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24 22:53:48
◎今年2月,國家數據局聯合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組織開展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承擔調查實施工作?;跇颖痉治?、企業調研和專家論證,形成了《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3年)》。
每經記者 趙李南 每經編輯 陳俊杰
5月24日下午,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據資源與數字安全分論壇在福州市舉行。
論壇上,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蔣艷代表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工作組發布《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3年)》。
“我們調查發現,我國數據資源‘產-存-算’規模優勢基本形成,數據‘供-流-用’各環節主體逐漸豐富,海量數據和豐富場景優勢潛力亟需釋放,我國數據資源管理和利用整體處于起步階段。”蔣艷表示。
圖為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蔣艷,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官方供圖
今年2月,國家數據局聯合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組織開展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承擔調查實施工作?;跇颖痉治?、企業調研和專家論證,形成了《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3年)》。
“當前,我國已成為首個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特別是隨著‘數據20條’發布和國家數據局的組建,我國數據要素化進入了新的階段,數據產-存-算-留-用,各個環節發生新的變化。為摸清數據資產底數,今年2月,國家數據局聯合三部門共同開展全國數據調查,國家工業安全信息發展研究中心承擔調查的實施工作。”蔣艷表示。
蔣艷介紹,此次調查是以人、機、物廣泛連接產生的電子化數據為調查對象,綜合采用了全量測算和抽樣結合調查方法,調查數據存儲、生產、計算、流通應用情況,還有指標體系及樣本情況。
據調查結果,2023年,全國數據生產總量達到32.85ZB(澤字節),數據存儲總量1.73ZB,算力規模約為0.23十萬億億次浮點運算/秒(ZFLOPS),結論是數據產、存、算規模優勢已基本形成。
蔣艷表示,她對以上數據有三點感受。“第一是我國數據生產規模大、范圍廣、增速快。”蔣艷介紹稱,2023年我國數據生產量增幅達到22.44%,內容制作、影像視聽等非結構性數據貢獻較大。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擴大了物聯感知的范圍,設施物聯傳感數據占比超過40%,同時智能網聯汽車帶動出行數據增幅達到了49%。
“感受二是數據存儲空間較合理。全國數據存儲總空間為2.93 ZB,存儲空間利用率為59%,這說明基本滿足數據存儲的需求。終端存儲(占比)是高于云存儲,數據云存儲占比為40%,這個比例有效支撐了業務協同帶來的數據交互需求。”蔣艷稱。
蔣艷繼續說道,感受三是算力規模增長快。2023年,我國算力規模同比增長約30%,隨著大模型訓練算力需求的高漲,智能算力占比約30%,這個比例可能進一步提升。
“數據供給、應用、流通主體逐漸豐富,為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提供有效支撐,具體體現在,供的方面,公共數據開放量同比增長超16%,部分地區探索授權運營的新模式,公共數據成為釋放數據價值的催化劑。”蔣艷表示。
“流通方面,2023年,四大運營商數據顯示全國數據總流量較2022年增長7.6%,消費領域的數據交互活躍,中央企業和平臺企業成為了重要的流通樞紐,數據交互量遠超其他企業。”蔣艷稱。
值得注意的是,蔣艷也提及,數字化轉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數據量在產、存、用過程中降幅較大,2023年的數據產量32.85ZB,在這個數據中只有2.9%的數據存了下來。在用的情況方面,企業一年沒有使用的數據占38.93%,有三分之一以上。從存、用的情況看,海量數據從源頭就丟棄了,這也是因為復用的價值低于存儲成本;二是數據交易機構產品成交率為17.9%,數據交易供需還不均衡;三是數據價值外溢效應不足,開展數字化轉型的大企業中,實現數據復用增值的僅占8.3%。”蔣艷表示。
同時,蔣艷補充說道,從結果看趨勢,此次調查驗證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海量數據資源和豐富應用場景的優勢,未來制度的完善和技術的進步將帶來四個新的變化。一是數據生產向高增速和高質量同步發展,預計2024年數據生產量將增長25%;二是數據存儲計算向一體化按需供給發展;三是數據流通向規范有序、多元協同發展;四是數據應用向需求牽引、智能驅動發展。
蔣艷表示,下一步,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將繼續支撐好國家數據局工作,充分發揮中心高端智庫作用,提高專業研究與服務能力,激活調查數據價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