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22 19:00:37
國家醫保局基金監管司副司長謝章澍表示,截至9月,國家飛檢已覆蓋全國所有省份,檢查定點醫藥機構500家,查出涉嫌違規金額 22.1億元。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陳星
每經10月22日電(記者 李宣璋)10月22日,2024年醫保基金監管趨勢交流會暨藍皮書發布會在北京召開。由《中國醫療保險》雜志社研創、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第三冊醫保基金監管藍皮書——《中國醫療保障基金監督管理發展報告(2023~2024)》發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圍繞我國醫保基金監管進展成效以及如何提高醫保基金監管質效等話題,有關專家學者展開討論。
國家醫保局基金監管司副司長謝章澍表示,截至9月,國家飛檢已覆蓋全國所有省份,檢查定點醫藥機構500家,查出涉嫌違規金額 22.1億元。其中,根據大數據模型線索,開展專項飛檢的定點醫藥機構就達到185家,查實欺詐騙保機構111家。今年1至9月,全國各級醫保部門共追回醫保資金160.6億元。當前醫保基金監管力度持續加大但形勢依然復雜。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副會長、藍皮書主編應亞珍報告藍皮書核心觀點。藍皮書指出,要加快推進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加速構建基金監管法治體系,強化部門綜合監管機制,同時,以信息化賦能推動基金監管向數字化監管轉型,持續提升監管質效。
近年來,大數據、數字化等新技術運用到醫保基金監管工作中,并發揮了很大作用,對此,中國勞動學會薪酬福利專業委員會會長、研究員譚中和認為,醫保基金監管的數字化轉型應從盤點基金監管業務、建立醫保基金全鏈條監管體系、強化醫保基金監管的數字化意識、提高對醫保基金監管數字化轉型升級意義的認識等方面著手。
針對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大數據等來提高醫保基金監管的精準性和及時性等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微信采訪了陜西省山陽縣衛生健康局原副局長、資深醫改專家徐毓才。
徐毓才表示,首先要將標準設定好,保證標準很準確;其次要能及時發現異常情況;第三,要有大量的專家團隊作支撐。從目前看,這三方面都有待完善。
關于標準設定,一要采用最新權威性著作,二要及時納入最新醫學研究成果,三要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對內容全面審核。
關于及時發現異常,一要解決信息網絡覆蓋面問題,二要提升系統智能化水平,三要提升醫保監管部門能力。
至于專家隊伍建設,徐毓才認為,目前專家團隊的能力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