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30 22:58:58
每經編輯 程鵬
小米首款車型SU7上市發售兩天后,華為與車企合作的智選車也迎來重大進展。
3月30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在其微博平臺上發文稱,智界S7開啟大規模交付,“大批新智界S7已經離開產線,正在發往交付給用戶的路上!”
此前,華為與奇瑞的智選車——智界S7的交付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余承東近期在汽車百人會上公開回應,車輛交付將在4月恢復常態。
而除了智界S7開啟大規模交付外,華為與北汽的首款智選車——享界S9也有重大進展。據上海證券報3月30日報道,享界S9計劃將于4月舉辦的2024北京車展正式亮相,并預計于6月左右上市。
3月29日,華為發布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華為去年實現營業收入7042億元,同比增長9.63%;凈利潤870億元,同比增長144.38%。其中,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實現銷售收入47億元,同比增長128.1%。據問界方面數據,2024年2月,鴻蒙智行AITO全系交付新車21142輛,蟬聯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銷量冠軍。問界新M7單月交付量突破18479輛,累計交付超過10萬輛。
智界S7初期交付不及預期
余承東:將開啟大規模交付
3月30日,余承東在微博發文稱,智界S7開啟大規模交付,大批新智界S7已經離開產線,正在發往交付給用戶的路上。
余承東表示,“我們將繼續把更多的智界S7交到消費者手中!作為鴻蒙智行首款智能轎車,智界S7是年輕人非常喜愛的C級中大型豪華轎車,除了具備超高‘得房率’,豪華的智界S7還承載了八大華為黑科技,包括途靈底盤、泊車代駕等,是超安全且搭載超強黑科技的智慧轎車”。
圖片來源:余承東微博視頻截圖
資料顯示,智界S7是華為和奇瑞合作的首款智選車型,定位中大型純電轎跑,在2023年11月28日正式上市,共推出4個版本車型,售價區間為24.98萬~34.98萬元。入門款車型售價較預售價下調了0.82萬元。
據了解,智界S7搭載了華為ADS2.0高階智駕系統、全新一代HUAWEI DriveONE動力平臺、華為途靈智能底盤、HUAWEI xMotion智能車身協同控制系統等華為的技術或功能,“含華量”較高。
“智界S7的規格比特斯拉Model S、奔馳EQE等這些車都要高,但是價格卻和特斯拉Model 3一個水平。”余承東此前表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孫磊攝(資料圖)
不過,上市之后,智界S7交付狀況一直不太理想。
據每日經濟新聞今年2月報道,記者從各社交媒體平臺了解到,確有部分智界S7“大定”車主反映新車延期交付、交付順序亂等問題。有車主稱,此前銷售人員告知其提車等待時間在4~6周,但其已等待超6周仍未提到車,也沒有獲得交付部門的回復。一位北京市朝陽區的鴻蒙智行銷售人員彼時告訴記者,目前智界S7的提車周期仍在3個月左右。“也有部分配置車型的提車時間在2個月左右。”該銷售人員稱。
1月15日,鴻蒙智行方面給出了補償方案,即如果車輛交付超期,車主將按每天200元、最高1萬元獲得補償金,對象包括2023年11月28日至2024年1月15日支付智界S7“大定”的用戶。
智界S7無法在承諾期內交付車輛,或與其產能有關。據悉,智界S7由奇瑞新建的智能網聯超級二工廠負責生產,但新工廠剛剛竣工,短時間內無法完成規模化生產。“智界S7采用了新的平臺、供應鏈和技術,產品初期良品率未達到大規模量產的要求,導致某些零部件及軟件拖了生產的后腿。”華為終端BG智選車業務部總裁汪嚴旻曾給出這樣的解釋。
2月5日,奇瑞智界事業部升級為獨立事業部,后續將采用獨立核算、自主經營的方式。“從架構上來看,升級為獨立經營體的智界事業部將和奇瑞事業部、捷途事業部、星途事業部等并行。”奇瑞控股集團的工作人員彼時對每經記者表示。
享界S9或即將亮相
據悉,繼問界、智界后,華為與北汽合作的首款智選車型——享界即將亮相。
3月29日,享界汽車官方微博已上線,且已經獲得官方組織認證。不過,目前該賬號并未發布任何內容。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享界S9或將于近期正式發布,并在4月底的北京車展上公開亮相。
3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第381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產品公示,其中就包含由華為與北汽藍谷聯合打造的全新智選車型享界S9,生產地為位于北京大興采育鎮的北汽工廠。這是享界S9首次公開露面。
當時,該車型共申報了3個型號,均為純電動轎車車型。在申報圖中,“享界S9”字樣出現在車尾部標志位置。申報信息顯示,該車定位于中大型轎車,其新車長寬高分別為5160/1987/1486mm,軸距為3050mm。
而在外觀方面,享界S9具備非常明顯的鴻蒙智行家族化特征,不少人稱其是“放大版”智界S7。而此前的一份調研紀要顯示,享界S9內部定價為30萬~50萬元,而且享界后續車型規劃包括但不限于休閑級轎車、SUV等產品。北汽藍谷規劃的智選車年產能為30萬輛。
余承東:華為車BU去年虧60億元 盈利預期提前
華為近日公布的財報顯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以下簡稱車BU)2023年實現營收47億元
同比增長128.1%,也是華為五大業務板塊中增長幅度最大的板塊。華為稱“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開始進入規模交付階段”。
自2019年進軍汽車業務至今,華為主要采取三種模式與車企合作:一是零部件供應模式,在這種模式中,華為提供ARHUD、激光雷達、熱管理、電驅等零部件;二是HI(Huawei Inside)模式,向車廠提供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車云等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在該模式下,華為曾經的合作對象包括北汽極狐、廣汽埃安、長安阿維塔等。目前,該模式下,華為僅與阿維塔的合作仍在進行;三是智選車模式(鴻蒙智行),主要為介入產品開發和渠道的智選車業務。比如,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與奇瑞合作的智界都采用這種模式。
“前3個月華為智選車業務已經扭虧為盈了,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業務接近盈虧平衡的邊緣,我預計從4月份開始,再往后應該能實現扭虧為盈,能實現良性的正向的發展。”3月16日,余承東在北京舉辦的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說道。此前,他曾表態稱車BU要在2025年實現盈利,從發展情況來看,好于預期。
他還透露,“過去幾年,車BU每年虧100億元,后來虧80億元,去年虧了60億元。此前,華為曾在業績報告中披露,自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以來,累計投入已達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6億元),研發團隊達到7000人的規模。”
此外,華為2023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去年上半年華為車BU業務收入為10億元(約占總營收的0.3%),這意味著去年下半年該業務板塊增長較快。去年10月,余承東曾用“起死回生,真不容易”來點評華為問界新M7的熱銷。2023年開年以后,問界銷量持續低迷,問界M7、M5增程版以及M5純電版三款車的單月合計銷量遠不及2022年一款車的銷量,上半年累計銷量不足3萬輛。但下半年,問界新M7銷售勢頭強勁,隨后發布的M9預定成績也較為理想。
編輯|程鵬 杜恒峰
校對|趙慶
封面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每經app(記者:王晶、孫磊)、中國基金報、上海證券報、微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