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27 21:13:44
每經編輯 王月龍
支付了定金甚至全款,有的還上門測量了,可“全屋定制”的櫥柜卻沒消息了!多位消費者向“新民幫儂忙”反映,他們在“歐文定制”(歐文櫥柜公司)訂購櫥柜,怎料公司突然關店,留下爛攤子,他們無處申訴退款。
值得注意的是,家裝行業的日子最近都不太好過。近日A股“家裝第一股”也陷入了危機,東易日盛(002713)多地裝修停工,客戶新房成鳥窩。深交所已經向東易日盛下發關注函,要求其就經營問題進行核查并作出充分說明。
有人交了三萬多
連一塊板都沒拿到
據新民晚報,消費者馮女士稱,家里裝修進入貼瓷磚的收尾階段時,裝修工人提醒她:家具可以看起來了。為此,3月底,她參加了一場“陽光家博會”,看中了“歐文櫥柜”。“這家公司的產品,基本可以滿足我對櫥柜的要求,比如實木可選新西蘭松木,廚房柜體多層,面板歐松,其他選項也多,樣品看著也不錯。”馮女士當場爽快地支付了1000元定金。在設計師上門粗測后,馮女士來到吳中東路491號宏云廣場的歐文櫥柜營業門店,看材料挑顏色,并簽訂合同,支付了45000元。根據全屋定制流程,她約好二次上門的復測時間。但沒想到的是,最后的“復測”竟然成了一句“空話”。
幾天后,馮女士聯系設計師上門復測,結果被告知設計師回老家了,要過些日子。過了些日子,設計師仍遲遲沒來。在馮女士的投訴下,銷售人員同意更換設計師。但后來,新的設計師上門也成了泡影。“再后來,我丈夫就聽說歐文櫥柜關門的消息。”當馮女士再次來到歐文門店時,只見大門緊閉,門口已聚集了不少消費者。“到目前為止,公司負責人一直處于失聯狀態,也沒有任何善后方案。先前對接我們的公司人員,電話都打不通了。”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
多位消費者稱,損失少則數千元,多則數萬元。比如,邱先生在“歐文櫥柜”訂做全屋定制家具,支付2萬元定金后,只量了尺寸,還沒有做家具,店面就關閉了;范先生付了33500元,連一塊板都沒拿到;柴先生交了5萬元定金,合同都還沒來得及簽;馬女士家的板材只到了一半,還剩12000元左右板材沒到位;周女士和李女士支付了貨款,眼巴巴地等著“45天送貨”,臨了發現卻是一場空;周先生支付了1萬元定金,后改找其他商家訂做櫥柜,歐文櫥柜同意退款卻又關了門……
據調查了解,從2023年年底至事發,有數十人向歐文櫥柜公司付款。而他們都是通過知名家裝平臺“牽線搭橋”“搭臺介紹”,才跌入深坑,被歐文櫥柜公司套牢。投訴人反映,涉及的中間家裝平臺有:陽光家博會、輕松裝等。
據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消保科工作人員介紹,近期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陸續接到了30多宗涉及歐文櫥柜的投訴,目前,該公司營業場所關閉,負責人處于失聯狀態,管理部門“至今沒有打通過負責人汪某的電話”。
此前,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調查,歐文櫥柜公司未支付廠家的大筆貨款,導致貨物積壓無法提貨。這家代工方人員表示,“遠硯家居”是歐文櫥柜的主要代工方。雙方的代工合作始于2021年。很多消費者的訂單均已完成生產,但歐文櫥柜遲遲未支付提貨貨款,提貨逾期并最終爆雷。目前貨物還積壓在廠家倉庫,涉及的訂單約100件,金額在200萬元左右。
家裝上市公司也被曝“以物抵債”
據每經網21日報道,首店就開在北京三里屯核心區的高端家居買手店Cabana,曾受到多個頂級資本關注和投資,Cabana還順利合作Vitra、Flos、USM、Herman Miller等百余個國外知名家居品牌,甚至被一些媒體稱為家居界“LVMH”。頂著光芒出生、資本追著投資的Cabana,現在卻出了問題。截至6月20日,該品牌北京三里屯店、上海安福路店已于近期關門,官網則顯示“服務器故障”。在社交平臺上,也出現關于Cabana的投訴聲,一些曾對Cabana寄予厚愛的消費者,如今卻面臨著拿不到貨又退不了款的困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調查后發現,Cabana在京滬店鋪已開啟特賣活動,部分商品的價格甚至低至六折。對于拿不到貨的消費者,Cabana甚至采取“以物抵債”的方式應對。“要么來店里搬點東西,店里馬上也要空掉了。”據一位消費者轉述,因為沒貨交付也無法退款,Cabana員工曾這么建議她。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畢媛媛 攝
