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19 21:23:15
然而,柔宇科技并沒有像預想的那樣成為柔性屏巨頭,而是走向了破產清算,直至被法院宣告破產。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董興生
11月18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連發多份公告,裁定宣告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顯示”)、深圳柔宇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電子”)以及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科技”)三家公司正式破產。其中,柔宇顯示、柔宇電子均為柔宇科技全資子公司。
成立于2012年的柔宇科技已經走過12年,公司曾發布和量產全球首款折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以及發布業內首個Micro-LED彈力柔性屏技術,其還宣稱創新開發的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是打破三星壟斷的“國產之光”。2020年,柔宇科技還曾以超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3.8億元)的估值上榜《2020中國新經濟獨角獸200強榜單》。
然而,柔宇科技并沒有像預想的那樣成為柔性屏巨頭,而是走向了破產清算,直至被法院宣告破產。
事實上,在柔宇科技面臨破產清算的階段,債權人和柔宇科技員工曾期望將破產清算轉變為破產重整,但從結果來看,這一希望最終落空。
“自2020年底以來,柔宇面臨嚴重資金困境,2021年4月起進入保底運營和休眠狀態,產線設備關停或保持弱電狀態,職工長期遭遇工資拖欠,人數從2500余人降至如今不足100人。”上述知情人士回憶道。
2020年的最后一天,柔宇科技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IPO申請,擬募資144.34億元,整體估值577億元。但僅僅兩個月后的2021年2月,柔宇科技便撤回了上市申請,此后公司再未提交IPO申請。
當時披露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如同一面鏡子,暴露了困擾柔宇科技的盈利問題。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累計營收只有5.17億元,累計虧損卻達到31.95億元。此外,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全柔性顯示屏實際產量僅為7748小片、31.4萬小片、4.86萬小片;對應的銷量分別為2099小片、5.27萬小片及2.21小萬片。
這令外界開始質疑柔宇科技柔性顯示屏技術的獨創性、量產能力以及獲客能力等,并且,柔宇科技的屏幕并未出現在任何一家主流手機廠商的產品中。
近年來,柔宇科技因欠薪等問題多次登上熱搜榜,引發外界熱議。今年3月29日,柔宇新增一則破產審查案件,此次破產審查申請由被欠薪的部分在職和離職柔宇科技員工提出。
4月24日,柔宇科技破產審查聽證會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據員工統計,300余名柔宇科技在職和離職員工共被拖欠工資約6000萬元,加上公司此前承諾的股權等合計上億元。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自2022年11月起開始拖欠工資以來,公司實際控制人(當時為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不斷宣稱正在積極尋求融資,并屢次表示即將取得重大進展,以此來安撫員工,讓員工維護生產線的運作。但留守員工每次等來的都是失望,欠薪問題也因此變得愈發嚴重。
今年5月15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柔宇科技職工、債權人對柔宇科技、柔宇顯示、柔宇電子的破產清算申請,并于6月6日指定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為柔宇科技管理人。
天眼查顯示,目前,在柔宇科技的股權結構中,創始人劉自鴻持股38.61%,是第一大股東,但其本人自今年7月中旬后已不再擔任公司的董事長兼CEO等所有管理職務。9月初,久未露面的劉自鴻現身202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的前排觀眾席,并引發關注。當時,一位被欠薪的柔宇科技前員工十分憤慨:“他這么瀟灑,我們這么多人錢(薪資)還欠著呢。”
持續的“股權凍結”“強制執行”“欠薪風波”,再到如今的“宣告破產”,曾經的資本寵兒柔宇科技,已被各種負面標簽纏身。
事實上,記者了解到,在柔宇科技面臨破產清算的階段,債權人和柔宇科技員工曾期望將破產清算轉變為破產重整。值得注意的是,破產重整的目的是保護企業的持續經營,最大限度地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恢復和重建的機會;而破產清算的目的是盡可能以最高效、最公平的方式清償企業的債務,并最終解散企業。從結果來看,債權人和柔宇科技員工的這一希望最終落空。
上述知情人士稱,眼下,柔宇科技員工最關心的是債權分配方案。“目前,公司即將面臨資產拍賣,但由于債權分配方案尚未明確,柔宇的資產大多已抵押給銀行,拍賣所得如何分配仍需管理人、法院和政府等多方共同解決。至于員工欠薪問題,目前尚未得到進一步的明確。”
除此之外,維持產線的費用也是一筆沉重的負擔。截至今年9月,深圳市龍崗區柔宇國際柔性顯示基地仍有70—80名員工,公司仍存在少量業務,該基地的柔性顯示屏幕生產線需要持續不斷地供應液氮、電力,一旦停下來,設備將全部報廢,產線也將失去價值。
“若非留守員工的努力,設備可能早已報廢,生產線的拍賣價值也將不復存在,但在公司破產清算的過程中,他們的工資問題尚未得到明確的解決方案。”該知情人士說。與此同時,令他擔心的是,由于產線人員的欠薪問題長期未解決,一些員工無法繼續堅持,這可能導致后續產線設備進一步貶值。
不過,伴隨著柔宇科技的正式破產,這家企業將走向終點。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4875977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