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3 18:32:50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編輯 趙云
周三A股各大股指以跌為主,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0.49%至2982.38點;深綜指跌0.78%,創業板綜指跌0.87%,科創50指數漲0.38%,北證50指數跌1.97%。全A總成交額為5829億元,顯著不如周二的6472億元,且已連續三天萎縮。
國債期貨連續第二天上漲,由收盤價看,各主力合約差不多已將周一因央行宣布“借債”而造成的下跌失地全部收回。不過,由紅利股表現看,其動能暫已收斂,紅利股典型個股長江電力、三桶油、銀行等大多收盤下跌。
上午公布的財新中國6月服務業PMI為51.2,顯著不及預期的53.4,亦遠低于5月份的54.0,且創出去年11月來最低水平。本周一公布的財新6月制造業PMI由5月的51.7小升至51.8,為2021年6月份以來最高水平,亦優于預期的51.2。
簡言之,僅就財新調查的數據而言,制造業表現優于服務業,這樣的組合顯然很難給市場信心,這應該是周三A股疲弱的原因之一。當前市場樂見的并非生產端指標的改善,而應該是需求端指標的改善。
由周三A股盤面看,大型商場、免稅類個股忽然大幅上漲。其余個股跌多漲少,房地產服務、旅游酒店、半導體、ST等板塊表現稍好,電網設備、軟件開發、風電設備、工程咨詢服務、通信服務等板塊跌幅居前。
零售和免稅大漲貌似與偏弱的財新服務業PMI數據背離,但實際上另有原因,這就是市場對消費稅改革的預期強化,且對改革細節的預期已變得更加具體。
綜合機構或經濟學家觀點,現在市場相信之前統歸中央的消費稅將按一定比例部分劃歸地方政府,進而市場便有理由猜測,未來地方政府在提振本地消費方面的積極性會大增,所以零售類個股便出現了大漲。
市場對消費稅改革另有個重要預期,這就是“征稅環節后移”,即征稅不再在生產端進行,而是在消費端。這意味著最終商品價格有可能上漲,進而使得免消費稅的免稅店商品更具價格優勢,所以看似與消費稅無關的免稅類個股也于周三大漲。
北向資金全天小幅凈流出14.03億元。周邊股市方面,隔夜美股略漲,三大股指漲幅均不到1%。周三中國香港股市恒指漲1.18%,恒生科技指數漲2.48%。匯市方面,周二美元小有下跌,但周三離岸人民幣匯率微有貶值且盤中一度貶破7.31大關。隔夜美國公布的5月JOLTs職位空缺優于預期,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意外發表了偏鴿派言論,故美元最終小跌。
周三稍晚美國另將公布6月ADP私營部門就業指標,周五晚間將公布官方的6月非農就業指標,這兩項數據均較重要,若數據極強或極弱,那么不排除國際匯市產生較大震蕩的可能。
A股量能不足,短期內或將維持偏弱震蕩格局,等待更多的內外部關鍵的積極信號出現。在外部,關鍵積極信號是美聯儲降息預期能否顯著強化。在內部,自然是與三中全會相關的消息面情況了。操作方面,建議投資者繼續持股觀望。最后,投資者除了應關注上述內外部重要因素外,另應關注上市公司的中報預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