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新聞傳播學刊》創刊,推動中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26 19:07:29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樹庭在致辭中表示,《新聞傳播學刊》將在刊物的傳播創新上持續發力,以文字、音頻、視頻融合的方式,實現學術刊物的可聽化、可視化,不斷拓展內容傳播的渠道與方式,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場景化的知識獲取新體驗。

每經記者 黃博文    每經編輯 張海妮    

近日,由中國傳媒大學主辦的中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暨《新聞傳播學刊》創刊研討會在北京舉辦。來自11所高校和17家學術期刊與出版界的50余位專家、學者、編輯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通過建設高品質學術期刊,響應國家戰略,立足中國實踐,堅守哲學社會科學的時代使命和歷史重任,推動中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本次研討會由《新聞傳播學刊》副主編、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曾祥敏主持。

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持續深化傳播創新,推動學術內容可聽化、可視化

在推動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進程中,學術期刊扮演著重要角色。2024年,在中國傳媒大學喜迎建校70周年之際,由教育部主管、中國傳媒大學主辦、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聞傳播學刊》正式創刊。

據悉,《新聞傳播學刊》自創辦起,就將“反映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及其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推進新聞傳播學科建設、學術發展和前沿實踐,助力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視為刊物的宗旨與使命。具體而言,《新聞傳播學刊》將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通過開設特色專題欄目,推動碎片知識的系統化;立足學科發展規劃,通過繁榮交叉融合研究,促進傳統理論的創新化;捕捉傳媒前沿實踐,通過品鑒現象級主題作品,發掘淺表現象的深邏輯。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樹庭在致辭中表示,《新聞傳播學刊》將在刊物的傳播創新上持續發力,以文字、音頻、視頻融合的方式,實現學術刊物的可聽化、可視化,不斷拓展內容傳播的渠道與方式,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場景化的知識獲取新體驗。

在《新聞傳播學刊》主編、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學部長高曉虹的統籌帶領下,學刊編輯部將敏銳捕捉現代傳播體系的特點與規律。

事實上,創刊號便推出了音頻、視頻等多種形態的學術文章,努力推動學術期刊出版的融合創新。例如,《新聞傳播學刊》目錄頁開設“本刊內容摘要”、封底頁開設“刊物簡介”,在相應的二維碼中分別嵌入中英文雙語視頻和融視頻,增進讀者的享受式閱讀體驗;每篇文章在標題下方開設“學術之聲”,讀者掃描二維碼便可以收聽文章的精彩觀點,在聆聽中延伸學術的想象力。

深耕本土實踐,引領中國新聞傳播理論創新

《新聞傳播學刊》的創立,根植于中國傳媒大學十余年來的堅守與創新、傳承與開拓的深厚土壤之中。

據介紹,中國傳媒大學從2006年創辦《中國新聞傳播研究》集刊開始,18年來,始終立足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積累了豐富的辦刊經驗。2017年以來,《中國新聞傳播研究》集刊連續入選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所收錄的集刊目錄,為助力新聞傳播學科發展、反哺新聞傳播業界實踐、推動新聞傳播學教育創新作出了貢獻。

在曾祥敏看來,原創性理論的提出不應是空中造樓閣,而是要“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體系化知識的構建也不應脫離本土實踐,而是要“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

他在采訪中表示,《新聞傳播學刊》將以高度的理論自覺,推進中國本土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例如,創刊號推出“聚焦:中華民族共同體傳播”“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等9個欄目,刊發了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浙江傳媒學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高校和媒體單位專家學者的15篇文章,緊密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等領域,引導學術理論創新與知識體系構建。

同時,《新聞傳播學刊》將長期開設“傳媒教育”“新視聽”“國際傳播”“智能傳播”“媒介與社會”“品鑒”等重點專欄和固定欄目,堅持學以求真、知行合一,搭建思想交流、理論研究、業務研討、成果展示的高質量學術平臺。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國 新聞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韩欧美永久中文字幕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69 | 亚洲五月天制服丝袜在线 |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