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12 18:18:03
◎中央預算內投資對縣域醫共體內符合條件的項目要加大支持力度。地方政府新增財政衛生健康支出要向縣域醫共體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適當傾斜。
◎根據新印發的指導意見,今后要優化人事編制和薪酬管理,賦予縣域醫共體在編制使用、人才招聘、職稱評定等方面更多的自主權。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陳旭
1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胡強強在發布會現場表示,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是深化醫改的一項重要舉措。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9個部門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圍繞科學構建、規范內部運行管理、提升整體服務能力、完善支持政策等方面,對全面推進建設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提出了具體的任務和工作要求。
針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有關話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提問: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牽頭醫院和衛生健康相關部門的作用都很關鍵,如何促進兩方面形成合力,更好地推動醫共體穩健發展,確保群眾受益?
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司長傅衛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明確行政部門和醫共體兩方面的權責,更好發揮各方合力,對建設好縣域醫共體是非常重要的。
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攝
傅衛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對于政府部門來說,一是要壓實監管責任。建立縣域醫共體建設推進機制,明確各單位和部門的責任,協調推動醫共體規劃建設、投入保障、人事安排、績效考核、運行監督等重大事項。
其中,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承擔著推進機制的日常工作,要切實發揮好牽頭協調作用,組織定期開展對醫共體的考核評價,強化對醫共體的整體監管。
二是完善支持政策。要落實政府的投入保障責任,中央財政通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本藥物制度補助資金等對鄉村醫療衛生服務和機構予以支持。中央預算內投資對縣域醫共體內符合條件的項目要加大支持力度。地方政府新增財政衛生健康支出要向縣域醫共體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適當傾斜。還要優化人事編制和薪酬管理,實行“縣管鄉用、鄉聘村用”,落實好“兩個允許”,同時賦予縣域醫共體在編制使用、人才招聘、職稱評定等方面更多的自主權。另外,也要加強醫保和價格政策的支持和協同。
傅衛表示,縣域醫共體要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在堅持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功能定位的基礎上,要完善內部的決策機制,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更好地體現共建共治共享,以推動“人員、技術、服務、管理”四個下沉為核心,實行人財物和行政業務等方面的統一管理,優化績效分配,更好地調動醫共體內各個成員單位和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要提高服務能力。對外,要加強和城市醫院的合作,通過專家派駐、專科共建、臨床帶教、遠程協同等各種方式,來提升重點疾病治療、重大疫情應對、醫療應急處置、婦幼衛生以及中醫藥服務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對內,要積極拓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新醫防融合服務,加強信息化建設,更好地推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結果互認,更好地方便群眾。
此外,牽頭醫院要向鄉鎮常年派駐臨床管理人員,協助解決好基層的問題,同時面向鄉村開展巡回醫療。希望通過共同努力,同向發力,更好地促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良性發展,讓老百姓能夠真正從中受益。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目的是大力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那么,如何體現醫保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支持?
對此,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司長黃心宇現場回應表示,醫保部門在健全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過程中,一直非常重視發揮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功能,采取多種措施支持基層醫療機構健康發展,引導患者在基層就近就醫,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織密基層服務網絡。按照基層醫療機構、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兼顧的原則合理確定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范圍。在申請定點醫療機構的條件上向基層醫療機構進一步傾斜,積極通過鄉村一體化管理等方式實現村衛生室醫保結算。
二是支持基層醫療服務利用。
在門診方面,建立健全職工醫保普通門診統籌,把多發病、常見病等普通的門診費用納入到醫保統籌基金支付范圍。在報銷比例上對基層醫療機構給予傾斜。居民醫保門診統籌主要依托基層醫療機構開展,設立了居民醫保高血壓、糖尿病“兩病”專項保障,主要支付二級及以下基層醫療機構發生的“兩病”藥品用。
在住院方面,對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實行差別化的醫保支付政策,醫療機構的級別越低,報銷比例越高、起付線越低。2022年政策范圍內職工和居民醫保平均住院報銷比例基層醫療機構比二三級醫院分別要高10個百分點和17個百分點。
三是支付方式改革過程中,激勵基層提供合理的醫療服務。各地在年度新增醫保基金總額預算時,重點向基層醫療機構給予傾斜,支持基層醫療機構為平臺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按病組(DRG)或按病種分值(DIP)支付方式改革中,推進常見病、多發病“同城同病同價”,充分調動基層醫療機構服務的積極性。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宣璋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