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9 23:16:45
◎制氫裝備供應及專用產品銷售業務是公司最主要收入來源,2021年—2023年貢獻的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71.08%、76.26%、70.44%。
◎漢興能源10項發明專利中,有7項的授權日期為2009年至2014年期間,這些專利的申請時間較早(2006年至2012年),有多項發明專利將于2025年、2026年到期。
◎漢興能源擬募集資金2.85億元,其中2.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3506萬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的比例達到87.72%。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編輯 梁梟
近期,上海漢興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興能源)更新財務資料,繼續闖關創業板IPO,擬通過首發上市募集資金2.85億元,但并未計劃用于擴大產能等建設項目,而是將87.72%的募集資金(2.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漢興能源最大收入來源為制氫裝備供應及專用產品銷售業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司無自行生產環節,該業務主要采用外購或外協的經營模式。在技術能力方面,漢興能源形成專利的核心技術共有17項,其中有3項為獨創技術。
漢興能源的主營業務為氫能行業的咨詢設計、制氫裝備供應及專用產品銷售和工業氣體業務。
2021年—2023年,漢興能源營業收入分別為2.96億元、3.89億元、4.88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286.92萬元、6858.28萬元、7396.69萬元,業績處于持續增長階段。
制氫裝備供應及專用產品銷售業務是公司最主要收入來源,2021年—2023年貢獻的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71.08%、76.26%、70.44%,該業務的增長主要原因系氫氣的需求保持增長趨勢,產品銷量持續增長。
制氫裝備供應及專用產品銷售業務細分為成套制氫裝備供貨、專用產品銷售兩部分,其中成套制氫裝備供貨收入規模最大。然而記者注意到,2021年—2023年,成套制氫裝備供貨收入分別為1.88億元、2.72億元、2.20億元,2023年收入有所下降;而在銷量方面,成套制氫裝備供貨數量分別為20套、23套、23套,總體保持穩定。
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截圖
另一方面,公司專用產品2021年—2023年銷售收入分別為2217.07萬元、2452.29萬元、1.24億元,2023年收入陡增,主要系當年度新增客戶,北京海華東方能源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的“制氫及加氫催化劑”供貨項目,收入規模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制氫裝備及專用產品不屬于需要頻繁采購更換的產品,通常情況下相關產品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在此背景下,漢興能源的前五大客戶名單變動較大,除工業氣體客戶自貢硬質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外,其余客戶均只在2021年—2023年前五大客戶名單中出現過一次。那么成套制氫裝備供貨、專用產品銷售收入的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此外,推動公司業績增長的另一因素為工業氣體業務的增長,2021年—2023年,工業氣體業務主要為氫氣銷售,收入分別為3924.45萬元、4620.33萬元、4867.24萬元。氫氣銷售收入增長主要原因之一是平均價格有所增加,銷量分別為1348.17萬Nm3(標準立方米)、1390.51萬Nm3、1357.28萬Nm3,整體變動不大。
按照漢興能源回復交易所審核問詢函內容,2020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咨詢設計業務和制氫裝備供應及專用產品銷售業務的新簽合同金額分別為3.69億元、5.02億元、5.26億元、4.81億元,工業氣體業務的新簽合同年化結算金額分別為1328.16萬元、1139.10萬元、3678.58萬元、1.76億元。因此漢興能源認為,受益于氫能行業的快速發展,公司新簽合同金額穩定增長,持續推動公司業績增長。
從制取氫氣的技術路線來看,當前氫氣的主要來源為化石能源制氫,即天然氣制氫和煤制氫。同時,在可再生能源制氫迎來快速發展。漢興能源表示:“行業內主流技術的更新迭代速度較快,可再生能源制氫是行業技術發展的主旋律。”
按照漢興能源所述,成套制氫裝備從設計到成套化的過程有較高的技術壁壘。截至招股說明書(申報稿)簽署日,漢興能源擁有10項發明專利,100項實用新型專利,41項軟件著作權,以及相關專有技術。
記者注意到,漢興能源10項發明專利中,有7項的授權日期為2009年至2014年期間,這些專利的申請時間較早(2006年至2012年),有多項發明專利將于2025年、2026年到期;另外3項發明專利申請日期均為2023年5月至7月期間,即公司申報IPO獲得受理日期前后。也就是說,公司在2015年至2022年期間,長達8年沒有獲得過發明專利授權。此外,公司于2017年申請了3項發明專利,截至目前仍處于實質審查階段。
在行業主流技術更新迭代速度較快的情況下,這些早期申請的發明專利是否還具有技術先進性?漢興能源對此認為,公司發明專利的利用價值體現在提升產品性能和降低生產成本,以及為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作出貢獻兩個方面,上述7項早期申請的發明專利有3項目前使用較多、為公司創造收入,另外4項發明專利屬于技術儲備,因此仍具有利用價值和技術先進性。
但漢興能源也坦承,公司的發明專利數量較少,與同行業公司相比處于競爭劣勢,主要系公司采用非專利技術和技術秘密的形式保護核心技術和研發成果,未來公司將加大對發明專利的申請力度。
目前,漢興能源掌握的核心技術包括17項專利技術,以及4項非專利技術。公司在審核問詢函回復中列舉了17項形成專利的核心技術。記者注意到,這17項核心技術中,“合成氣制甲烷技術”等3項核心技術為獨創技術,其余14項均為對通用技術的改良。
漢興能源稱,公司對行業通用技術進行了改良和創新,并形成了自身的核心技術,其開發難度在于前期設計與后期反復試驗驗證,競爭對手僅通過資金或設備投入,難以在短期內效仿,具有技術壁壘。
按照IPO計劃,漢興能源擬募集資金2.85億元,其中2.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3506萬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的比例達到87.72%。
對于此次融資補流,漢興能源表示,必要性包括緩解業務規模擴大帶來的資金壓力,以及為日益增長的采購需求提供資金支持。
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在制氫裝備供應及專用產品銷售業務中,大部分項目具有合同金額大、項目執行周期長,需要一定的流動資金;在工業氣體業務中,需要全部資金自籌或融資,需要公司有較強的資金實力。因此,漢興能源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資金不足或融資渠道單一將制約公司規模的持續擴大和技術的進步。
2021年—2023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6.81%、57.46%、55.04%,資產負債率較高,使公司面臨一定的償債風險,也增加了債務融資的難度。漢興能源提示,若公司出現資金流動性困難,可能會對公司資金流動性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然而在資金壓力下,漢興能源仍在進行現金分紅。據漢興能源回復交易所問詢函的內容,2020年度、2022年度,公司分紅金額(計提數)分別為1000萬元、3207萬元。其中2020年的1000萬元分紅由三名實際控制人紀志愿、吳芳、李明偉獲得;2022年的3207萬元分紅中,有2730萬元由上述三名實際控制人獲得。
漢興能源表示,2020年、2022年分紅金額占所屬年度末累計可分配利潤的比例整體較低,最高為19.16%;分紅金額占其歸屬當期末貨幣資金的余額比例亦較低,最高為12.02%,因此上述分紅對公司經營活動不會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公司進行分紅是為了給股東一定的回報,提高股東對分紅的可預期性,提高員工積極性及公司整體凝聚力,具有合理原因。
對于IPO相關事宜,7月18日及19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漢興能源并發送了采訪郵件,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6143075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