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6 08:44:42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NO.1 華安證券:擬用1億元至2億元回購公司股份并注銷
11月25日晚間,華安證券發布股份回購方案公告稱,擬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部分公司已在境內發行的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票,回購的股份擬全部用于注銷并減少公司注冊資本。公告顯示華安證券本次擬回購資金總額為1億元(含)至2億元(含),回購價格不超過9.36元/股(含)。按照擬回購資金總額測算,預計回購股份數量約為1068萬股至2136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0.23%至0.45%。公告顯示,華安證券董監高和主要股東對回購也給予了積極支持,均表示未來3個月、未來6個月無減持公司股份的計劃。
點評:華安證券此次宣布的回購計劃,顯示了公司對自身價值的信心及對未來發展的樂觀預期。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通過回購股份并注銷,可以有效提升每股收益,增強股東價值。同時,這一舉措也傳遞出公司管理層對公司長期發展的信心,有助于穩定股價,提升投資者信心。此外,回購股份的注銷減少了流通股數量,有助于提高每股收益,對股價形成支撐。考慮到華安證券董監高和主要股東對未來無減持計劃的表態,這進一步增強了市場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NO.2 私募大手筆,買入中證A500ETF超5億份
作為當下最火的寬基賽道,中證A500ETF的份額和規模一路狂飆,不僅吸引了逾60家公募機構“參戰”,各路資金也在加速進場,其中就不乏積極搶籌的私募機構。近來,隨著中證A500ETF陸續上市,不少產品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浮現了私募基金的身影,最新披露上市交易公告書的博時中證A500ETF,其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便有三只私募產品,合計持有份額超6000萬份。此前上市的匯添富、華夏、易方達、嘉實、銀華、景順長城、摩根、南方、國泰等基金公司旗下的A500ETF,其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均包含私募基金。據不完全統計,私募持有的中證A500ETF基金份額已超過5億份。
點評:私募基金對中證A500ETF的大舉買入,反映了市場對這一寬基指數的高度認可。中證A500ETF因其成份股的行業分布均衡和成長性,成為私募基金眼中的優質投資標的。私募基金的積極參與,不僅為ETF市場注入了流動性,也表明了市場對于A股核心資產的看好,以及對于獲取超額收益機會的追求。此外,私募基金的大規模持有也可能會吸引更多跟風資金,進一步推高ETF的規模和活躍度。
NO.3 北京國資公司擬15.4億清倉瑞銀證券33%股權
據北京產權交易所消息,11月26日起,北京國資公司擬出售瑞銀證券33%股權,轉讓底價約為15.4億元。意向受讓方應當于獲得受讓資格確認后5個工作日內,交納46095萬元或等值外幣的交易保證金。掛牌時間持續至今年12月23日,若沒有受讓方,不排除延遲披露期出售。
點評:北京國資公司擬出售瑞銀證券33%股權,這一動作可能意味著國資在金融領域的戰略調整。此舉可能是為了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提高資本效率。同時,這一股權轉讓也可能吸引其他金融機構或戰略投資者的關注,尤其是那些尋求擴大市場份額或增強業務布局的公司。轉讓的成功與否,將對瑞銀證券的未來發展和市場競爭力產生重要影響。
NO.4 第一創業回應公司董秘被舉報:相關信息為不實信息
每日經濟新聞11月25日消息,有自媒體爆料稱,收到第一創業員工實名舉報,舉報信發給了公司各個領導,但是至今沒有收到反饋和最新進展。記者注意到,該舉報內容中并沒有涉及被舉報人具體姓名,但直接表明了其任職情況,而這與公司董事會秘書屈婳相符合。舉報內容中稱,被舉報人2018年曾任合規部總監,被行政處罰,但是不到3年時間,升任公司董秘,成為公司高管。另外,舉報內容中還列舉了被舉報人涉嫌違規的內容。對于舉報內容,第一創業相關人士回應稱,近日,公司關注到有人員散播關于公司的負面信息。公司高度重視,經審慎核實,該人員已從公司離職,且相關信息為不實信息,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點評:第一創業對于董秘被舉報的消息迅速回應,體現了公司在危機公關方面的敏感性。公司明確表示相關信息為不實信息,并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此類事件的處理對于證券公司尤為重要,因為它們直接關系到投資者對公司的信任和市場的信心。第一創業的回應有助于穩定市場情緒,防止不實信息對股價和公司運營造成不利影響。
NO.5 錦龍股份:中山證券67.78%股權轉讓預掛牌
11月25日,錦龍股份發布《關于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進展公告》,公司所持有的中山證券67.78%股權已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預掛牌。公告顯示,預掛牌僅為信息預披露,目的在于征尋標的股權意向受讓方。目前,錦龍股份已聘請了證券服務機構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開展盡職調查、審計和評估等工作,受聘證券服務機構已展開相關工作。
點評:錦龍股份預掛牌中山證券67.78%股權,標志著公司在資產重組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這一舉措可能是為了響應監管層關于金融行業整合的號召,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這也為潛在的投資者提供了參與機會,可能會吸引更多的戰略投資者或財務投資者進入,從而為中山證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