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23 10:07:12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事件: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AI賦能 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強調中央企業要把發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統籌謀劃,深入推進產業煥新,加快布局和發展智能產業。加快建設一批智能算力中心,開展AI+專項行動。會上,10家中央企業簽訂倡議書,表示將主動向社會開放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1、人工智能的核心驅動涉及數據、算法與算力三個方面,AI應用側快速發展帶來長期、海量的計算需求,其中,高算力的技術基礎設施能夠加快數據處理和分析的速度,推動復雜算法模型的應用和優化,為人工智能的創新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作為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風向標,英偉達近日公告稱公司2024年第四財季營收221億美元,同比增長265%,環比增長22%,超出市場預期的204.1億美元,其營收表現創歷史新高,反映出當前AI算力需求的高景氣度。算力作為AI時代底層基石,有望再次引發市場關注,相關供應商有望迎來業績釋放,關注AI算力產業鏈相關投資機會,包括AI服務器零部件、服務器整機、算力租賃、數據中心等環節。
從國家層面來看,算力已成為衡量國力的重要體現,全球范圍內的各國都在制定各自的人工智能戰略和政策,以推動AI產業發展。這些戰略中,加強AI基礎設施的建設被普遍視為關鍵的組成部分,包括計算資源、數據資源、人才資源等。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受到國家層面的重視,相關政策利好頻現。從“東數西算”到“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再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彰顯出政策支持的決心。此次國資委促央企發展人工智能,再度推動行業向前發展,看好受益國家和地方政府陸續發布標準和扶持政策的人工智能板塊。
近年來,我國算力規模穩步擴張,算力發展為拉動我國GDP增長做出突出貢獻,在2016—2022年期間,我國算力規模平均每年增長46%,數字經濟增長14.2%,GDP增長8.4%。根據IDC數據,中國智能算力規模2023年將達到414.1EFLOPS,2022—2027年復合增長率達33.9%。當前國家高度重視算力建設,AI需求+政策驅動智能算力市場持續擴容。國產算力逐步加速,而智算中心是算力發展的關鍵。智能算力即人工智能算力,由GPU(圖形處理器)、ASIC(專用集成電路)、FPGA(現場可編程邏輯門陣列)、NPU(神經網絡處理器)等各類專用芯片承擔人工智能場景應用的計算,在專門應用下具有性能更優、能耗更低等優點。我國數十個城市目前正在建設或規劃建設智算中心,整體布局以東部地區為主,并逐漸向中西部地區拓展。未來,隨著我國智算中心布局的持續優化與完善,以及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不斷創新和解鎖,智能算力需求將得到更大釋放,智算中心的賦能作用將被進一步激發。伴隨智算中心的不斷落地,相關受益環節如算力調優、液冷散熱、國產交換機等領域有望進一步拓展未來業績增長空間。
長期來看,算力國產化是國內AI產業發展的趨勢。國內AI芯片市場需求旺盛,根據艾瑞咨詢測算,2022年中國的AI芯片市場規模約為385億元,到2027年將有望達到2164億元。據IDC數據,2022年中國AI加速卡(公開市場)出貨量約為109萬張,其中英偉達市占率為85%,華為市占率為10%,百度2%、寒武紀和燧原均為1%,AI芯片國產化空間廣闊。目前國內AI算力的主要需求方包括智算中心、互聯網廠商以及運營商、金融等行業客戶。據機構調研,這三類客戶均已開始積極尋求AI芯片國產替代。算力國產化進程不斷加速,建議關注華為鯤鵬及昇騰產業鏈投資機會。
相關產品:
1、人工智能AIETF(515070)及其聯接基金(008585/008586)
人工智能AIETF跟蹤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指數代碼:930713.CSI,指數簡稱:CS人工智)選取為人工智能提供基礎資源、技術以及應用支持的公司中選取代表性公司作為樣本股,反映人工智能主題公司的整體表現。該指數已納入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IOSCO金融基準原則鑒證報告范圍。
2、芯片ETF(159995)及其聯接基金(008887/008888)
芯片ETF跟蹤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980017.CNI,指數簡稱:國證芯片)旨在反映A股市場芯片產業相關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成分股“少而精”,聚焦優質個股,且流動性更高,長期收益較好。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作為半導體芯片行業的代表性指數,能夠反映該行業市場機遇。
(2)
3、云計算ETF(516630)及其聯接基金(019868/019869)
云計算ETF跟蹤中證云計算與大數據主題指數(指數代碼:930851.CSI,指數簡稱:云計算指數)選取50只業務涉及提供云計算服務、大數據服務以及上述服務相關硬件設備的上市公司A股作為樣本股,以反映云計算與大數據主題股票的整體表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