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09 17:07:52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彭水萍
近日,廈門證監局下發對轄區私募基金2024年自查工作的通知,從內容來看,規模低于1000萬的私募以及量化交易成自查重點。其中提到,對于登記超過12個月且存續管理基金規模低于1000萬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將核查從業人員、經營場所等是否能夠持續符合登記備案條件。隨著私募監管的加強,今年以來截至4月8日,合計567家私募機構注銷了管理人資格,行業出清速度加快。
今年以來,私募行業監管不斷加強,各地證監局的監管工作也越來越細化。近日,廈門證監局下發對轄區私募基金2024年自查工作的通知,自查時間為通知下發之日起至2024年4月30日。首先是常規的自查,比如私募管理人在自查過程中,發現基金產品存在逾期的,要填寫產品逾期表。此外,還包括是否從事與私募基金管理相沖突或者無關的業務等。
在之前的私募自查中,監管更多地著眼于督促私募基金管理人恪盡職守履行職責的同時,也重點督促私募基金托管人、私募基金服務機構等相關主體,嚴格遵守監管規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廈門證監局的自查活動,部分自查內容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比如對于開展量化交易的私募機構,應該填寫量化交易情況表,對于未如實填報的,將采取約談、現場檢查等方式加強監管。
另外私募管理人的存續規模也成為自查的重點內容,通知顯示,此次廈門證監局還要求,對于登記超過12個月且存續管理基金規模低于1000萬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對照基金業協會的登記備案要求,核查從業人員、經營場所、資本金等是否能夠持續符合登記備案條件。逾期未報送的,將作為經營異常機構向基金業協會進行通報。
從規模角度來看,監管的加強必然導致私募行業出清速度加快,而小型私募不可避免地成為出清的對象,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9日,處于備案存續的規模0-5億私募證券管理人一共有7016家,占到備案存續私募證券管理人總量的84.74%。
對此,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私募監管要求進一步細化的同時,廈門等多地監管機構還開展了私募基金管理人自查工作,其實私募行業的自查是有針對性的,尤其是自查重點關注的問題可能會成為后期監管機構的重點關注領域,當然加強私募行業的監管,使得私募行業出清速度加快。
在扶優限劣的監管導向背景下,私募行業出清速度在加快。實際上2023年5月份是私募產品備案的轉折點,基金業協會發布的《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及配套指引,自2023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要求私募管理人實繳資本不低于1000萬元、私募基金規模不低于1000萬元,私募法人或高管要有5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投資于單一標的的基金認定標準等規定。
隨著私募行業監管的加強,被注銷私募管理人資格的私募也在增多,新備案的私募機構也大幅縮水,使得私募機構家數出現明顯的剪刀差,也說明行業的出清在加快。據中基協數據,今年以來截至4月8日,合計567家私募機構注銷了管理人資格。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證監局在3月26日發布通報稱,2023年全年,基金業協會已注銷北京地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就有485家。
與此同時,進入的機構卻在縮水,尤其是證券類私募的登記仍處于遲緩狀態。今年以來截至4月9日,登記備案的私募機構僅有9家,而去年同期登記備案了77家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嚴管政策提高了私募備案門檻,自此私募證券備案產品斷崖式下降。中基協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4月9日,證券私募基金合計備案了1799只私募產品,而去年同期證券私募基金合計備案了7228只私募證券產品。
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2月末,存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規模5.51萬億元,其中存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8351家;而從去年同期數據顯示,存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規模5.64萬億元,存續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8606家。對比數據發現,經過一年的發展,證券私募基金規模縮水1300億,私募機構的家數減少了1023家,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減少了275家。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