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02 22:33:03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梁 梟
5月30日盤中,長春高新(SZ000661,股價104.81元,市值423.9億元)股價一度快速跳水。截至當天收盤,公司股價報104.49元,跌幅為6.05%。消息面上,市場有傳聞稱,長春高新大股東資金占用問題長期未能解決,長春高新有被ST的風險。
視覺中國
5月30日下午,長春高新方面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表示,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情況正常,無應披露而未披露信息。鑒于房地產市場仍在修復階段,公司短期沒有“拿地”計劃。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作為一級政府派出機構,既有償還能力也有償還信用,市場上關于“公司大股東非法占用公司資金”“公司存在ST風險”等猜測均沒有任何現實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回應后的次日(5月31日),長春高新股價收漲,具體來看,其股價報收于104.81元/股,漲幅為0.31%。
公司回應每經
2023年,長春高新實現營業收入145.66億元,同比增長15.3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32億元,同比增長9.4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1.04億元,同比增長80.57%。
從絕對值看,公司各板塊收入、凈利實現了全線增長,剝離失敗的房地產業務收入也順利“轉增”;但從增速看,歸母凈利潤增長不足10%,創下公司2005年以來的新低,公司亟待尋找生長激素產品以外的業績增長點。
在此背景下,持續多年未收回但不計提壞賬準備的政府應收款成為投資者心中的疙瘩。
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的其他應收款為14.45億元。其中,一筆金額13.38億元的政府款項占比91.83%,欠款單位“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已連續6年位居長春高新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余額第一名(2017年年報未披露欠款單位名單)。
2018年至2023年,該單位欠款占其他應收款期末余額合計數的比例高達89.33%、94.16%、94.34% 、90.81% 、92.09% 和91.83%,賬齡依次為2年以內、2年以內、3年以內、4年以內、4年以內、5年以內。
長春高新在2023年年報中表示,賬齡超過三年的重要的其他應收款主要為應收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8.75億元,該管委會相關款項為子公司長春高新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房地產公司)根據中標的“長春高新區康達地塊舊城改造開發項目”所約定的前期土地拆遷款。而該項目的中標時間為2015年10月28日,該項目采用分期滾動開發建設,周期可達12~15年。
根據長棚危保指【2011】2號《長春市重點棚戶區及危舊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實施指揮組會議紀要》確定的原則“地塊的征收與補償工作,由城區政府負責,中標的開發企業按照補償標準提供補償資金”,該款必須經政府拆遷辦直接支付。
該中標合同同時約定,在土地整理及掛牌交易后政府返還該筆款項。根據政府文件要求,房地產公司作為康達項目唯一中標單位,有義務配合城區政府及時完成該項目的征收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提供征收補償資金,待土地掛牌出讓后返還房地產公司。
5月30日,長春高新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鑒于房地產市場仍在修復階段,公司短期沒有“拿地”計劃。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作為一級政府派出機構,既有償還能力也有償還信用,市場上關于“公司大股東非法占用公司資金”“公司存在ST風險”等猜測均沒有任何現實依據。
官網信息顯示,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1991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是吉林省第一個開發區和第一個國家級開發區。而長春高新大股東為長春超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層層穿透后的實際控制人為長春新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2023年年報顯示,長春高新房地產業務營業收入為9.1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6.28%,占比較小,而制藥業務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36.13億元,占據公司營收大頭。
近3年股價低迷
事實上,長春高新近3年股價整體處于下跌趨勢。5月29日,長春高新披露了一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在100則問題中,近1/5的提問者對公司股價低迷有明顯意見,其中有的提議公司注銷回購股票提振市場信心,也有投資者直言“持有這幾年,股價越跌越深,直接把陪公司一起發展的信念擊穿”。
2023年,前期涉及生長激素集采的廣東聯盟、福建、河北等省份相關政策已陸續落地實施,同時長春高新相關劑型產品參與并中標了浙江省公立醫療機構第四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隨著集采實施范圍擴大,公司曾經“一招鮮”的商業模式一去不復返。
對于目前研發項目的進展,長春高新表示,公司持續布局具有競爭力和創新性的產品,涵蓋First in Class(同類首創),Best in Class(同類最佳)等情況,努力提升公司產品布局和核心競爭力。
重點在研產品方面,公司注射用金納單抗、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產品上市申請相繼獲得受理。同時,小兒黃金顆粒、亮丙瑞林注射乳劑、金妥昔單抗注射液等產品及長效生長激素新適應癥等相關工作持續推進中。預計2025~2026年公司相關產品將陸續獲批上市銷售。
長春高新同時表示,公司結合相關產品及適應癥申報及獲批預期,積極推進相應銷售團隊建設工作,確保相關產品獲批后可以快速推向市場。
例如,今年一季度,為進一步加快推進新產品銷售推廣工作,公司銷售費用同比增長,同時隨著金賽藥業新BU(業務部門)管理架構的調整及相關下一級子公司的設立、部分銷售人員職責變化等,相關費用在會計處理方面較以前年度有所變化,導致管理費用有所提升。
另外,長春高新表示:“地產板塊將持續聚焦銷售,全力去化庫存,加速資金回籠。”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