2023年底從北京三里屯購買了Cabana家居的王將(化名)表示:“去年在三里屯店預訂了兩套USM(品牌)的桌子,總共十幾萬元,遲遲不發貨,直到店員說公司是沒錢了。我無奈去店里搬貨(抵償),還是搬有瑕疵的樣品。”
此外,據中國房地產報,東易日盛是中國家裝行業頗具影響力的一家企業,憑借良好的品質和服務,不僅成功登陸資本市場,被譽為“家裝第一股”;10年間,它成為了眾多消費者心目中的家裝首選品牌。然而,就在“上市十周年慶典活動剛剛落下帷幕之際,東易日盛卻陷入非正常經營狀態的輿論風波中:拖欠員工工資、遭到消費者投訴、關閉店面,甚至市場上出現“跑路”傳言。
據河南廣電“大象新聞”報道,鄭州東易日盛的客戶、供應商及內部員工分別遭遇了合同違約、拖欠貨款和欠薪問題,其旗艦店也已人去樓空。隨后無錫、武漢、北京等城市也有東易日盛的消費者表示,正在面臨工程停工甚至產品被工人拉走抵債等情況。
馬梅是東易日盛一名員工,自今年年初以來,工資便開始出現延遲發放情況。起初,她并沒有太在意,畢竟公司一直以來經營狀況都很穩健,隨著時間的推移,工資拖欠情況愈發嚴重,馬梅和她的同事們開始感到不安,并多次向公司人力資源部門和直屬領導反映情況,但公司層面并未給予明確解決方案。
“在2023年11月至12月間,每月我僅能收到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2420元;到了今年1月,僅收到了部分工資。自2月以來,我們許多員工就再未收到過工資,且從5月開始社保和公積金的繳納也停了。”馬梅表示。
房地產行業進入存量時代
家裝行業面臨“斷奶”
家裝行業閉店、跑路傳聞不斷跟行業現狀脫不開干系。東易日盛在回復深交所時稱,2021年末以來,受行業景氣度下行和公司戰略規劃調整的影響,公司為適應市場變化、優化內部經營結構、減少低效店面,有序整合、關停了部分門店,如將小面積店面陸續整合到同城大店、關停部分低效店面。2023年,公司上游房地產業繼續下行,家裝消費者表現出更加謹慎的特點,公司繼續縮減店面,全年關閉店面15處,租金及相關固定成本大幅減少。2024年公司繼續關閉部分虧損的分公司和店面及部分高成本、低效率的大店,以利改善公司經營狀況。
據中國新聞周刊,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住宅裝飾裝修和部品產業分會秘書長胡亞南指出,首先,中國家裝市場的繁榮得益于房地產行業的高速發展,但隨著后者市場的變化,身處產業下游的家裝就隨著新建房裝修需求的減少進入了“斷奶期”。
其次,家裝行業高度依賴現金流,疫情導致大量家裝工程停擺,以東易日盛為代表的較大規模公司在2022年資金鏈已陷入緊張狀態,2023年初雖市場環境向好,但后續的消費信心略顯不足。再加上一線城市新建住房市場趨于飽和,家裝行業隨著地產一起進入存量時代,二手房中介公司下場做裝修,進一步截流了市場內的存量房客源。
入行近十年的家裝從業者、抖音家裝領域博主“磚頭Sir”馮老師表示,家裝這件事歸根結底還是靠“具體的人”,不管是設計師還是項目經理、監理、工人等,每個人的專業度、服務態度都不盡相同,人力成本也相對透明。
在集中度相對較低的家裝行業,相比業內其他公司,東易日盛并不存在絕對的優勢。馮老師表示,市場形勢大好時,擁有更大的規模與品牌影響力的東易日盛,有機會獲取更多用戶,為用戶兜底的能力也更強;但環境不利好的情況下,大公司反而尾大不掉,一旦獲客能力跟不上,需要“先收錢”的裝修生意反而很容易陷入資金困局。
編輯|王月龍 蓋源源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新民晚報、每經網、中國房地產報、公開信息、中國新聞周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