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23 22:33:33
10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召開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工作座談會,正式啟動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四地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工作。試點實施后,外資企業可在試點地區獨資經營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等電信業務。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10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召開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工作座談會,正式啟動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四地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工作。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向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四地發放開展試點復文。試點實施后,外資企業可在試點地區獨資經營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等電信業務,深度參與我國算力、云服務等市場,共促我國數字產業發展。
記者注意到,截至2024年9月,獲準在華經營電信業務的外資企業增加至2220家,一批國際知名企業在華投資經營電信業務,為促進我國電信市場繁榮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力推動了全球數字經濟發展。
電信業務收入和電信業務總量累計增速
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四個地區正式開展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標志著我國電信業對外開放邁入新階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繼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也提出,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推動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
今年4月,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工作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其中提到,在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率先開展試點。
與《通告》一起發布的《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試點目標,即通過試點擴大電信領域對外開放,推動優化外商投資環境,豐富電信市場供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行業服務水平,深入參與國際合作,形成立體化制度和安全監管體系,促進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中關村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首批開展試點的這4個地方大部分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通信業發展基礎較好,對外經濟合作等也比較多,在這些地方開展試點有利于外國企業在中國經營增值業務,甚至外資企業還可以將國外的業務與中國本土的增值業務整合起來。
記者注意到,《方案》也提到,試點地區需在開放創新方面具有一定制度優勢,信息通信產業發展基礎良好、潛力較大,吸引外商投資制度健全,安全監管保障能力到位,試點示范經驗豐富。試點地區需牢固樹立系統觀念,統籌發展與安全,結合自身定位和發展需求,給予必要的機制和資源保障,支持所在地通信管理局做好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服務管理,健全完善安全監管保障體系,取得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更好為電信業務開放創新發展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新興業務收入增長情況
《通告》明確,在獲批開展試點的地區取消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內容分發網絡(CDN)、互聯網接入服務(ISP)、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以及信息服務中信息發布平臺和遞送服務(互聯網新聞信息、網絡出版、網絡視聽、互聯網文化經營除外)、信息保護和處理服務業務的外資股比限制。
項立剛表示,這表明了我們對擴大開放的態度和信心,也希望外資企業來華激發市場活力。
記者注意到,本次試點開放的互聯網數據中心及其下屬子項“互聯網資源協作業務”,是算力設施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業務首次對港澳資本以外的境外資本開放,是我國入世以來信息通信業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
項立剛認為,當前國內有大量的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需求,國外也有一些企業需要在中國發展相關業務,因此取消限制是方便大家來開展業務。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當前,算力已經成為全球緊缺的戰略性資源和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基礎設施。互聯網數據中心是外資重點關注和有較強意愿進入的業務領域。對外資開放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將有利于吸引外資企業加大在我國的算力設施投資,共享算力市場發展紅利。
《方案》還對業務經營提出要求,即試點開放業務經營主體注冊地、服務設施(含租用、購買等設施)放置地須在同一試點區域內,不得購買、租用本試點區域外CDN等設施開展加速服務。ISP業務服務范圍僅限本試點區域,且需通過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接入設備對用戶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其他業務服務范圍可面向全國。
對此,項立剛表示,試點工作主要是基于試點地區,而且屬地管理一直是我們的基本管理機制,要按照管理要求開展工作。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5072213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