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1 21:34:54
每經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博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將控股)再向IPO發起沖擊。近日,博將控股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請,光大證券國際和德意志銀行擔任其聯席保薦人。
去年6月,博將控股就曾遞表沖刺港股“VC第一股”。今年1月,其上市申請材料顯示“失效”。時隔一年之后,博將控股第二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與大多數VC/PE不同的是,博將控股重點服務對象是高凈值人群,其投資者約有97.8%是個人投資者。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博將控股管理80只基金,管理規模為102億元。
此次招股書主要更新了博將控股2023年的業績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博將控股共管理80只基金,管理規模為102億元人民幣,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博將控股收入分別為2.15億元、2.12億元和1.55億元人民幣,相對應期間的凈利潤分別為0.99億元、1.07億元和0.44億元人民幣。
與大多數VC/PE不同,博將控股把高凈值人群作為重點服務對象。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博將控股外部基金投資者共有1500名,其中約97.8%是個人投資者。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從資產管理規模來看,其是中國第二大專注服務于高凈值人群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
據悉,博將控股在管基金分為多個基金系列。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基金實現了14.7%的整體內部收益率,低于2022年的18.7%。對此,博將控股解釋稱,是相關投資組合公司的公允價值下降。在這些基金系列里,創富系列表現突出,對應IRR、NIRR、MOIC、DPI、TVPI分別為18.6%、17.9%、3.1倍、77.2%和3.0倍。不過,包括創富系列在內的9個系列基金,尚無一實現DPI回1(DPI指的是現金回款除以投資金額的倍數,明確地指向LP拿到手的真金白銀)。
在投資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博將控股投資組合包括91家公司,其中有80家在高科技產業內運營。在項目退出方面,博將控股僅有3家實現完全退出,7家實現部分退出,總退出投資成本約為人民幣5.57億元,實現退出價值約為人民幣17億元。
事實上,這并非博將控股第一次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2023年6月,博將控股就首次向港交所遞表,但今年1月,其上市申請材料顯示為“失效”。
彼時,與博將控股一同沖刺港股“VC第一股”的還有天圖投資。去年10月,這家深圳老牌人民幣基金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首家“新三板+港股”兩地掛牌的本土創投機構,頗受市場矚目。不過這一年,天圖投資經歷了從盈利到巨額虧損的痛苦轉變,據其披露的2023年度業績,2023年天圖投資營收為4461.4萬元、同比微降2.98%,而凈虧損高達8.76億元,2022年其凈利潤為5.33億元、同比降幅高達264.32%。對于轉盈為虧的原因,天圖投資方面稱主要是由于資本市場持續低迷,導致投資組合公允價值下降。
“創投機構上市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近年來,各地政府和監管機構都在積極推動和支持創投機構上市,希望匹配更多長期資本投入創新創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上市不僅能為創投機構帶來資金募集的便利,還能促進機構規范運作,提升品牌知名度,此前不少機構都在積極探索。”深圳一家VC機構合伙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但近來受市場環境、行業格局變遷以及項目退出難度加大等因素影響,VC/PE機構在推進上市進程時會更加審慎。”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