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賈康最新演講:對中國經濟成長性的重要判斷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10 13:41:41

每經編輯 王捷

1月8日,成都民進企業家聯誼會、武侯區工商聯、雙流區工商聯聯合舉辦了新年經濟創享學術講座,每經智庫作為媒體支持。講座盛邀著名經濟學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發表了主題為《宏觀經濟形勢與企業發展機遇》的演講。

新的一年,就大家眼下最關心的經濟問題,賈康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賈康認為中國完成去年GDP增速保5%的目標,基本沒有懸念。5%也符合中央說的保持在合理區間。展望2024年,賈康認為大概率是經過努力,2024年和2025年都可以繼續保持5%以上運行。

從賈康的演講中,你將獲得以下核心要點:

1.從整個宏觀經濟運行態勢來看,我接觸到的市場人士有一些偏于悲觀,認為明年增速要落到5%以下。但我覺得未必這樣,因為2023年其實已經有一個契機之年的特征了。

2.“L”型轉換就是要有一個速度的向下調整,但是“尾巴”一定要拉出來,從而進入平臺運行狀態。這個平臺是結構優化支撐下的高質量,運行的時間越長越好。

3.我們要犧牲一些速度而追求高質量發展,把高速轉換為更高質量發展狀態下的中高速,即5%以上的增速。

4.中國真實城鎮化水平充其量只是比50%高一些,后面仍然有巨大的潛力發掘空間,仍然有未來可觀的推進縱深。

以下為賈康的演講實錄,有刪減:

回望2023年:契機之年,L型拐點已經出現

2023年是一個有“契機之年”特征的年度。

中央在指導方針方面,特別強調了要堅定不移地貫徹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黨的基本路線,把經濟運行維護在合理區間。2023年兩會上提出的年度引導性的經濟增長目標是5%左右,我們作為研究者理解,這是在所謂中高速區間內,也是合理區間。

去年第一季度增速大體合乎預期,回升到同比4.5%,接近于一般理解的中高速下沿了,5%以上就可以認為是中高速狀態;到了二季度,投資、消費都不夠提振,主要經濟體都出現外貿方面的問題,經濟增長速度遠低于預期;8月因為一系列中央的特定指導方針和政策出臺,整體情況向好,9月繼續向好。這樣1-9月GDP同比增長5.2%;四季度只要完成同比增長4.4%,全年增長5%的目標就可以實現。

所以我現在已經可以非常明確地說,2023年全年GDP完成5%沒有懸念。

《人民日報》曾發表長篇文章說,我們要經歷經濟發展階段轉換不可能是個“V型”反轉,下來又上去;也不可能是個“U型”反轉,下來走一段又上去;只能是“L型”轉換。

“L”就是要有一個速度的向下調整,但是“尾巴”一定要拉出來,從而進入平臺運行狀態。這個平臺是結構優化支撐下的高質量,運行的時間越長越好。

2023年是一個拐點,拐點的意義就是我們實現了L型的轉換,要進入一個中高速的、5%底線之上的平臺運行狀態,這就是由“新而入常”,引領新常態。

到此如果按2023年作為契機之年,那么就打開一個新局面。所以我非常看重這個年度我們經過努力后,能夠站在5%以上增速水平上的表現。

談企業:長期主義,不確定中的確定性

在市場層面,我們聽到大量的反應,仍然碰到各種困難。現在跟我們期待的情況還有距離,最新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了,我們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現在政策加碼就是要鞏固2023年三季度以后向好的發展態勢。

中國經濟成長性有著客觀性因素的支撐,再加上我們主觀努力,把中央一系列的指導方針變成務實的措施,整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形成一種可持續性的運行狀態。

從這個角度來考慮,我們還是應該看到確定性。所以企業界的朋友、市場人士在這方面要更多的從全局、從長遠來看,我們可以期待長期向好,形成自己有戰略耐心戰略定力的長期主義行為模式,長期主義實際上隱含著什么?不為短期感覺到的困難和不愉快所動搖,這樣的一個取向是非常值得大家高度重視的。

從產業的趨勢看,我覺得首先要注重新技術革命背景下中央反復強調的有效投資,首先作為龍頭的投資是新基建,以新基建支撐著我們的產業結構于"數實融合"中的升級發展,并帶動整個產業鏈實現更好的高質量發展。有效投資形成對就業的切實支撐和實體經濟的升級發展,使老百姓形成足夠的有貨幣支付能力的購買力,進而發掘出中國巨大規模市場的消費潛力。

