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16 20:27:49
每經記者 楊卉 每經編輯 魏官紅
5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官方微信近期披露的消息,北京市新增19款已完成備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名單。其中,小米科技有限公司的模型——“小米”也在其中。5月16日,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也發布了一份公告,稱小米大語言模型MiLM正式通過大模型備案。
根據小米集團5月16日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信息,小米大模型團隊成立于去年4月,大模型突破口是輕量化和本地部署。去年8月,小米集團自研的13億參數端側模型已經在手機端跑通,目前大語言模型已形成包括多種參數規模和形態的模型矩陣,除了落地C端產品,也在集團內進行開源。
根據小米集團的說法,通過備案后,小米大模型將逐步應用于小米公司的汽車、手機、智能家居等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人工智能加速在端側落地,各大手機制造商紛紛瞄準自研大模型,并接連推出多模態大模型或相關手機終端,AI成為智能手機新賣點。其中,vivo于近日宣布了其在AI多模態大模型上的進展,表示將自研藍心大模型升級為自研AI多模態大模型;華為不斷迭代盤古大模型,并將其引入到手機、汽車端;在近日舉辦的相關活動上,火山引擎還與OPPO、vivo、榮耀、小米、三星等廠商宣布成立智能終端大模型聯盟。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超30家手機廠商宣布引入AI大模型。從起初的高端機“新賽道”,到今年幾款中低端產品宣布接入AI功能,智能手機市場已經迎來了一場全新的競爭。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