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26 13:14:16
每經編輯 程鵬
6月26日凌晨,石榴集團官微發布《關于購買北湖壹號房產的風險警示》稱,北湖壹號社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湖畔,是石榴集團旗下公司所持資產,一共220套房產,剩余83套房屋仍未出售,2023年未售房屋及相關項目公司遭到集團免職高管桑春華及同伙的非法侵占。
近期,桑春華及同伙企圖非法更換物業管理公司,占領已被司法查封凍結的售樓處重新開始對外銷售。就此不法行為,石榴集團已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請意向購房者不要相信或接受任何北湖壹號房屋及產權公司股權的買賣、抵押、轉讓,不要向已凍結賬戶及桑春華指定的第三方賬戶支付任何款項,否則產生的任何損失需自行承擔。根據法律規定,購買糾紛房產者不能作為善意第三人,進而取得所購房產的合法所有權。
據界面新聞,石榴集團是發跡于北京通州的老牌京派民營房企,最高峰時年銷售額曾超過400億元,位列行業排行榜69名,在北京有多個知名項目,如K2海棠灣、K2清水灣、十里春風等,既是全國百強房企,也是北京知名房企。石榴集團深耕環渤海、長三角、大灣區及成渝等核心經濟圈,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蘇州、成都等30余個城市開發了逾90個精品項目,涵蓋春江系、府系、院系等三個中高端住宅產品系以及一線城市綜合體。
石榴集團2022年年報顯示,崔巍和桑春華的職位分別為董事長、副董事長。崔巍和桑春華此前分別持股57.42%和41.58%%,二人之間的紛爭始于2023年6月21日。
據中新經緯2023年9月的一篇報道,當天,崔巍簽署加蓋公章的解除勞動關系通知,稱桑春華因個人原因于6月21日中午12點離職,不再擔任石榴集團的全部職務,禁止其進入所有辦公場所,停止其全部工作權限。三天后的6月24日,桑春華發布回函稱,崔巍無權以個人單方通知的方式免去其職務,免職行為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且涉嫌違法。
在2023年8月3日的媒體見面會上,桑春華表示,“崔巍用非法手段控制了公司,用搶來的公章給我發了解除勞動關系,意圖免去我在石榴集團及下屬公司的全部職務,并禁止我進入公司,停止我的工作權限,一同被無故免責的還有三位高管”。
2023年8月3日,桑春華舉行媒體見面會。圖片來源:中新經緯
據桑春華稱,石榴集團旗下300多個公章被收回到總部,“崔巍買了大的保險柜,大概300多個章放在他保險柜。”“崔總這么搞下去,石榴不會紅了,而是要‘黃’了。”桑春華說。
桑春華還透露,自己所乘坐的車輛被安裝了定位器,“黑色,方形,無品牌,無標識”。6月26日、29日,桑春華分別向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報案,案由為“被侵犯隱私”。
期間,石榴集團一直未做出過回應。直到2023年9月6日,云核變量創始人劉夏在微博實名舉報石榴集團桑春華,稱其以吃飯為由在北京邀約“多人運動”,因劉夏未參與就被微信和電話辱罵數十分鐘,劉夏還嘲諷桑春華“做地產的這是什么素質?活該你搶不到公章”。
云核變量創始人劉夏 圖片來源:云核變量劉夏微博
當晚,石榴集團在官微發布聲明,表示桑春華已于2023年6月21日被石榴集團解除勞動合同及全部職務,因此之后不存在“石榴集團桑春華”的說法。石榴集團相關公章過去、現在、未來都妥善保存在公司辦公場所,不存在“搶公章”問題。
2023年9月11日,石榴集團董事長崔巍舉行媒體溝通會,其表示,“我崔巍,華美-K2-石榴的投資人、創始人、董事長、法人、大股東,必須站出來承擔責任了,必須要整治公司亂象。懇請社會、公眾再信任石榴一次,我崔巍將負起所有責任!”媒體會持續了約一個半小時,一同出席的是新當選的石榴集團董事徐振峰,以及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喻鑫律師,兩人時不時會與崔巍溝通一些細節。崔巍在媒體會上情緒波動很大,動情之時,他甚至直接走到會場中間跪下,雙手捶地。
2023年9月11日,石榴集團董事長崔巍在媒體溝通會上突然下跪
