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 16:37:41
對于養豬企業來講,今年上半年總算看見一點希望的曙光。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能繁母豬存欄4038萬頭,較上年末下降2.5%,與此同時,生豬價格持續上漲,不少豬企在二季度實現盈利,如新希望二季度單季盈利預計約7.5億。
然而豬價回暖,但養豬的邏輯已然發生變化,從過去規模擴張到現在的精細化成本控制。
新希望集團實現二季度扭虧為盈,依靠農牧行業的穩健經營能力。今年7~8月完全成本和6月差不多,為14.5~14.6元/公斤,預計9~10月份成本又會有明顯的下降。公司爭取12月份育肥豬完全成本低于14元/公斤。
養豬效率的關鍵是提高養豬存活率以及降低疫病率。公司正加快豬場改造步伐,進一步提升防疫能力和降低成本,鞏固其在養豬行業的競爭力。
8月份,各大上市豬企紛紛發布2024半年度業績報表,與此前的業績預報相差無幾,養豬業務終于在今年得以扭虧盈利。新希望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95.77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虧損12.17億元,同比減虧17.6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減虧幅度達59.18%,二季度實現單季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資產負債表有了明顯好轉。公司加強現金流管理,提高存貨周轉率,影響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顯著增加,本報告期末貨幣資金108.08億,與年初相比保持資金穩定;資產負債率72.99%,比一季度末下降1%。
2024年上半年,國內農牧行業從低谷逐步走出開始好轉。隨著能繁母豬存欄量的持續減少,推動豬價逐步上行。整體來看,這一輪“最漫長的豬周期”經過了寒冬。然而寒冬雖去,但養殖企業的邏輯已經相比過去發生根本變化。現在行業整體進入微利時代,大規模豬企停止了大規模擴張。未來在行業微利的情況下,只有憑借一定的規模和相對領先的養殖成本,才能獲得行業的超額利潤。也就說養豬核心競爭力就是養豬成本和養豬效率。
新希望旗下的知初黑豬肉專賣店已在華北區域鋪開
新希望第二季度的豬產業各項生產經營、成本指標有序下降,部分已經達到行業優秀水平。根據新希望最新接受投資者調研的說法,今年7~8月完全成本和6月差不多,在14.5~14.6元/公斤,預計9~10月份成本又會有明顯的下降。公司爭取12月份育肥豬完全成本低于14元/公斤。
根據此前制定的規劃,今年新希望生豬出欄目標為1500萬頭,但新希望最新預計大概率會超過1500萬頭,明年則規劃1700萬頭~1800萬頭。成本離散度越來越小,過去最優值和最低值的差距很大。目前新希望成績前25%的場線二季度全成本13.9元/公斤,后25%場線成本約15.8元/公斤。這也將構成新希望后續豬產業的一項重點工作,也是大力改善落后場線的生產指標和成本指標。
從生產指標看,在上半年末,公司窩均斷奶數量為11.1頭,較2023年底增加0.3;PSY 25.2,較2023年底增加1.7;斷奶成本280元/頭以下,比年初下降60元/頭,這對未來半年里育肥成本中的豬苗成本下降,也會形成推動。
新希望第二季度肥豬成本改善來自苗種和飼料成本下降,二季度苗種成本較一季度下降0.4元/公斤,飼料成本下降0.38元/公斤,此外獸藥、死淘、農業制造費用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從養豬趨勢看,養豬存活率是養殖效率的重要決定因素。新希望育肥豬存活率提高到92%。這樣的養豬存活率是建立在疫病防控優勢以及成熟的規模廠管理體系基礎上。
由于豬病威脅,散戶不具備疫病常態化趨勢下防控基礎,呈現長久退出的趨勢。生豬養殖規模化和生物安全嚴格化將成為大型豬企的必然選擇。
新希望重點關注了放養戶的數字化升級和風險管控。在上半年著力推動了放養料塔聯網項目和無針注射聯網項目。前者通過料塔稱重聯網模塊及自研的數字化平臺,可以實現飼喂數據自動采集、豬只健康水平輔助判斷、異常下料預警提示等功能,目前已有超過600余戶養戶接入后臺數據。后者通過引入無針注射設備,以皮內注射免疫的方式,在保證免疫效果的前提下,實現疫苗用量及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并結合聯網功能和數字化免疫平臺,實現免疫過程從計劃到執行跟蹤的有效管理。
新希望研發的生豬手持估重設備引來客戶咨詢
公司目前正在推進多項工作,核心是加強冬季疫情防控、如期完成正壓通風改造,公司預計北方區域的改造在9月20日前完成,這有利于應對冬季疫情,幫助冬季疫情損失進一步下降,公司也會推動一定程度的復產。公司計劃首先調結構,在有成本優勢的區域推動滿產或復產。下半年開始陸續會對沒有滿產的產線,具備能力、已完成通風防疫改造的地方推進復產。
在生產管理方面,新希望的“金字塔+回交”雙種豬體系日趨完善,重點關注優化后備豬配種管理與妊娠母豬飼喂管理,從而助力后備轉固成本、仔豬斷奶成本、飼料成本的不斷降低。在此基礎上,也在進一步做好優質種豬的更替,為后續擴繁群生產指標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報告期內,新希望共銷售生豬869萬頭(仔豬139萬頭,肥豬730萬頭),實現營業收入118.01億元;共屠宰生豬121萬頭,實現營業收入28.72億元。豬產業整體實現營業收入146.73億元。其中,公司通過“公司+農戶”模式合作了3100余個養殖戶及家庭農場,遍布全國23個省份,上半年結算代養費共計11億余元。
養豬行業進入微利時代,現金管理也很重要。新希望有飼料業務作為現金流的重要支撐,可以幫助公司更加平穩地度過周期下行階段。
今年上半年,新希望飼料銷量合計1238萬噸(外銷991萬噸),包含禽料710萬噸、豬料429萬噸、水產料68萬噸、反芻料22萬噸,實現營業收入328.86億元。上半年整體飼料利潤同比下降30%+,但二季度盈利環比一季度有所改善恢復。
當中的亮點就在海外業務,上半年公司海外飼料銷量257萬噸,同比增長16%,增量達到兩位數,利潤同比增長50%。海外是新希望上半年飼料業務表現的亮點,其中各個料種都有不錯的增長。
根據相關行業數據,上半年飼料總銷量下降4%,一定程度受到養殖環境和市場環境的影響。從競爭格局看,存量競爭比增量競爭激烈很多。其次,不同區域的影響很大,由于生豬疫情等原因,北方區域(如河北、山東、東北)豬的存欄降得很快,如果養殖降量更大,同樣的飼料產能帶來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面對這樣的情況,新希望內部對飼料的一線分子公司,都調整為三大部門,來提高專業性與敏捷度,以及對市場的響應能力——運營支持部主內;銷售部主外,著力提升銷量與客戶滿意度;產品部配合客戶結構變化調整配方,致力于提升產品競爭力。
同時公司加大單廠滿負荷,提高周轉效率和內部運營,例如加快應收賬款、存貨周轉。對于海外方面,新希望對優勢區域繼續加大布局,對料種結構進行針對性調整。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