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5 12:31:37
每經編輯 杜宇
據央視新聞,根據英國大選計票結果,當地時間7月5日凌晨,工黨在議會下院選舉中贏得超過半數席位,獲得選舉勝利。工黨黨首基爾·斯塔默將出任新一任英國首相并組建政府,也將結束保守黨14年的執政。
現年61歲的斯塔默曾是一名律師,于2020年當選為工黨黨首。
基爾·斯塔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7月5日凌晨,英國首相蘇納克祝賀工黨獲得議會下院選舉勝利,并表示對敗選負責。
此前的出口民調顯示,工黨將獲得議會下院650個席位中的410席,保守黨獲131席,自由民主黨獲61席,改革英國黨獲13席,蘇格蘭民族黨獲10席,剩余席位由其他黨派及獨立候選人獲得。
英國全國共有650個選區,每個選區選出一名議員進入議會下院。按規定,一個政黨若要單獨執政,須在議會下院獲得過半數議席,即650個議席中的至少326席。由于工黨將贏得議會下院過半數席位,能夠單獨執政,該黨領袖斯塔默將受英國國王邀請組閣執政。
據新華社,選舉期間,斯塔默喜歡強調自己普通的出身和資歷,而這與身為高盛前分析師、富豪女婿的蘇納克形成鮮明對比。
與眾多“出生在羅馬”的現代政治領導人相比,斯塔默來自一個工人階級的家庭。斯塔默在倫敦郊外的一個小鎮長大,他的母親是一名護士,父親在工廠制作工具。
他的父母都是工黨的支持者,給他起名叫“基爾”,也是為了紀念英國議會第一任工黨領導人基爾·哈迪。
斯塔默從小在免費文法學校上學。畢業后,他成了家中第一個上大學的人,先后在利茲大學和牛津大學學習法律。1987年,斯塔默正式成為一名律師,專攻人權法,這份工作一度將他帶到加勒比海和非洲,為面臨死刑的囚犯辯護。
作為一名專攻人權法的律師,斯塔默曾被反對者稱為“倫敦左翼律師”;他因領導皇家檢察署而被授予爵士稱號,但反對者喜歡用他的爵士頭銜將他描繪成脫離現實的精英派人士。
相較此前的法律事業,斯塔默后來的政治生涯較為人熟知。他于2015年加入議會,次年成為科爾賓手下的影子“脫歐”事務大臣。工黨在2019年大選中慘敗后,科爾賓辭職,斯塔默參加黨首競選并于2020年4月獲勝。
據央視新聞7月5日消息,英媒稱,英國首相蘇納克將在當地時間7月5日清晨宣布辭職。
英國首相蘇納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央視新聞,蘇納克1980年出生于英國南安普頓。2015年當選保守黨下院議員。2020年2月13日成為英國財政大臣。2022年7月5日,因對時任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的領導失去信心,蘇納克宣布從政府辭職。隨后參加保守黨黨首選舉,但敗給特拉斯。2022年10月24日,在最新一輪保守黨黨首競選中,里希·蘇納克作為符合候選人資格的唯一人選,自動當選保守黨新黨首。
據央視新聞7月4日消息,英國《獨立報》7月3日稱,有26%的選民表示,他們不會參與7月4日的投票,這一數字比上周的民調數字增加了兩個百分點,創下紀錄。報道指出,更令人擔憂的是,年輕人對于投票表現出的“淡漠”。18歲至34歲的選民中,有44%表示不會參與投票。
當地時間4日7時(北京時間4日14時),英國議會選舉正式開始。今年5月,英國首相蘇納克宣布于7月4日提前舉行大選。這是英國自1945年以來首次在7月舉行大選,包括執政黨保守黨、最大反對黨工黨等在內的多個黨派角逐議會下院650個議席。
不少英國民眾認為,自2022年以來,英國物價呈不斷上漲趨勢,食品、能源、住房等價格屢創新高,導致執政黨保守黨的支持率不斷走低。近日多項民意調查顯示,保守黨的支持率遠遠落后于工黨。
但也有英國媒體分析認為,工黨缺乏具體執政計劃,提議過于籠統。例如在財政方面,媒體質疑工黨如何在不顯著增加稅收或削減其他開支的情況下,兌現其承諾的大規模公共支出計劃。一些英國民眾也認為,即使工黨上臺,它也不太可能對百姓真正關心的問題拿出有效解決方案。
很多英國選民表示,他們在選舉中最關注生活成本、醫療保健和教育狀況等問題,但他們認為政客們并不真正關心民眾訴求,都無法給民眾作出實質承諾,因此許多人表示對選舉不感興趣。
當地居民 羅伯特:英國保守黨在英國執政了14年,保守黨似乎讓英國經濟陷入困境。我預計工黨將贏得選舉。
不少英國民眾4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對此次選舉不抱太大希望,認為不會帶來什么改變;還有一些民眾直接放棄投票。
當地居民:說實話,不管誰執政,我都認為不會有太多改變。他們的政策都差不多。
當地學生:我沒有看到任何一個政黨去考慮這將如何影響我們的未來?這對我們有什么用?我沒有什么選擇的余地。
當地居民:我覺得沒有一個政黨能發揮積極的作用。我認為他們也無法讓我們的國家再次偉大起來。
當地居民 安妮:通脹對我的影響太大了。去年我的房租每周上漲了61英鎊(約合560元人民幣),我的每一項賬單都在瘋狂上漲。現在英國的政客們只想獲得權力、自己個人的權力,他們不關心國家。英國所有的政黨我都不支持,我不會去投票。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