭的傳統印象,“氫”裝站到臺前。
每經記者 夏子博 張靜 每經編輯 賀娟娟
在大熱的氫能賽道,躍出一匹陜西黑馬。
據悉,韓城市氫燃料電池重卡擁有120輛,已居全省第一位。這座依黃河而建的小城,一改自身鋼鐵、焦化、煤炭的傳統印象,“氫”裝站到臺前。
還記得,去年韓城提出了“小城逆襲”奮斗目標。這樣一個“時髦”的詞,被納入官方話語是少見的,也已顯露出城市主政者的清晰認知,和再出發的氣度與魄力。
韓城其實并不小,作為陜西最大的鋼鐵基地,這里曾占整個渭南市稅收“半壁江山”,但產業結構單一傳統,財政情況吃緊,工業經濟輾轉騰挪的空間極為有限,對于新生力的需求非常迫切。
如同國內大多數能源城市一樣,“新”與“舊”的壓力在此交疊。過去的三年,被韓城稱為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陣痛期,是爬坡過坎、奮力跋涉的關鍵期。
韓城古稱“龍門”,還有“禹門春浪”的故事,鯉魚跳龍門之說發于此。正如黃河九曲跌宕,湍急蜿蜒,可一出龍門,就變得沉靜大氣、浩浩淼淼、不動聲色地流出了一河的博大與雄渾。
如今,手握“氫能”這張王牌,韓城就站在了“龍門”前,積力以待關鍵一躍。
在這輪全國掀起的氫能熱中,角逐者眾,韓城并不算顯眼的一列。
視角拉至全國,有頭部城市將氫能列入重點產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多個城市成為產業集群發展核心區,在陜西,科教研發高地西安布局,能源化工重地榆林投下重金。而韓城擁有的,只是能源、化工的基礎,連財政支持都有些捉襟見襯。
誰也沒想到,短短四年間,這座位居關中盆地東北隅的小城竟然一躍成為風口上的“頭部”。
據悉,韓城市氫燃料電池重卡擁有120輛,已居全省第一位。“從2022年9月到現在,韓城在陜西省,氫能重卡示范做的最早,第二個規模最大,第三個運營里程都是最長的。”旭強瑞總經理王進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氫能,一下打破了外界對韓城的固有認知,給出了一張傳統之外的名片。韓城市(縣級市,省內計劃單列市)地處位于陜晉豫三省交界處,常住人口38.3萬,是一座因煤而興的工業城市,以“煤、焦、鋼、電、建、化”等傳統產業為支柱,是西北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陜西最大的鋼鐵基地。
圖片來源:韓城新聞官微
與當前多數城市政策先行的路徑不同,韓城并無多少政策扶持與財政支持,完全依靠這兩張王牌驅動——市場與成本。
“韓城這邊靠近應用場景,也靠近低成本的氫直接產出地,兩者疊加讓韓城能夠率先脫穎而出。”韓城市工信局人士向記者表示。
記者拿到的資料顯示,作為全省唯一擁有穩定且廉價的氫源,韓城市工業副產氫資源豐富,制氫總產能超過2億標方/年,產品純度高達99.999%,且制氫成本遠低于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
此外,韓城龍鋼公司是省內重點鋼鐵生產企業,擁有年產800萬噸生鐵、950萬噸粗鋼及鋼材綜合加工生產能力,帶來了煤炭和鋼鐵等大宗商品運輸需求,《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打造的“西安-渭南-韓城城際氫能走廊”,已從示范運營到實質化運營,沿途加氫站同樣提上日程。
在龍門鋼鐵門口,一排排重卡等待出發,這些大卡車上裝載的都是鋼材或煤炭等,進行短途運輸后,鋼材、煤炭將通過鐵路、管道等渠道送往全國各地,完成能源保供任務,輸送到千家萬戶的寒冷冬天。
在韓城追“氫”路上,陜西旭強瑞清潔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強瑞)是一位見證了初生、摸索、起勢全過程的關鍵角色。
2020年1月,隨著旭強瑞LNG余氣制氫5000萬標方/年項目建成,韓城市才算正式涉足氫能產業,旭強瑞也成為國內第二家、西北首家獲得清潔氫認證的企業。
據旭強瑞總經理王進輝回憶,公司2020年一開始瞄準的是高純氫氣市場,為西安的電子產業提供氫氣,雖然附加值很高,但是銷量不大,只能消納一小部分氫氣。正巧國家政策開始推動清潔能源運輸,氫能重卡的商業價值才被廣泛注意。
