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20 18:48:31
◎俄羅斯似乎并不急于與烏克蘭進行談判。
每經記者 鄭雨航 每經編輯 高涵
烏克蘭軍隊8月6日起對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發動襲擊,隨后雙方在該州爆發激烈沖突。
目前,距離烏軍進入俄羅斯本土已經過去了近15天的時間,戰斗甚至呈現出升級化、擴大化的趨勢。據中國新聞網援引外媒報道,當地時間8月18日,烏軍又炸毀了俄羅斯庫爾斯克的又一座橋梁。俄烏雙方在該地區交火的白熱化,也讓庫爾斯克核電站備受關注。
參考消息報道稱,俄羅斯國防部表示,在基輔政權開始實施打擊庫爾斯克核電站的情況下,俄羅斯將會立即采取強硬的軍事和軍事技術措施。此前有報道稱,烏克蘭武裝部隊計劃用裝有放射性廢料的彈藥襲擊庫爾斯克核電站和扎波羅熱核電站。
在目前的局勢下,似乎俄烏雙方已經離談判桌越來越遠了。據央視新聞報道,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稱,俄羅斯總統普京明確表態過,在烏克蘭對庫爾斯克州進行襲擊乃至入侵后,任何談判都是不可能的。
央視評論員蘇曉暉也指出,在當前的時間節點下,俄方對談判的立場似乎進行了調整。俄羅斯并不急于與烏克蘭進行談判,這反映出俄羅斯擔心因戰場局勢出現變化,如果俄羅斯方面示弱妥協,那么西方可能會進一步地緊逼,尤其是升級對烏軍援,這會使俄軍承受更多的壓力。
戰場之外,俄烏雙方在北溪事件上的博弈也還在繼續,據新華社報道,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8月19日表示,對“北溪”天然氣管道的襲擊顯然得到了美國授意,俄羅斯外交部第三歐洲司司長奧列格·佳普金同一日表示,俄羅斯已正式向德國提出調查北溪爆炸事件的要求。
據中國新聞網援引外媒報道,當地時間8月18日,繼塞姆河上的一座大橋之后,烏克蘭軍隊襲擊了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的另一座橋梁,試圖破壞俄方作戰行動和補給路線。烏軍這次襲擊針對的似乎是烏克蘭邊境以北約15公里處的一座橫跨謝伊姆河的橋梁。
俄羅斯緊急情況部當地時間8月19日表示,過去一天,650余名庫爾斯克州平民撤離至安全地區。截至19日,包括1200余名兒童在內的3000名庫爾斯克州平民被安置在俄羅斯23個地區的120個臨時安置點。此外,俄羅斯57個聯邦主體的390個臨時安置點已準備就緒,可接納1.9萬余人。
隨著俄烏雙方在庫爾斯克地區交火的白熱化,庫爾斯克核電站的安全自然備受關注。參考消息報道稱,俄羅斯國防部表示,在基輔政權開始實施打擊庫爾斯克核電站的情況下,俄羅斯將會立即采取強硬的軍事和軍事技術措施。據此前報道稱,一名俄羅斯強力部門代表證實,烏克蘭武裝部隊計劃用裝有放射性廢料的彈藥襲擊庫爾斯克核電站和扎波羅熱核電站。
當地時間1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發表視頻講話時表示,烏方襲擊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俄境內設立緩沖區。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烏軍這一次的打擊行動效果存疑,烏克蘭方面也仍然在評估當前軍事行動所帶來的效果。央視特約評論員蘇曉暉指出,在烏克蘭國內,在非前線地區,根據民調顯示,已經有44%的民眾希望能夠通過談判來解決問題。另外一方面,西方非常擔心烏軍的戰術可能會出現問題,尤其是進入俄羅斯境內作戰后,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消耗戰,使烏軍承受更大的損失。
與此同時,在烏克蘭戰場,俄軍也加大了對烏克蘭的打擊力度,據俄新社8月19日報道,烏克蘭國家網在社交平臺“電報”上發布消息稱,基輔州發生爆炸,該地區響起防空警報。報道稱,烏克蘭數字化轉型部線上地圖顯示,切爾尼戈夫州、蘇梅州、切爾卡瑟州、波爾塔瓦州、哈爾科夫州和尼古拉耶夫州等7個州19日晚間也響起防空警報。
