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26 18:45:27
◎黃劍輝認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新的愿景和政策框架,這為當下和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
◎黃劍輝表示,隨著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我國縣域經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這將對消費和投資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
每經記者 石雨昕 每經編輯 陳旭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616836億元,同比增長5.0%。其中,工業生產較快增長,裝備制造業支撐作用明顯,貨物進出口較快增長,貿易結構持續優化。此外,近期多個國際機構上調對2024年全年中國GDP增速的預測。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宏觀層面與微觀個體感覺間仍存在一定差距,人們的消費信心還不夠強并有所顧慮,民間投資較為謹慎等問題也仍然存在。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下半年,中國經濟運行過程中會有哪些突出亮點?
7月25日至26日,CFS2024第十三屆財經峰會暨Amazing 2024創新企業家節在北京舉辦,主題為“尋找中國經濟新動力”。會議期間,圍繞有關問題,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黃劍輝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專訪。
黃劍輝在會議上發表演講 每經記者 石雨昕 攝
NBD: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但宏觀層面與微觀個體感覺間仍存在一定差距,人們的消費信心還不夠強,民間投資也較為謹慎,您認為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黃劍輝:我認為體感不一樣是結構性差異所導致的,不同行業恢復發展進展不一,差異較大。比如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出口強勁,出口量和出口金額顯著增長,但與此同時,房地產行業仍在調整。
我們說房地產行業是一個具有很高關聯度的行業,其景氣程度會對其他多個相關行業產生影響。例如,鋼鐵行業的大量產品銷往房地產市場,當房地產市場需求下降時,鋼鐵行業自然會受到影響。同樣,水泥、建材等相關行業也會因房地產市場的低迷而受到影響,這就會導致相關行業從業人員受到影響。
NBD:近期多個國際機構上調對2024年全年中國GDP增速的預測。在您看來,下半年經濟運行中可能會呈現哪些亮點?
黃劍輝:首先,我認為最大亮點在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新的愿景和政策框架,這為當下和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
其次,下半年財政政策預計會更加積極,同時貨幣政策方面,近期央行已多次下調利率,有利于降低經濟運行的成本。
營商環境方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堅持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比如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深入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等,這都有利于共同營造利于經濟恢復的營商環境,有利于修復民營企業家的信心。
NBD: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1.17萬億元人民幣,貿易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11.64萬億元,增長11.2%,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5%。您認為這傳遞出什么信號?下半年我國出口情況會如何變化?
黃劍輝 圖片來源:受訪者
黃劍輝:出口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表現強勁,尤其是民營企業成為推動外需市場增長的關鍵力量。一方面,民營企業的活躍表明其預期出現邊際改善;另一方面,上半年我國對東盟、美國、韓國進出口增長,不僅反映了國際環境中的機遇依然存在,出口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值得持續關注,也反映出我國制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的不可或缺性。
今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占出口比重近六成,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和汽車出口增長,這也表明發展高附加值產業的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此外,近期各地方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優化營商環境,發展民營經濟,推進對外開放的信號也趨于強烈。因此外企的預期應該會趨于穩定并逐步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如果美國進入降息周期,其經濟增速放緩可能帶來一定的影響,此外,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NBD:未來在消費和投資方面,您認為有哪些新機遇?
黃劍輝:隨著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我國縣域經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這將對消費和投資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從這個角度看,縣域可以依托農產品資源,發展現代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完善產業鏈條。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依托文化旅游資源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比如在東北、山東等平原較多、地域廣闊、能實行規模經營的地方,推行機械化生產,實現規模經營;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可以通過發展休閑農業、精致農業來打造區域特色和品牌。
此外,縣域經濟的發展能促進各類產業的繁榮,可以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同時提高就業質量,有利于促進就業結構優化。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石雨昕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