2019年,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被業內稱為“35號文”,要求進出鋼鐵企業的鐵精礦、煤炭、焦炭等大宗物料和產品采用清潔方式運輸比例不低于80%;達不到的,汽車運輸部分應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車或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汽車。目前,該政策已經擴展到了鋼鐵、焦化、水泥等多個行業。
“韓城有年產接近2000萬噸煤礦,還有約1000萬噸的焦化,1000萬噸的鋼鐵等,對于運輸的需求相當大,一天的運輸量大概有10萬噸。”王進輝表示,這就意味著,無論是柴油、汽油、LNG、電能,還是氫能源重卡,實打實的需求就放在這里。
第二個,韓城有1000萬噸的焦化,一年能產20億立方的氫氣,大量的低成本灰氫資源是氫能發展的原料。目前旭強瑞已建成全省規模最大工業副產氫生產裝置。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夏子博攝
沒有太多曲折的故事,政策推動、自身需要、市場因素共同作用下,氫能重卡就這樣水到渠成誕生了。
“我們先拿了3輛車試用,覺得可行,2021年花了1500萬買了10輛車,然后又花了六、七百萬自己建了一個內部的加氫站,2023年初旭強瑞同合作伙伴維納氫能共同為陜西龍門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龍門鋼鐵)提供了33臺車跑短倒運輸,現在公司有60多臺在運氫能汽車。”
王進輝向記者表示,整個韓城市輕、重卡車大概是在1萬輛,現在積極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后續替換的空間非常大。
目前,旭強瑞已成為陜西省重點產業鏈第一批氫能“鏈主”企業。同時,旭強瑞布局氫能車的電堆和系統,在西咸新區成立子公司旭氫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氫時代),已初步實現氫能“制-儲-加-用”的全產業布局。
在王進輝看來,涉足氫能重卡,不僅僅是為了賺物流的費用。“第一個,產業肯定是需要示范的,我們可以把示范給做起來,第二個,我們有自己的氫源,通過運輸可以消化了。第三個可以帶動我們電堆的業務。第四個,后面也滿足我們自己清潔運輸的需求。”
整個氫能行業面前,還擺著一薄難以算平的經濟賬本。
成本與效益,是任何一項革新性技術都要面臨的考驗,對于氫能車而言,自身能真正走上牌桌的時間,取決于與當前主流的汽油、柴油、LNG重卡的成本之比。
韓城擁有豐富的工業副產氫資源,氫氣制造成本不高,王進輝向記者表示,以100公里為基準,氫能車的氫氣消耗大概是在200-250塊錢,比LNG就貴了大概有個20-30塊錢。“氫氣價格繼續下降到25元/公斤以下,氫能重卡車的運輸燃料成本,和汽油、柴油、LNG重卡車基本上差不多了。”
氫能車是產業鏈最為敏感的價格錨點。由于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比較貴,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售價是燃油車的2—3倍、鋰離子電池汽車的1.5—2倍。
王進輝表示,現在購置一輛49t氫能重車大概需要110萬,而兩年前還需要130萬,降價幅度是很快的。
重卡車業內人士認為70萬是氫能源車具備經濟價值的“生命線”,預測到2027年-2028年可以實現。“達到這個價格,算上使用年限、原料成本、碳匯費用,就與LNG車基本上就持平了,初步具備大面積鋪開的商業價值。”
韓城的應用方龍鋼公司,也在觀望成本降低的一天,“因為它(氫能車)成本能下來,運輸成本帶動我們的噸鋼成本降低,我們肯定也愿意。”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夏子博攝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陜西發布《關于支持開展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加氫站建設及氫能汽車通行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自2024年9月1日至2027年9月1日,對安裝使用ETC裝備的氫能車輛,全額免除省內高速公路通行費。10月底,陜西首張氫能重卡ETC落地。
