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31 16:50:58
每經記者 夏子博 每經編輯 賀娟娟
10月底,上市銀行三季報迎來密集披露期,利潤、凈息差仍是市場最關注的財務指標。截至10月30日,已經披露數據的幾家銀行利潤、營收分化加劇,凈息差還普遍處于下行通道。
作為西安本土城商行,西安銀行于10月30日晚間披露2024前三季度業績情況:營業收入為55.29億元,同比增長9.69%;歸母凈利潤為19.27億元,同比增長1.14%。
單看第三季度,其業績提速更為明顯,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7.98%、3.07%,在凈息差和利潤下滑壓力的當下,西安銀行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資產總額、存貸款規模穩步上升,用實打實的業績向市場傳遞出積極信號。
報告顯示,西安銀行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55.29億元,同比增長9.69%;歸母凈利潤為19.27億元,同比增長1.14%。
目前上市銀行三季報正在陸續出爐,業績分化明顯。2024年前三季度,銀行盈利情況有所分化,有銀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11%,也有銀行營業收入同比下降超13%。在經濟增速減緩周期和下調政策利率過程中,部分競爭力弱或者經營不穩健的商業銀行會受到更突出的影響,尤其是城商行間的競爭更為激烈。
通過對商業銀行的經營數據側面觀察,近年來或受息差收窄的影響,上市銀行業績增速明顯放緩,合計營收同比增速由2021年末7.75%的高點快速降至2024年6月的-2%;上市銀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也在波動中減慢,由2021年末的約12%降至0.4%。
相較于前兩個季度而言,三季度西安銀行的業績繼續提速:7-9月,西安銀行營收達到19.07億元,同比增長17.98%;歸母凈利潤5.90億元,同比增長3.07%。在當前銀行業營收、凈利增速皆收窄的普遍情況下,西安銀行“抗打”的業績表現,無疑向市場傳遞出積極信號。
截至報告期末,本公司資產總額4497.4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75.43億元,增幅4.06%,其中貸款及墊款本金總額2200.6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71.47億元,增幅8.45%;負債總額4170.4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57.67億元,增幅3.93%,其中存款本金總額3143.71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05.85億元,增幅7.01%;股東權益327.0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7.76億元,增幅5.74%。
面對本輪周期,銀行業普遍優化資債結構、擴大貸款規模、提升負債質量,同時拓展低成本資金來源,吸收存款持續增長,為度過周期準備厚實家底。西安銀行堅持“穩健審慎、主動進取”的風控策略,截至報告期末,本公司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98%和12.26%
面對凈息差和利潤下滑壓力,銀行業集體承壓,商業銀行努力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向內生長”、降本增效已然成為全行業共同的課題。
平安銀行董事會秘書周強在該行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強調,銀行業在打一場息差的保衛戰,息差既是一個經營結果,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營策略。手工補息是一次性的因素,今后更多看的是各家銀行存款的能力、存款的基礎。
2024前三季度,西安銀行存貸領域實現較大增長,其中貸款及墊款本金總額2,200.6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71.47億元,增幅8.45%;存款本金總額3,143.71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05.85億元,增幅7.01%。
存貸兩端的“信任”,來自西安銀行立足本土特色,走出特色化經營之道。西安銀行從提升客戶體驗、著力生態場景建設以及強化智慧運營加強數字金融,夯實公司金融綜合化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同時,還積極探索普惠金融線上服務模式,陸續上線小微企業“西銀e貸”保證貸款、“科企e貸”“房抵貸”和“煙商貸”等小微信貸產品,便利企業結算與融資,有效滿足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截至今年8月底,西安銀行參投的全國首單技術產權ABS掛牌上市、西安銀行首筆“技術研發貸”成功發放。
穩住存貸基本盤的同時,公司前三季度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76億元,相比上年末增長超30%,投資收益8.34億元,相比上年末增長超10%,包括投資收益、財富管理、國際業務等正在成長中的“第二曲線”亦成為業績持續上揚的動力。
以投資收益為例,西安銀行就通過打造投研能力、信評能力和交易能力為抓手,加強對政策和市場研判,進一步挖掘投資品種,提升資本利得收益,發揮“南向通”牌照優勢,拓寬收益來源。
在銀行業打響息差“保衛戰”的當下,西安銀行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同時資產總額、存貸款規模穩步上升,在“數字化、特色化、綜合化”戰略轉型下,其或已經尋找到了一條“立足當下、內向生長”的可行路徑。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