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02 22:33:02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陳 星
5月31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在全國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有關情況。
據悉,日前,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于在全國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的通知》,將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從產糧大縣擴大至全國。《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視覺中國
其中,完全成本保險是指保險金額覆蓋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農業生產總成本的農業保險;種植收入保險是指保險金額體現農產品價格和產量,保障水平覆蓋相關農產品種植收入的農業保險。這兩類保險均屬于政策性農業保險,享有保費補貼等政策扶持。
農業保險在為農戶種糧保駕護航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何確保保險政策落實落地?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政策效果好不好,一是看政策本身的內容好不好,二是看如何把它落實好,三是看廣大農民朋友們有沒有得到實惠。
近三年產糧大縣三大主糧 平均保障水平提升48%
廖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在進一步利用好現有的成熟經驗方面,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已經開展6年多的時間,在前期逐步覆蓋產糧大縣的過程中,在風險防范、承保理賠、運行機制、農戶接受度等方面都已經比較成熟了,成效也比較明顯,受到了種糧農戶還有地方政府的歡迎。
“我們對實施這項政策的產糧大縣進行了初步統計,近三年產糧大縣三大主糧平均保障水平提升了48%,承保面積增加了約1.5億畝,增產超過500億斤。這次政策出臺后,我們還將進一步總結歸納實踐經驗,指導新實施地區將工作做得更好,提質增效。”廖岷說。
在進一步加強部門協同方面,在前期試點基礎上建立了各方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了發展有合力、農戶有收益、產業有保障、資金有效率、運行較規范的持續發展的格局。
財政部門作為牽頭部門,從發展目標、政策制定、資金保障等方面統籌推動。保險監管部門負責市場和機構監督管理制度,加強承保理賠管理。農業農村部門負責相關產業政策指導和定損指導。保險公司負責提供承保、理賠、宣傳等具體服務。還有一家重要的農業再保險公司,負責提供再保險服務,分散大災風險。推動本次政策落地過程中,將進一步優化各部門協作機制,提高工作透明度和效率。
三大糧食作物保費補貼 去年中央財政撥付兩百億
在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質量方面,廖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各級政府依托保險公司及其省級分公司、縣級分支機構、鄉鎮專業網點,很多村子里還設置了對接農戶的協保員,全面鋪開了服務網絡。目前,農業保險經營主體已經由2007年的6家增加到了現在的30多家,建成基層服務網點約40萬個,服務人員約50萬人。本次政策落地過程中,將進一步發揮保險網絡優勢,服務好“最后一公里”。
加強監督檢查方面,除了配合審計、保險監管部門開展監督工作以外,財政部要求各級財政部門加強機構遴選、保費補貼、績效評價、財會監督等工作,并依托財政部各地監管局發揮就地就近監督作用,嚴格審核農業保險服務質量、農戶滿意度、資金管理等。必要的時候會開展專項核查,主要是確保財政資金管理規范,取得實實在在的惠農效果。
此外,進一步加大財政保障力度。近幾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都是以每年10%以上速度在增長,重點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2023年,中央財政撥付三大糧食作物保費補貼約200億元,為超過1億戶次種糧農戶提供風險保障超過8000億元,中央財政放大倍數達到58倍。本次政策擴大到全國以后,各地財政將多給農戶補貼約100億元,這里有一個乘數效應。
同時將會同有關方面督促保險公司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則,厘定保險費率。目前,平均保險費率已經由前年的6%降至不到5%,約4.9%,可為農戶節約自擔保費近20億元。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