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對話合思創始人兼CEO馬春荃:利潤集體下跌,企業要跳出“自嗨式陷阱”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19 20:10:38

◎合思創始人兼CEO馬春荃表示,企業發展過程中,往往會掉入“自嗨式價值創造”的陷阱,產品的價值往往僅定位于“毛利潤”,忽略達成收入所付出的各類業務、管理成本。實際上,產品的價值創造必須以合理的成本進行交付,企業不僅要關注“毛利潤”,更要關注“經營利潤”。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楊夏    

當收入增速放緩、營收下滑、消費意愿降低成為多家公司財報中的關鍵詞后,企業如何“向內管理”,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

今年9月,財務收支管理平臺合思發起以“挖出企業凈利潤”為主題的2024未來財務人大會,在此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合思創始人兼CEO馬春荃。

馬春荃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公開信息顯示,合思成立于2014年,彼時,馬春荃剛剛結束10年的用友工作生涯,選擇在更聚焦、更靈活的費控(費用控制)賽道創業。其最近一輪融資為2021年官宣的10億元D輪融資。

馬春荃向記者表示,過去企業想獲得更多收益,主要通過擴大市場規模提升市占率,現在,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技術的快速發展,盈利能力才是企業的破局關鍵,“高市場占有率代表獲得高利潤”已成過往,挖掘更多凈利潤才是企業的迫切需求。

同時,在馬春荃看來,企業發展過程中,往往會掉入“自嗨式價值創造”的陷阱,產品的價值往往僅定位于“毛利潤”,忽略達成收入所付出的各類業務、管理成本。實際上,產品的價值創造必須以合理的成本進行交付,企業不僅要關注“毛利潤”,更要關注“經營利潤”。

今年7月,美團企業版發布消費全景解決方案,美團企業版總經理康凱也曾表示,該方案將聚焦企業降本的深層邏輯,幫助企業在新經濟形勢下實現成本管控領先,構建核心競爭力。

在當下的時代周期,企業如何保證“活下去”?馬春荃認為,利用數智化工具,挖出凈利潤,正在成為企業的核心戰略。

消費存量時代連鎖零售行業“危中有機”

對于消費行業來說,相比于過去十年的資本蜂擁、遍地風口,最近幾年的錢似乎越來越難賺了。

這兩年來,包括鐘薛高等新消費品牌從瘋狂擴張到逐漸凋零,不少行業的頭部企業也面臨著利潤增長困境。十年前互聯網行業盛行的“燒錢”追求規模的模式似乎已經不會被投資者和消費者買單,在當下市場環境下,如何幫助企業節約成本,追求極致的利潤,也成為to B企業的競爭焦點。

北京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限額以上(即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餐飲企業營收為492.1億元,同比下降2.9%。同時利潤總額為1.8億元,同比下跌88.8%,利潤率低至0.37%。

與此同時,一些曾經主打高端消費的網紅品牌也正面臨凈利潤下滑的困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8月,定位于“做高端水果生意”的百果園預計2024年上半年利潤同比減少不超過70%,營收減少不超過15%,這一消息在業內引發了熱議。

而曾經被消費者喜愛的休閑鹵制品也陷入利潤下滑的困境,根據最新披露財報數據,煌上煌(002695.SZ,股價6.32元,市值35.2億元)上半年凈利潤下跌26.59%,周黑鴨(01458.HK,股價1.47港元,市值33.34億港元)上半年凈利潤則下跌67.65%。

對此,馬春荃認為,中國大部分企業已經進入了“收入無增長、利潤負增長”時期。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下,零售企業的成本控制問題日益突出。這包括從原材料和運營成本到因管理不善產生的隱性成本等。因此,零售企業必須通過引入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實踐來探索潛在的利潤空間,并實現成本的有效控制。

對此,他認為,隨著零售業的發展趨勢由獨立門店向連鎖化模式轉變,雖然規模效應和品牌建設為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市場抗風險能力,但這也對企業的管理層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連鎖零售企業需要具備更強大的精細管理技能,以確保在持續擴張的同時能夠維持健康的利潤水平。

“在這個數字化技術日益普及的時代,利用數字化工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已成為零售企業的轉型方向。通過業財融合和數據驅動的管理,企業能夠更準確地監控每個門店的成本和收入,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占據有利位置。”馬春荃表示。

他同時提到,對于處于生存邊緣的零售企業來說,提高凈利潤不僅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需求,更是生存的當務之急。這些企業正在采取各種措施來控制成本,力求保持現金流,確保企業能夠繼續運營。

如何挖出企業凈利潤,解決三大凈利潤“黑洞”?

