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8 13:34:39
每經編輯 段煉
當地時間7月5日,原侵華日軍731部隊“少年隊”隊員清水英男在長野縣飯田市和平祈念館召開記者會,他表示非常迫切想去中國,向戰爭受害者懺悔、道歉。
清水英男(右一)
清水英男今年94歲。1945年3月,14歲的他作為少年兵被征入伍,并被派到中國哈爾濱附近的731部隊總部,直至5個月后日本戰敗投降。在哈爾濱期間,他目睹日軍731部隊種種慘絕人寰、令人發指的暴行。
此前接受央視新聞采訪中,清水英男說:“他們告訴我這只是解剖俘虜做成的標本,但我看到的卻有幼兒,有婦女腹中的胎兒。解剖的過程實在是慘不忍睹。”
清水英男:我知道那時的確做過活體解剖,不注射任何麻藥就進行解剖。真的太殘忍了,不給打麻藥就活剝(人皮),這是事實。
清水英男一直感到自己罪惡深重。幾年前,他打破沉默,通過演講等方式向世人揭露當年侵華日軍的暴行。今年他將于8月12日至15日前往哈爾濱,到731部隊舊址進行懺悔和道歉。
731部隊最大支隊成員檔案披露
多項新證據公布
為進一步揭露731部隊反人類暴行,7月6日,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與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人民政府聯合公布了731部隊林口162支部《身上申告書》,上面記載了140名成員的基本信息,研究人員從中發現該支部配合731部隊進行鼠疫實驗的證據。
1940年12月2日,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在中國東北為731部隊設立了四個支隊,分別位于林口、海林、孫吳和海拉爾。其中,林口162支部是最大的一個支隊,其機構設置、人員配置及編制構成,同731部隊基本保持一致,是一支具有獨立作戰能力的細菌部隊。
林口162支部衛生伍長上野滋《身上申告書》
二戰結束后,林口162支部來不及跟隨731本部整建制撤回日本,其成員以個人為單位回到日本后,按照要求填寫了“個人情況登記表”,即《身上申告書》。
《162支部身上申告書》共177頁,記載了140位162支部成員的基本信息,清晰呈現了登記者從入伍到敗退回到日本前的活動軌跡。其中,研究人員發現162支部配合731部隊進行鼠疫實驗的證據。該支部衛生伍長上野滋的《身上申告書》顯示:1945年4月,他在佳木斯等地完成“捕鼠作業”。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研究人員金士成介紹,《身上申告書中》記載的這個捕鼠作業,可以同以往的口述證言、口述史料相互印證、相互佐證。再一次證實,162支部配合731部隊進行鼠疫實驗和生產、制造鼠疫細菌武器。
此外,這份檔案還揭示了731部隊本部與林口162支部的衛生兵召集調轉的隱蔽路徑。其中一位成員山內邦夫的《身上申告書》記載了,他進入滿洲第177部隊屬于“假入隊”,翻譯成中文即“臨時入隊”。
林口162支部山內邦夫《身上申告書》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研究人員金士成介紹:“他們不是通過162支部或者731部隊在日本國內召集的,而是以滿洲第97部隊、177部隊和201部隊的名義在日本國內進行召集,之后進入中國境內,在哈爾濱731部隊本部培訓三個月,之后再到162支部。”
731部隊和162支部召集衛生兵,不以自己部隊的名義去召集,也代表他們戰時犯罪的隱蔽性。
1949年12月25日至30日,蘇聯在伯力對日本關東軍12名細菌戰戰犯進行公開審判,其中1人叫久留島佑司,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是此前所知唯一在伯力接受審判的162支部成員。
從這份最新公開的檔案中,研究人員有了新發現:除了久留島佑司以外,還有9人也在伯力受到審判,被判處10—25年的有期徒刑。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的審判日期是1950年4月到9月,也就是說伯力審判之后,蘇聯方面仍然對日本細菌戰罪行進行調查和審判,這是以往研究中不曾發現、不曾注意的。
該檔案是目前所知研究林口162支部最為核心的檔案,也是全方位認知162支部人員構成及戰后流轉等問題的關鍵證據,對全面準確揭露日本關東軍細菌戰罪行具有現實意義,也再次證明731部隊人體實驗和細菌戰不是獨立行為,是日本自上而下、有規模、有組織的國家犯罪。
日本民間團體舉辦放映會
揭露日軍731部隊等侵華罪行
7月6日,日本民間團體在東京市區舉行了紀錄片放映會,向日本民眾揭露侵華日軍731部隊等戰爭罪行的真相,呼吁日本政府正視侵略歷史,以史為鑒。
當天,在東京中野區的一處市民活動場所,日本民間團體聯合舉辦紀錄片放映會,播放了介紹侵華日軍731部隊等戰爭罪行的兩部紀錄片。活動組織者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讓當代日本人深刻了解過去日本侵略罪行愈發必要和緊迫。
活動組織者 和田千代子:通過播放歷史紀錄片,這樣做我們可以重新意識到日本當年的罪行。這也是我們策劃這個活動的初衷。
紀錄片中殘酷的日本侵略史實,讓在場的活動參加者們陷入了沉思。會后,活動參加者們寫下觀影感想,其中不少人認為日本歷史教育和歷史反思的現狀亟待改變。
活動參加者:如何讓年輕人了解這些事情呢?我認為學校教育是應該負有責任的。日本政府需要承認這些歷史事實,并反復播放相關的影像,讓孩子們了解歷史真相。
教科書將“南京大屠殺”寫成“南京事件”
近年來,日本教科書逐漸淡化甚至美化日本侵略歷史,歪曲歷史真相的做法遭到日本社會不少有識之士的反對和抵制。
相可文代出生于1950年,她自幼通過長輩口述等途徑了解到日本的侵略歷史。后來,相可文代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教授義務教育階段的社會學科。
有一次,她旁聽了一堂小學歷史課,課堂上,歷史老師讓學生們討論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對還是錯。最初,絕大多數學生認為發動侵略戰爭是錯誤的,可隨后老師告訴學生,當時日本經濟非常困難,如果不侵略中國就無法生存,反而可能會被殖民。
隨著老師歪曲歷史式的講解,學生們的意見逐漸從覺得“戰爭是錯的”轉變為“戰爭是對的”。一堂課下來,認為發動戰爭錯誤的學生已經寥寥無幾。
這次聽課經歷讓相可文代深受觸動,她感到日本歷史教育存在嚴重問題,迫切需要改變。
而在日本歷史教科書上,已經不再使用“南京大屠殺”一詞,而是用“南京事件”來代替,關于“南京大屠殺”的介紹也只有短短幾行字。
相可文代認為,政治勢力通過多種方式對歷史教科書內容進行干預,從而達到歪曲歷史的目的。
今年74歲的相可文代還在一直參加公開演講等活動,呼吁民眾重視教科書問題。她說,會將反對右翼教科書的活動進行下去,而這樣的堅持來自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感,以及對下一代教育問題的憂慮。
編輯|段煉?易啟江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央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