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8 21:14:27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編輯 肖芮冬
7月18日,華安證券發布公告稱,華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安資管)取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這意味著,接下來華安資管將以獨立資格展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華安證券于2023年9月獲得中國證監會《關于核準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的批復》,核準公司設立華安資管從事證券資產管理業務。2023年12月22日,華安資管工商登記手續辦理完成并領取了營業執照。
據悉,早在2022年7月,華安證券就召開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立資管子公司并變更公司經營范圍的議案》,同意公司在資產管理總部現有人員、組織架構、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的基礎上,設立從事資產管理業務的全資子公司。
華安證券曾在談及設立的必要性時表示,為更好把握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機遇,拓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深度和廣度,做大做強資產管理業務,優化公司業務收入結構,加快創新發展和業務轉型,擬成立資管子公司,從而推動資產管理業務取得更好發展。
2023年9月,華安證券設立資管子公司事項被中國證監會核準獲批。同年12月,華安資管工商登記手續辦理完成并領取了營業執照。華安資管注冊地為安徽省合肥市,注冊資本為6億元,由華安證券現金出資,出資比例100%,業務范圍為證券資產管理業務。
如今,華安資管領取《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這意味著接下來華安資管將會開業并展業。記者了解到,日前,華安證券召開2024年中期經營分析會,提到資產管理業務要以資管子公司設立和公募牌照申請為契機,塑造二次增長曲線。
近年來,華安證券積極推進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縮減通道業務和創設私募主動管理產品,全方位發力主動管理,期末資產管理業務受托管理規模有所回升。
華安證券2023年報顯示,2023年末,公司資管業務期末受托管理規模合計646.5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54%;其中主動管理類規模606.83億元,產品類型主要為固收及固收+,底層投向以城投債和其他高評級信用債為主。總體來看,公司資產管理業務中通道類產品規模進一步壓降,主動管理占比持續提升。2023年,公司實現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4.88億元,同比增長0.70%。
今年5月,國聯證券也發布過類似的公告。5月23日,國聯證券公告稱,目前,國聯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聯證券資管)已完成設立工作,領取了《營業執照》,并于近日領取了《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國聯證券資管為公司全資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國聯資管的設立,也凸顯了國聯證券“一參一控一牌”版圖的確立。根據國聯證券2023年報披露,國聯證券分別持有國聯基金(原中融基金)75.5%股權、持有中海基金33.409%股權。
另外,今年4月23日,國信證券也發布公告表示,2024年4月23日,國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工商登記手續已辦理完成并領取了營業執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2022年5月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以來,券商抓住“一參一控一牌”政策紅利,突出從三個方面提高公募化業務滲透率:申請資管子公司、進而以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業務牌照、申請設立基金公司+變更基金公司股權等動作頻繁。
據記者統計,2023年就有5家券商被中國證監會核準設立資管子公司,分別是長城證券、華安證券、國聯證券、國信證券和華福證券。同時,另有多家券商公告擬申請設立資管子公司,再進一步申請公募業務牌照。截至目前,行業已設立有超30家券商資管子公司。
進入2024年,又有兩家券商設立資管子公司獲得反饋意見。證監會官網披露,今年6月28日,證監會披露了對首創證券、信達證券申請設立資管子公司反饋意見。據記者梳理發現,證監會對這兩家券商都提出了類似的四大問題。首先,是關于團隊是否涉及異地的問題;其次是投顧業務的安排;再次是關于相關資質問題;最后是關于如何與新《公司法》進行銜接完善。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3124293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