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觀察 2024-09-11 09:39:10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大食物觀,也是我們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題中之意,四川正在一方面擦亮傳統的金字招牌,一方面發展更多品種,給百姓生活增添糧油蔬果肉的新花樣。今天的《“天府糧倉”添新糧》,一起去盤一盤四川的“物產家底”。
在四川,茁壯成長的豬豬們可能都逃不過——被“爆改”成回鍋肉的命運。作為全國唯一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四川生豬出欄量長年保持全國第一。全國每出欄10頭生豬,就有一頭來自四川。這其中的黑豬,是川菜廚師醞釀美味的不二之選。
餐廳行政總廚 蘇柏榮:用的是我們的四川的黑豬肉,口感肯定不一樣,肉香味都吃到。
“全國第一”并不滿足于產量。經過12年的努力,2021年,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成功培育出我國首個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黑色父本新品種——“川鄉黑豬”。它有著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口感風味優等特點。再簡單點說,它能夠吃出記憶中的味道。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楊雪梅:用我們的川鄉黑豬培育出來雜交的話,保持了地方豬優良的肉質性能,而且生長速度也比較快,肉質確實要比我們外種豬培育生產的商品豬要好得多,會讓我們吃到小時候豬肉的味道。
吃完“老牌川菜”,“新式川菜”河鮮正要上桌。作為西部水產養殖第一省,四川有著17個品種養殖產量居西部第一。不過,今天出場的是位新秀,從東南沿海“游”到宜賓江安安家的“川鰻”。
記者 吳曉婧:大家別小看這個池子,雖然它看起來很小,其實有四噸的鰻魚在這個池子里面,但是我卻一條都撈不著,不知道它藏在哪個角落里。
“金貴”的鰻魚是溫水性魚類,對生活環境非常挑剔,溫度的輕微變化及水質優劣都會影響它的成活率。企業建了全國集約化程度最高的特色水產品養殖基地,給了鰻魚無法拒絕、樂不離蜀的安逸環境。
宜賓市江安縣七彩湖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 魏森:我們這個養殖模式叫做工廠化恒溫養殖,這個保溫效果非常好,溫升也在24小時一度左右,所以你看我這里是天然空調,冬暖夏涼,江安是長江第一縣,水源、水質、水溫都符合我們的要求,最后我們才落地這個地方。
吃了大魚大肉,需要配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解膩。在成都一家新式茶飲店,每杯飲品都含有10%至40%來自成都金堂龔家村的特色橄欖果露。細品之后唇齒留香,新奇的味道讓人對原材料“綠果果”充滿好奇。
記者 吳曉婧:大家看,這個是我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橄欖果,看它這個樣子,長得有點像小型的青棗,我特別想嘗一下它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媽呀,這也太苦了。
可別小看這枚“苦果果”,它可是2009年才從地中海國家遠道而來的“新客人”,15年后的今天,在成都金堂成林成片的它,水靈靈地變身橄欖油,成了成都金堂龔家村的“土特產”,還是讓當地生財致富的“金果果”。
金堂縣淮口街道龔家村油橄欖種植戶 高云海:剛開始,因為它這個油橄欖是國外的,我們很少接觸,剛開始種的也不是很多,慢慢有效益,我們就慢慢的擴種,前三年(不掛果)我們是可以利用那個樹狹,種植中藥材,我一般的話(在)橄欖樹下面種植川明參,也種植那個羊肚菌。
記者 吳曉婧:您這一年就是這些東西累計下來大概能收入多少錢?跟之前相比。
金堂縣淮口街道龔家村油橄欖種植戶 高云海:至少(增加)10倍以上。
和油橄欖一樣遠道而來的“綠果果”還有葡萄。葡萄生長需要陽光,但在氣候濕潤、缺少日照的四川盆地中部,又如何種出能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彭山葡萄”呢?
四川萄滿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陳建行:大家好,我是陳建行,4個月前,我從一家央企研究所離職,投身到農業中,加入四川萄滿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這是我現在種的葡萄。
這片占地280多畝的園區,從2011年就開始布局葡萄產業。如今,新加入的90后學霸自帶“技術buff”,僅憑一部手機就能讓整個園區盡在掌握。想要種出合格“好”葡萄,“新農人”早已不再像曾經那樣“拼勞力”,而是不上人工“上科技”。
四川萄滿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陳建行:我們現在全員通過各種傳感器收集,對于植物至關重要的數據,建立了一個生長模型,再加上我們大數據的管理平臺,形成了一種解決方案,這個方案應用到了我們遠在2000公里之外的山東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第一年掛果非常漂亮。
好山好水,加上勤勞智慧,讓本就豐富的川味餐桌,有了更多天地的饋贈,給美好生活帶來更多健康美味。四川,正在持續發展川糧油、川畜牧、川果、川魚等“川字號”特色產業,打造30個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分級分類建設1000個現代農業園區,在廣闊的江河湖泊森林草原,孕育更多特產的“隱藏爆款”。
來源:四川觀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