在韓城市工信局人士看來,盈利困難是阻礙氫能產業發展的一個關鍵,而高速免費為氫能重卡商業化添了一把旺火,有望扭轉虧本運營這一現狀。
政策出來之后,旭強瑞迅速組織了一次成本測算,用最新續航能力在550公里的氫能重卡,路線從韓城到富平,運龍鋼的水渣,從富平到黃陵空跑,從黃陵回來再拉公司的氣煤。“高速不免費的話,我們大概賠個300塊錢,若是減去400元左右高速費用,基本上可以持平了。”
從虧本運營到收支平衡,這本“經濟總賬”對產業發展來說非常關鍵,意味著輕工重卡物流線路可以跑起來了,即便不賺錢,也能保證生產出來的氫能夠消納,大幅調動了企業積極性。
韓城市工信局人士向記者表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成本優勢漸漸凸顯出來,到時候即使沒有政策扶持,市場也會注意到氫能重卡,“又清潔,續航又長,然后成本又低,那時候市場就會給出答案。”
在陜西省氫能發展規劃中,韓城定位“關中氫能的供應和應用中心”,滿足上游氫源和下游運力需求,而中間技術、資本更為密集的氫能裝備制造則在西安。
根據官微顯示,目前西安西咸新區引入及培育已落地氫能企業70家,企業數量約占陜西省超1/3,西安市超2/3,涵蓋制氫、儲氫、加氫、質子交換膜、電堆等全產業鏈。
旭強瑞布局的電堆公司旭氫時代就放在了西咸新區,并在2023年8月和西安交通大學聯合研發了陜西省首臺套自研自產車用大功率氫燃料電池堆。
王進輝告訴我們,當時選擇在西安建電堆產線,主要是基于人才需求問題。“(韓城)城市太小了,配套、醫療、教育遠低于西安,對高端研發人才的吸引力也不高。”
人才,是許多小城逆襲所面臨的普遍問題。韓城市工信局人士也表示,對于技術密集型公司而言,韓城作為一個縣域經濟體,劣勢肯定是有的。“高層次的人才,你要留在小城市的話,難度會比較大一些。”
另外,陜西省的三點布局中,榆林定位氫能重卡裝備制造及陜北氫能供應和應用中心,與韓城存在一定重合,后續的競爭或不可避免,且榆林的財政實力及能源化工體量數倍于韓城,韓城需要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空間。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夏子博攝
韓城市政府人士非常清醒,在他看來,體量小不一定算是劣勢,意味著轉向更靈活一些。“你單獨比體量肯定是比不過,那么咱們就比多元化對吧?”
目前,韓城正在向氫能全產業鏈目標發展,打造氫燃料電池、加氫站、氫能物流等各個產業鏈的先行優勢。
韓城市工信局人士展望道,旭氫時代是燃料電池部分,陜汽、維納氫能亦和旭強瑞有合作,應用場景有規劃的韓城-渭南-西安氫能廊道,后期會是一個從制氫、儲氫、加氫、運氫整個全產業鏈條發展。“這樣我們不會說在后期受制于人,始終有自身發展空間。”
他告訴記者,韓城作為省內步伐最快、前期優勢較大的城市,已經積累了一定優勢,和陜北可以說是處在一種競爭并行的狀態了。
眼下,韓城政府官員的希望把氫能化工應用盡快做起來,加速氫能產業盈利化。“從氫能消納來說,氫能作為化工中間體,需求量會比物流的要大得多,附加值也會作為燃料來講要高。”
讓企業賺錢,是產業良性循環的關鍵。“一旦有了盈利,就相當于企業有了再造血功能,可以拿盈利再生產再投資,再擴大規模,才有進一步發展壯大的一個動力和基礎。”
在韓城,包括政府官員和企業高管都多次提到,目前的氫能很像10年前的鋰電池,需要必要性的前期投入來厚積薄發,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個是要膽魄力,另外要有耐心,你如果沒有耐心的話,直接進來就要賺錢,那肯定是不行的。”
氫能,無疑是一次躍龍門的好機會,同樣也考驗這城市主政者們的耐心與魄力。在漫長的產業進階之路,韓城市堅定押注氫能,抓住先發優勢,在踏實做好孵化培育,耐心延伸產業鏈條中,只等風來,一躍過龍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