馬春荃認為,在當下的時代周期中,中國企業不得不面對現實,讓挖出凈利潤成為企業的核心戰略。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在日常的花銷中做到更“省錢”也是企業面臨的頭號問題。

“人類既冒險又保守,經常由于慣性思維束縛而停在原地。中國的差旅服務滲透率只有不到10%,歐美則超過了50%,為什么?因為大家的‘習慣’,習慣員工自己去訂、自己墊付,但其中到底藏了多少利潤?面對散亂的差旅訂購,企業既不敢管又不愿管。”馬春荃向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差旅費用是企業采購成本控制的典型代表。在迫切需要挖出凈利潤的時代,相比強制壓縮差標、硬減差旅預算、降低出差頻率等方式,企業更應通過數智化工具實現“智控”。

事實上,差旅管控可以節約的費用的確可觀。馬春荃向記者舉一個客戶的例子,在應用合思前,這家企業的差旅完全是由員工散定的,而上線兩個月之后,僅差旅費用就同比節省了150萬元。“全年可節省近千萬(元),這就是管與不管的差別。”馬春荃感嘆。

此外,大量企業不斷建設新系統,但是新舊系統之間的打通、主數據的整理仍然是黑洞,造成空間、系統的“散”,流程、標準的“亂”,以及統計、管控的“慢”。企業不停堆疊新的子系統,妄圖用一個系統解決另外一個系統沒有解決的問題,無形之中消耗決策成本以及信息化投入建設成本。

在馬春荃看來,要挖出企業凈利潤,財務領導者要率先針對慣性思維“下刀子”,要把真正的思想解放出來,把管理創新激發出來。在迫切需要挖出凈利潤的時代,相比強制壓縮差標、硬減差旅預算、降低出差頻率等方式,企業更應通過數智化工具實現“智控”。

例如,企業需要在業務下沉、出海拓展新邊疆的過程中,將差旅管控之手也同樣滲透進去,以收定支,收支聯動;同時,伴隨ESG的實踐和普及,企業應通過“智控”降低紙張、打印損耗等硬成本,節約社會總資源。

CFO將成為企業的“首席未來官”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的競爭環境下,馬春荃還特別提到,財務本身就是一種風險規避型人格,但是在如今的公司變革過程中,財務工作人員,尤其是CFO正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從互聯網公司趨勢來看,在這兩年的頭部企業“新生代”掌門人也大多數為CFO出身,2022年4月,華為宣布CFO孟晚舟成為輪值董事長;2023年5月,京東提拔CFO許冉接替徐雷成為CEO;2023年6月,阿里宣布蔡崇信成為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是阿里十八羅漢中最早的CFO。而阿里前CEO張勇,也曾是CFO。

“老板創業就是‘舍得一身剮’,但是財務人員是合規性為主。所以,財務在做組織變革的時候,比企業的老板,比企業的銷售總監要缺乏動力和缺乏魄力。如果他不進行慣性思維的重構,財務數字化的轉型是沒有可持續發展動力的,因為他不堅定,也沒有那種狂熱。”馬春荃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北森CFO劉憲娜也在未來財務人大會上提到,數智化時代,CFO的角色和職責已發生了顯著變化,CFO不再僅僅是財務體系的領導者,更需要承擔起“地圖繪制者”的角色,成為企業的“首席未來官”,為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確保企業沿著正確的發展軌跡前進。

北森CFO調查數據顯示,66%的受訪首席財務官感受到最大的壓力是人才能力需要重塑。此外,業務理解力不足、財務運營模式未能及時更新、數字化基礎薄弱,以及財務智能化程度不夠等問題也是普遍存在的挑戰。盡管如此,CFO們對財務數智化轉型仍有積極信念,并具有帶領團隊變革的決心。

劉憲娜認為:“面向未來,CFO在引領企業財務數智化轉型時,需要擔當戰略的合作伙伴、數智化轉型的領導者、價值的創造者、技術與業務的橋梁,以及組織和人才發展的規劃者等關鍵角色。這些新角色不僅要求CFO在財務專業領域有深厚的技能,更要求他們具備遠見卓識的戰略眼光和對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理解,推動企業的持續增長和價值創造。”