參考消息援引俄新社報道稱,作為對烏軍襲擊俄民用設施的報復,俄軍不斷對烏軍人、雇傭兵和武器所在地點及能源、軍工、通信和軍事指揮設施進行定點打擊。但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一再強調,俄軍不會襲擊烏方民宅和社會機構。
“短期內,烏克蘭在本土戰場上仍呈現一種被動防御狀態,兩軍在庫爾斯克地區的爭奪可能會長期化,甚至有可能擴大化,但是它給整個戰局帶來的影響有限,不具有全局性的影響。”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張弘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
在目前的局勢下,似乎俄烏雙方已經離談判桌越來越遠了。據央視報道,當地時間8月19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接受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采訪時談及俄烏談判問題。拉夫羅夫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明確表態過,在烏克蘭對庫爾斯克州進行襲擊乃至入侵后,任何談判都是不可能的。拉夫羅夫稱,普京總統還說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即“我們一定會在之后對這一局勢做出評估”。
“烏克蘭的越境打擊行動產生的效果似乎更多不是體現在軍事方面,而是在政治方面。”央視評論員蘇曉暉也指出,在當前的時間節點下,俄方對談判的立場似乎進行了調整。俄羅斯并不急于與烏克蘭進行談判,這反映出俄羅斯擔心因戰場局勢出現變化,如果俄羅斯方面示弱妥協,那么西方可能會進一步地緊逼,尤其是升級對烏軍援,這會使俄軍承受更多的壓力。
她認為,烏軍的打擊行動并沒有立刻給和談帶來更多的希望,連談判的曙光都沒有帶來,從目前來看,雙方之間的博弈也在進一步加劇。
“烏克蘭通過本次軍事行動所希望達成的,就是讓西方各國明白,烏戰場的形勢有利于烏而不利于俄,鞏固和增強西方對烏的信心,繼續堅定地援烏。” 中國歐盟學會副秘書長忻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補充稱。
戰場之外,俄烏雙方在北溪事件上的博弈也未停下,據新華社報道,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8月19日表示,對“北溪”天然氣管道的襲擊顯然得到了美國授意,肇事者不可能在沒有美國幫助的情況下炸毀管道。拉夫羅夫當天在接受俄羅斯《消息報》采訪時說,即使如德國媒體提到的那樣,一些烏克蘭人以某種方式參與了此事,但他們“很明顯”不可能獨立完成。拉夫羅夫強調,德國必須回答有關“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的所有問題。俄羅斯將堅持進行透明的國際調查。
《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上周美媒曝出“北溪”管道爆炸案是由烏克蘭策劃實施的,雖然烏克蘭方面已經否認,然而德媒在此之后披露,德國不得不限制其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根據德國聯邦政府當前的財政規劃,從現在起就無法再為此撥款了。
對于此事,張弘向每經記者強調,由于北溪管道被炸德國是最大受害方。德國總理舒爾茨為此在援烏問題上承受了巨大的外交壓力和國內政治壓力,如果一旦北溪管道事件被證實是烏克蘭方面所為,那么德國國內對烏克蘭支持的力度將會下降。
據俄羅斯衛星社8月19日報道,俄羅斯外交部第三歐洲司司長奧列格·佳普金表示,俄羅斯已正式向德國提出調查北溪爆炸事件的要求,并尋求就德國履行其反恐國際義務問題進行談判。
不過,當年的“舊賬”或許也并不足以讓西方的對烏態度全面轉向。忻華認為,“(‘北溪’管道爆炸案)兩年來的戰略格局演變,使各方力量都已經經歷了深刻的重組,當年的舊賬并不足以改變戰略格局演變的歷史趨勢,歷史趨勢如同海潮,單個的突發性事件不可能扭轉宏觀的大勢。”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