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 2024-04-25 11:14:42
每經AI快訊,最高人民檢察院今天(25日)發布2021至2023年知識產權檢察工作白皮書,全面總結自2020年底最高檢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組建以來的工作情況。
白皮書顯示,過去三年檢察機關聚焦高質效辦案,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刑事辦案方面,2021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由2.2萬人增長到3.06萬人。部分案件類型增加明顯。2023年,侵犯著作權類犯罪、侵犯商業秘密犯罪人數同比分別上升1.4倍和96.6%,增幅明顯高于整體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同時,立案監督力度持續加大,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加強。
民事行政監督方面,知識產權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數量逐年大幅上升,2021年同比增加3.1倍、2022年同比增加72.2%,2023年又同比增加1.7倍,達到2508件。2023年,民事生效裁判監督案件中,提出抗訴和再審檢察建議726件,同比增加8.1倍。
公益訴訟領域,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知識產權領域公益訴訟線索950件,立案873件。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公益訴訟不斷加強,受理案件線索44件,立案33件。懲罰性賠償制度有效落實,提出懲罰性賠償訴訟請求25件,均獲法院支持。
同時檢察機關聚焦知識產權綜合司法保護,在強化關鍵核心技術保護方面,2021年以來,最高檢制定保護、促進科技生產力發展13條檢察政策等文件,探索建立支持全面創新的知識產權檢察辦案新機制。聚焦事關企業生存發展的高新技術領域,加大辦案力度,嚴厲打擊侵犯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犯罪行為。2021至2023年,共受理審查起訴侵犯商業秘密犯罪862人。
在服務保障文化強國建設方面,持續加強犯罪懲治和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支持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繁榮發展。2021至2023年,共受理審查起訴侵犯著作權類犯罪5097人。最高檢會同國家版權局等部門,聯合掛牌督辦7批300余起重大侵權盜版案件。聚焦文化遺產、老字號等重點領域,有序拓展公益訴訟。
在強化涉企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堅持依法平等保護中外權利人的知識產權,嚴厲懲治侵犯企業知識產權犯罪行為,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檢察監督,強化商標、專利授權確權領域檢察監督,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建立健全檢企聯絡機制,緊密對接權利主體司法保護需求。
在加強涉農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最高檢會同農業農村部等出臺保護種業知識產權的指導意見,發布涉農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為種業振興提供有效司法保護。過去三年,共受理審查起訴假冒農資知識產權刑事案件66件155人。通過起訴假冒注冊商標犯罪、開展公益訴訟等方式,加強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在依法懲治知識產權惡意訴訟方面,2022年7月起,最高檢在全國部署開展知識產權惡意訴訟專項監督,積極參與對惡意搶注、囤積商標等突出問題的共同治理,指導廣東、北京、浙江、湖南等地辦理了一批惡意訴訟監督案件。截至2023年底,全國檢察機關通過提出抗訴和制發再審檢察建議監督法院再審6144件,移送涉嫌犯罪線索153件。國家知識產權局根據最高檢移送的惡意注冊線索,已將129件涉奧林匹克標志和英烈姓名的商標宣告無效。
最高檢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最高檢將依托“檢察護企”“檢護民生”等專項行動,常態化開展懲治知識產權惡意訴訟專項監督,在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等方面繼續發揮積極作用,服務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