馬春荃同時提到,進入AI時代,AI在差旅管控領域的應用為企業提供了更多助力,如智能審批、行程與住宿推薦、自動化預訂服務以及差旅預算的自動計算等等,不僅多維度提升了員工體驗,也讓企業的差旅管控于無形。未來,企業應當擁抱AI、善用AI,在差旅管理中實現更加廣泛的探索與實踐,挖出更多凈利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當收入增速放緩、營收下滑、消費意愿降低成為多家公司財報中的關鍵詞后,企業如何“向內管理”,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 今年9月,財務收支管理平臺合思發起以“挖出企業凈利潤”為主題的2024未來財務人大會,在此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合思創始人兼CEO馬春荃。 馬春荃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公開信息顯示,合思成立于2014年,彼時,馬春荃剛剛結束10年的用友工作生涯,選擇在更聚焦、更靈活的費控(費用控制)賽道創業。其最近一輪融資為2021年官宣的10億元D輪融資。 馬春荃向記者表示,過去企業想獲得更多收益,主要通過擴大市場規模提升市占率,現在,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技術的快速發展,盈利能力才是企業的破局關鍵,“高市場占有率代表獲得高利潤”已成過往,挖掘更多凈利潤才是企業的迫切需求。 同時,在馬春荃看來,企業發展過程中,往往會掉入“自嗨式價值創造”的陷阱,產品的價值往往僅定位于“毛利潤”,忽略達成收入所付出的各類業務、管理成本。實際上,產品的價值創造必須以合理的成本進行交付,企業不僅要關注“毛利潤”,更要關注“經營利潤”。 今年7月,美團企業版發布消費全景解決方案,美團企業版總經理康凱也曾表示,該方案將聚焦企業降本的深層邏輯,幫助企業在新經濟形勢下實現成本管控領先,構建核心競爭力。 在當下的時代周期,企業如何保證“活下去”?馬春荃認為,利用數智化工具,挖出凈利潤,正在成為企業的核心戰略。 消費存量時代連鎖零售行業“危中有機” 對于消費行業來說,相比于過去十年的資本蜂擁、遍地風口,最近幾年的錢似乎越來越難賺了。 這兩年來,包括鐘薛高等新消費品牌從瘋狂擴張到逐漸凋零,不少行業的頭部企業也面臨著利潤增長困境。十年前互聯網行業盛行的“燒錢”追求規模的模式似乎已經不會被投資者和消費者買單,在當下市場環境下,如何幫助企業節約成本,追求極致的利潤,也成為to B企業的競爭焦點。 北京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限額以上(即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餐飲企業營收為492.1億元,同比下降2.9%。同時利潤總額為1.8億元,同比下跌88.8%,利潤率低至0.37%。 與此同時,一些曾經主打高端消費的網紅品牌也正面臨凈利潤下滑的困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8月,定位于“做高端水果生意”的百果園預計2024年上半年利潤同比減少不超過70%,營收減少不超過15%,這一消息在業內引發了熱議。 而曾經被消費者喜愛的休閑鹵制品也陷入利潤下滑的困境,根據最新披露財報數據,煌上煌(002695.SZ,股價6.32元,市值35.2億元)上半年凈利潤下跌26.59%,周黑鴨(01458.HK,股價1.47港元,市值33.34億港元)上半年凈利潤則下跌67.65%。 對此,馬春荃認為,中國大部分企業已經進入了“收入無增長、利潤負增長”時期。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下,零售企業的成本控制問題日益突出。這包括從原材料和運營成本到因管理不善產生的隱性成本等。因此,零售企業必須通過引入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實踐來探索潛在的利潤空間,并實現成本的有效控制。 對此,他認為,隨著零售業的發展趨勢由獨立門店向連鎖化模式轉變,雖然規模效應和品牌建設為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市場抗風險能力,但這也對企業的管理層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連鎖零售企業需要具備更強大的精細管理技能,以確保在持續擴張的同時能夠維持健康的利潤水平。 “在這個數字化技術日益普及的時代,利用數字化工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已成為零售企業的轉型方向。通過業財融合和數據驅動的管理,企業能夠更準確地監控每個門店的成本和收入,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占據有利位置?!瘪R春荃表示。 他同時提到,對于處于生存邊緣的零售企業來說,提高凈利潤不僅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需求,更是生存的當務之急。