當天,石榴集團微信公眾號還發布了一篇《石榴集團董事長崔巍的陳情》的推文,文章梳理了董事長崔巍和總經理桑春華之間長達八十多天的“內訌”事件的經過,并在其中提到,已解除桑春華先生公司總經理職務并予以辭退。崔巍對過去八十多天沒有開發布會、沒有接媒體電話解釋到,“我個人一直想隱忍,不想卷進輿論場、口水仗之中。”“我想輿情快點過去,我想企業快點恢復正常,我只想踏踏實實做企業,不想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
崔巍對桑春華的驕奢淫逸、任人唯親以及造謠生事進行了言辭激烈的批判,“我和桑在最底層的價值觀上已經形成了最猛烈的沖突。我崔巍從普通草根、篳路藍縷創業三十年,內心對所有的驕奢淫逸都有發自最底層的反感和痛恨。”
來源:石榴集團官微
彼時,崔巍表示,“目前公司總資產600億左右,有息負債120億以下,公司股東爆出如此大的輿情, 勢必增加相關金融機構進行風險評估,會對所有風控要求產生壓力,對于負債率和凈資產覆蓋率,歡迎所有金融機構再做盡職調查。”同時,崔巍也以生命做出信譽擔保,希望金融機構不要進行擠兌從而導致公司出現流動性危機。
合久必分,這個詞在崔巍和桑春華身上,得到了驗證。
據北京商報,崔巍和桑春華早在1998年就已經相識,由此崔桑雙方開啟長達25年的“共同創業”。25年來,石榴集團歷經三次更名,也曾取得不錯的成績。
談起兩人首次結識,崔巍表示,“1998年的春天,有一個叫桑春華的小伙子來我們公司應聘,那一年他20歲零4個月,入職崗位是中介店員,底薪300元。那一年我30歲。”
2001年,崔巍和桑春華一起進京成立華美地產,最早做的不是房地產開發業務,主要是新房營銷代理業務。當年華美地產主要依靠“傳單”地推營銷,雖為行業所詬病,但也打下一片不錯的市場。對于發小廣告起家的歷史,桑春華此前也毫不避諱地表示,“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精準客群,這叫精準營銷”。
積攢足夠力量后,華美地產也開始考慮“往上走”,并于2007年創立了K2地產。依靠多年積累的代理資源與經驗,K2地產快速打開局面,首個K2海棠灣項目于2009年在通州開盤,當年銷售破10億元,被業內稱為“黑馬”。隨后接連開發了K2清水灣、K2紅樹灣、K2百合灣等系列項目。
隨著全國化進程的加快,K2地產也正式更名為“石榴集團”,公司業務格局也從單一地產轉型為“科技+金融+地產”的多元化模式。在更名儀式上,桑春華曾公開表示,他們的目標是“要做地產界的蘋果、Facebook”。隨著更名,石榴集團的業務格局從單一地產轉型為“科技+金融+地產”的多元化模式。
從華美到K2,再到石榴,這家曾宣傳要做地產界“蘋果”的公司,如今卻因兩大合伙人反目,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
兩人分歧出現在2014年,公司銷售代理業務終結,桑春華想進入地產開發業務,崔巍考慮到二人合作多年,讓桑春華先管理地產公司的招投標工作,到2016年逐步介入到整個石榴集團的地產開發業務,而崔巍本人則轉型科技研發、戰略投資等創新業務。
然而,在桑春華接管地產開發業務之后,崔巍仍有一票決定權,二人在許多經營理念上出現分歧。比如,桑春華表示自己早在2012年就提出上市計劃,但未被采納,直到2021年石榴集團才在港交所提交IPO招股書,但未獲通過。
除了公司治理以外,桑春華和崔巍在投資決策上也有分歧,桑春華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3年投資上海商辦項目長寧國際廣場、2016年舉牌首鋼股份,都是崔巍主導的錯誤決策,導致公司虧損。
由于赴港上市失敗,想要變現走人的桑春華在2022年首次提出“分家”,但崔巍認為自己的股權需要溢價30%,二人就如何劃分股權利益爭論不休,進入不可調和的狀態。
實際上,崔巍、桑春華兩人矛盾持續升級,既有兩人因為經營理念不和導致的隔閡加重,但背后也有因為房地產行業步入下行周期,石榴集團經營日漸艱難,業績不容樂觀的原因。
根據克而瑞數據,2021年石榴集團銷售額為407億,排名第65位,但從2022年年度銷售額榜單開始,石榴集團的身影消失不見。據中指研究院數據統計,2022年石榴集團銷售金額大幅下滑至235.6億元,而2023年上半年銷售金額僅為90億元,銷售金額呈現進一步下滑的態勢。
編輯|程鵬 杜恒峰
校對|何小桃
封面圖片來源:中新經緯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石榴集團官微、南方都市報、北京商報、中新經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