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4-09-25 10:17:08
川觀新聞記者 王成棟 攝影 吳聃
“貿易簽約60億元,現場銷售5200萬元。”9月23日晚,在成都新津區天府農博園舉行的“天府糧倉”品牌之夜活動現場,第十屆四川農博會交出了亮眼“成績單”。
天府農博園,四川農博會舉辦地。園區內即將豐收的農田,見證了四川農博會的又一次“豐收”。
仿佛一種巧合,距離第十屆四川農博會舉辦地不足十公里,就是長江上游最早的水稻遺存發現地。回到源點,四川再一次在金秋時節證明了“天府糧倉”不變的充盈感和不斷變化的魅力。
品牌之夜現場。
變:
更大、更豐富、更響亮,見證“川字號”正在加速“走出去”
11年前,四川農博會首次舉辦時,只是當年西博會的一個小展館。11年后,長成參天大樹,走出城市、走出省門和國門的四川農博會,開始呈現更多的不一樣。
省委農辦專職副主任、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鐘志榮介紹,本屆農博會展覽面積10.5萬平方米,2000余家企業上萬種特色農產品集中亮相,吉林等7省遠道而來,匈牙利、智利等22個國家(地區)跨洋參展。
這只是看得見的數量之變,看不見的內容之變更讓人驚喜。連續十屆參加四川農博會的遂寧市安居區的永豐綠色五二四紅苕專業合作社銷售總監譚文說,首屆展會,自己用麻袋裝了幾袋紅薯。而這一次,他直接雇傭了兩輛貨車,來運輸包括粉條、零食等深加工品。
像這樣的變化,每個人都能講述幾條:魚子醬、鰻魚、黑松露、松茸等四川產高端食材陸續闖出“名堂”。川米、川茶、川豬等四川傳統優勢特色產業轉型升級……
變的不只是鏈條,還有品牌。首屆四川農博會,四川能拿的出手的品牌并不多見。而眼下,“天府龍芽”“攀果”“川鰻王”等特色農產品品牌爭奇斗艷。
在9月23日“天府糧倉”品牌之夜活動上,省鄉村振興促進會會長邊慧敏透露:2022年和2023年,四川共有38個農產品品牌榮登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區域品牌百強榜。
邊慧敏感慨,借助四川農博會這個大舞臺,線上線下發力、國內國外聯動,“川字號”農產品正在加速“走出去”。
數據為證,四川實現農產品進出口128.8億元,同比增長49.9%,增速位列全國第三。
不變:
金秋時節豐收的傳承,是永遠的主題
天府農博園之內,即將開鐮的水稻彎下了腰。9月23日,2024年度糧油新品種發布會開在了田間地頭。
發布會上,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四川省植物病理學會副理事長陳學偉教授介紹了最新研發繁育的水稻新品種——抗逆能力極強,無論是干旱、病蟲害還是惡劣天氣,都能收獲高產。
“這是一種豐收的輪回。”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距離天府農博園不過十公里,就是長江上游最早的水稻種植遺存發現地寶墩遺址。
豐收的傳承,正是四川農博會不變的主題。省委農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多年來,四川農博會始終堅持在秋季舉辦,始終把糧油產品作為推介與合作的重點,就是要把糧油產品“產得好”和“賣得好”。
支撐這個邏輯閉合的背后,是四川“天府糧倉”更充盈更精品化。
無論是連續三年糧食產量突破700億斤,還是生豬、油菜籽等15個農產品產量位居全國首位,以及“川味譽天下”,都證明了四川不僅“產得多”,更“產得好”。
巴中市巴州區天馬山鎮獅子寨村黨支部書記余安波說,伴隨著良種、良田、良法、良機、良制“五良融合”的加快,當地的一斤蘿卜的地頭價已經漲到了10元錢。而在他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他腳下的天府農博園出品的大米,部分品種的每斤售價同樣突破了10元。
“重糧油、重產銷的理念,我們一直會堅持下去。”四川國際博覽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作為市場化后的四川農博會主辦方,四川農博會的底色將會繼續傳承。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