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融媒 2024-11-09 14:22:23
社區工作繁雜瑣碎,而報表正是其中令人頭疼的一項工作,大量的重復填報讓社區工作人員成為“表哥”“表姐”。近日來,成都市青羊區金沙街道金鳳社區網格員張翠卻感到格外輕松,“之前每個月平均需要報表100余張,現在月均報表數減少至12張。”讓張翠減負的,正是青羊區正在積極推廣的“報表通”。
這是怎樣一項工作?又是如何做到為基層減負的呢?跟著記者一起去了解下。
應優盡優
把表格“統”起來
與張翠感受一樣的,還有金沙街道經濟發展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梁瀟荻,她表示,以前每個月都會面對很多已經填報過的報表,“例如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業重點企業營收情況監測表、跟蹤服務稅源異動企業情況表等,經常遇到重復填報、反復報送的情況。”而重復填報、反復填報的原因之一,就是同一報表需要根據不同部門要求進行微調,通過不同報送途徑(郵箱、微信、QQ)進行多頭報送,增加了大家的工作量。
聚焦智慧賦能數據歸集,青羊區城運政管辦完成“報表通”2.0版本上線部署,優化簡化報表配置、任務轉派、數據查詢等功能設置,豐富完善主題分類、表單組件、統計分析等常用工具;同時加強手機端適配改造,完善任務接收、數據填報、標簽更新等功能,通過“傻瓜式”移動終端,讓基層操作使用更簡易、取數用數更便捷。
現在,只需首次錄入歷史數據、動態維護確需更新的數據,相關部門即可在臺賬上實時查看調取。
不僅報表數量得到了減少,單個報表的制作時間也大幅縮短。“隨著‘報表通’的應用,處理單張報表時間由之前平均2小時減至10分鐘,而且也能隨時通過手機端進入‘報表通’,方便表單報送。”張翠介紹,以前報一次涉及燃氣、租戶、消防、商鋪信息等小區院落安全隱患排查,一般需要2—4天才能完成,現在只需要基于以往填報過的報表進行精準補足,僅需幾小時就能協同完成。
“減負之后,可以把更多時間投入服務群眾和企業上。”社區工作人員和街道經濟發展辦的工作人員都一致認為。
讓數據“跑”起來
實現數據賦能為基層減負增效
“報表通”的原理是什么?它為何能大幅降低基層工作的負擔?青羊區城運政管辦建設科相關負責人解釋道,“報表通”作為精準采集數據的工具,可以在統一的平臺上派發數據采集任務,實現一端采集、一次采集、動態更新、多方復用,少數確定需要采集數據的工作將變得精準、高效。
以高齡津貼通為例,以前各社區需安排網格員定期走訪,挨家挨戶詢問。如今,可以在“報表通”的場景超市(社區數據庫)直接獲取相關數據。針對年齡暫不符合或需停止發放高齡津貼的老人,也能直接從場景超市獲得相關數據,不再需要人工摸排。
在“報表通”的推進工作中,青羊區城運政管辦通過建強底座,實現提升質效,通過上級回流、本級接入、基層采集,將城市管理、經濟發展等數據匯集到數據中臺。
目前,探查全區信息系統297個,上架人口、地址、法人基礎數據庫數據153萬余條,向上申請回流數據224項,向下按需流轉數據93項,切實通過盤活流通數據資源,實現數據賦能為基層減負增效。
“接下來,我們將重點切實提升報表通使用率,推動部門、街道用好用活報表通。”青羊區城運政管辦負責人表示,具體來說,將加強“報表通”應用場景建設——依托三級數倉,結合街道、社區的數據需求,通過關聯表間關系,按照“不增加基層工作量、不增加操作復雜度、有利于數據分析、有利于管理服務”原則,構建關愛人群、高齡老人、租房人員、優撫人員、物業管理等數據應用場景,提升數據賦能質效;加強數據安全防護——區城運政管辦牽頭持續推進網絡安全等保測評、國產密碼應用、信創適配等安全合規建設。
(青羊區城運政管辦供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