這些企業正在采取各種措施來控制成本,力求保持現金流,確保企業能夠繼續運營。 如何挖出企業凈利潤,解決三大凈利潤“黑洞”? 馬春荃認為,在當下的時代周期中,中國企業不得不面對現實,讓挖出凈利潤成為企業的核心戰略。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在日常的花銷中做到更“省錢”也是企業面臨的頭號問題。 “人類既冒險又保守,經常由于慣性思維束縛而停在原地。中國的差旅服務滲透率只有不到10%,歐美則超過了50%,為什么?因為大家的‘習慣’,習慣員工自己去訂、自己墊付,但其中到底藏了多少利潤?面對散亂的差旅訂購,企業既不敢管又不愿管。”馬春荃向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差旅費用是企業采購成本控制的典型代表。在迫切需要挖出凈利潤的時代,相比強制壓縮差標、硬減差旅預算、降低出差頻率等方式,企業更應通過數智化工具實現“智控”。 事實上,差旅管控可以節約的費用的確可觀。馬春荃向記者舉一個客戶的例子,在應用合思前,這家企業的差旅完全是由員工散定的,而上線兩個月之后,僅差旅費用就同比節省了150萬元?!叭昕晒澥〗f(元),這就是管與不管的差別?!瘪R春荃感嘆。 此外,大量企業不斷建設新系統,但是新舊系統之間的打通、主數據的整理仍然是黑洞,造成空間、系統的“散”,流程、標準的“亂”,以及統計、管控的“慢”。企業不停堆疊新的子系統,妄圖用一個系統解決另外一個系統沒有解決的問題,無形之中消耗決策成本以及信息化投入建設成本。 在馬春荃看來,要挖出企業凈利潤,財務領導者要率先針對慣性思維“下刀子”,要把真正的思想解放出來,把管理創新激發出來。在迫切需要挖出凈利潤的時代,相比強制壓縮差標、硬減差旅預算、降低出差頻率等方式,企業更應通過數智化工具實現“智控”。 例如,企業需要在業務下沉、出海拓展新邊疆的過程中,將差旅管控之手也同樣滲透進去,以收定支,收支聯動;同時,伴隨ESG的實踐和普及,企業應通過“智控”降低紙張、打印損耗等硬成本,節約社會總資源。 CFO將成為企業的“首席未來官”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的競爭環境下,馬春荃還特別提到,財務本身就是一種風險規避型人格,但是在如今的公司變革過程中,財務工作人員,尤其是CFO正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從互聯網公司趨勢來看,在這兩年的頭部企業“新生代”掌門人也大多數為CFO出身,2022年4月,華為宣布CFO孟晚舟成為輪值董事長;2023年5月,京東提拔CFO許冉接替徐雷成為CEO;2023年6月,阿里宣布蔡崇信成為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是阿里十八羅漢中最早的CFO。而阿里前CEO張勇,也曾是CFO。 “老板創業就是‘舍得一身剮’,但是財務人員是合規性為主。所以,財務在做組織變革的時候,比企業的老板,比企業的銷售總監要缺乏動力和缺乏魄力。如果他不進行慣性思維的重構,財務數字化的轉型是沒有可持續發展動力的,因為他不堅定,也沒有那種狂熱。”馬春荃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北森CFO劉憲娜也在未來財務人大會上提到,數智化時代,CFO的角色和職責已發生了顯著變化,CFO不再僅僅是財務體系的領導者,更需要承擔起“地圖繪制者”的角色,成為企業的“首席未來官”,為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確保企業沿著正確的發展軌跡前進。 北森CFO調查數據顯示,66%的受訪首席財務官感受到最大的壓力是人才能力需要重塑。此外,業務理解力不足、財務運營模式未能及時更新、數字化基礎薄弱,以及財務智能化程度不夠等問題也是普遍存在的挑戰。盡管如此,CFO們對財務數智化轉型仍有積極信念,并具有帶領團隊變革的決心。 劉憲娜認為:“面向未來,CFO在引領企業財務數智化轉型時,需要擔當戰略的合作伙伴、數智化轉型的領導者、價值的創造者、技術與業務的橋梁,以及組織和人才發展的規劃者等關鍵角色。這些新角色不僅要求CFO在財務專業領域有深厚的技能,更要求他們具備遠見卓識的戰略眼光和對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理解,推動企業的持續增長和價值創造?!? 馬春荃同時提到,進入AI時代,AI在差旅管控領域的應用為企業提供了更多助力,如智能審批、行程與住宿推薦、自動化預訂服務以及差旅預算的自動計算等等,不僅多維度提升了員工體驗,也讓企業的差旅管控于無形。未來,企業應當擁抱AI、善用AI,在差旅管理中實現更加廣泛的探索與實踐,挖出更多凈利潤。
企業 財務 CEO 合思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午夜拍国产精品福利 | 亚洲中文字幕自拍a人片 | 天天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丝袜综合久久 |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