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經熱評︱首批浮動費率基金面世周年考 有成績但也面臨諸多挑戰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8 20:37:15

2022年四季度,中國首批浮動費率基金正式推出,旨在解決“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問題。經過一年的運作,截至2023年11月26日,大部分基金實現了正收益,最高收益達36%,但總體規模較小,20只產品總規模僅約65億元,反映出市場認知不足及銷售難題。

每經評論員 李蕾

去年四季度,首批浮動費率基金正式面世,至今已運作約一年時間。作為公募基金降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浮動費率基金的推出旨在解決“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長期困擾,被市場和投資者寄予厚望。從一年的運作成績來看,這批產品普遍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截至11月26日,絕大部分產品實現了正收益,最高收益超過36%。

客觀來看,首批浮動費率基金在過去一年的表現值得肯定。然而,我們也應看到,首批浮動費率基金的整體規模仍然較小。截至三季度末,20只產品的總規模約為65億元,其中總規模超過10億元的僅有1只,多只產品規模不足1億元甚至5000萬元。這與創新產品剛剛起步有關,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產品賣不動、規模上不去,一方面反映了市場和投資者對這類產品的認知和認可程度不高,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銷售的困難和流動性問題。許多投資者對浮動費率基金的分類及其特點缺乏了解,不知道購買這類基金能為自己節省多少投資成本,自然無從選擇。這需要長期的市場教育和宣傳科普。

歸根結底,浮動費率基金雖然是一種創新產品,但其本質仍然是公募基金。要實現長遠發展和普惠金融目標,核心在于“以客戶為中心”,讓投資者從中獲得穩健回報,提升獲得感。這是監管推動公募行業費率改革的初衷。

從首批浮動費率基金的業績表現來看,雖然有產品收益可觀,總回報一度超過40%,但兩極分化依然明顯。一些產品已經開始出現虧損,還有不少基金回報在0%~5%之間,表現平平。這些產品顯然無法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基民不買賬,基金規模上不去,也就談不上利益綁定和風險共擔。

從商業模式的角度看,浮動費率基金要想實現長遠發展,必須把業績做好、把規模做大。只有這樣,基金管理人和銷售渠道才會投入更多資源,形成正向循環。反之,如果投入大但回報不高,長期來看,基金公司和渠道的動力會減弱,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從國際市場經驗來看,雖然浮動費率基金目前在國內還比較小眾,但隨著行業費率改革的深化和市場的成熟度提升,這類產品未來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基金管理人的首要任務是繼續提升整體投研能力和管理水平,通過良好的業績為投資者帶來優質的投資體驗,回報持有人和渠道的信任。其次,要持續推進創新,優化浮動費率基金的費用結構,提升業績評估標準。綜合這些措施,才能推動投資者與基金管理人之間實現長期的互利共贏。

總之,首批浮動費率基金在過去一年的表現雖然有亮點,但也面臨諸多挑戰。未來,只有在提升業績、擴大規模和增強市場認知等方面持續努力,這類創新產品才能真正實現其初衷,為投資者帶來更多價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噜噜狠久久香蕉人妖 | 欧美日韩一区日本道 | 正在播放国产乱子伦最新视频 | 日韩精品一级一区 | 欧美另类激情在线播放 | 太爽少妇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