概括地說,可以從微笑曲線來看。中國已經是世界工廠、制造業規模全球第一,但是大而不強,出路何在呢?上有美國對我們打壓,下有越南、印度、印尼等咄咄逼人的追趕,我們必須把自己現在主要的產能在加工生產這樣一個收益率低的中間位置努力推到左右的高端。過去我們大量的產能從最中間的加工切入,是必然的選擇,但是現在要爭取在全要素生產率的支撐之下,憑借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加上思想觀念的創新,使我們能夠實現這樣一個升級,把中國制造推為中國創造和中國智能制造的新境界。

比如全世界85%以上的兒童玩具由中國本土生產,卻沒有自己本土叫得響的品牌,我們拿的是中間的低收益。又比如中國本土上在大量加工生產風靡全球的蘋果手機,同樣我們只能拿著中間的低收益。

但應看到也有一些突破,比如廣州的汽車生產廠家原來生產廣本,口碑很好,但是高收益在日本人手里,他們后來努力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推出了自己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系列,一款廣汽傳祺這幾年賣得相當好。它們還要把生產線遷到泰國去,以一個新的跨國公司的架構,更好壓低綜合成本,同時牢牢地掌握著創意成功的知識產權品牌,以及品牌營銷、售后服務、市場擴展帶來的高端收益。

如果以這條路繼續往前發展,它就是跟馬斯克在中國建特斯拉的汽車生產線一樣的占據高端后擴展的道理。我們的汽車生產廠家在自己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情況下,應該進一步地升級為跨國公司模式的全球化發展。這個直觀的表現,當然還只是一個產業升級方面具體的比喻,針對各個領域、各個賽道上的情況,必須有各自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談城市:城市化遠未結束,內循環市場廣闊

中國客觀具備的經濟社會的成長性,結合對工業化、城鎮化(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現在所處階段的基本判斷來說,后面仍然有巨大的潛力發掘空間,仍然有未來可觀的推進縱深。

如果從整個中國順應人類文明發展主潮流而完成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成長性過程來看,我國的工業化應該說總體而言是從中期向中后期、向后期轉變的過程。

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我國真實城鎮化水平,我作為研究者特別強調,不能只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現已67%,首先要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還只有47%,即14億中國人里,大多數還沒有取得城市戶口,已經進城的三億多人里的大多數,苦苦拿不到這樣一個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戶籍。這意味著什么呢?我們必須補課,必須使中國的城鎮化按照城鄉一體化、消除二元分治格局的方向,繼續充分地向前推進,這同工業化是結合在一起的。

中國真實城鎮化水平如果從量值上來說,現在充其量只是比50%再高一些,按照國際經驗,真實城鎮化要走到70%左右的水平上,大體才能轉入相對低平的新發展階段。所以中國客觀上的成長性,是作為世界上14億人口的特大經濟體按照巨國模型才能描述的一個繼續完成人類文明發展主潮流上不斷釋放發展潛力的過程。

只要我們在工業化、城鎮化的旁邊,堅定不移匹配上中央大政方針“改革開放”四個大字所表述的市場化和國際化,以及我們今天大會的主題所聚焦的數字經濟發展高科技化或信息化,再加上超越一般經濟眼界的二十大強調的法治化、民主化,中國大地上未來幾十年間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已有的將近700個建成區(大中小城鎮)主導的潮流是城鄉結合部往外推,準備接納更多的農村成員遷徙到城鎮,還要建很多新區,還有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設,一定要有眾多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設施升級換代,伴隨的就是產業升級、產業互動、數實融合。這樣的一個發展大潮在進一步推進過程中,當然還要有人力資本不斷的培育,整個中國的需求釋放。

按照巨國模型來說,它對應的供給框架是什么?中央已經給出了明確的表述:內循環為主體、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這個情況下,我們要更多憑借改革開放40多年來已經取得的進步,掌握我們在不確定環境中可以掌握的確定性,掌握我們在發展中可以自己抓在手里的主動權,以內循環為主體,同時絕不放棄外循環,和全世界一起,在供需互動的過程中推進中國的和平崛起。

如果看到這樣一個大概率可能性,那我們企業界的人士,自己人生的訴求、實現人生價值主要的舞臺在哪里?結論不言而喻:祖國大地應該是我們的首選,這種認識應該支撐的就是企業的長期主義行為模式。

展望2024年:引導目標可以在5%以上

現在有些預測主體認為2024年中國GDP增速會低于5%,高盛就預測中國2024年GDP增速只有4.5%。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他們還是看低了中國的潛力。

我們把中國成長性的客觀條件、潛力盡量調動出來,再加上主觀方面更好地推進制度創新、政策優化,加上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大概率經過努力,2024年可以繼續在5%以上運行。

2024年我愿意用的詞匯叫“乘勢向上”或“乘勢向好”。如果說2023年是真的在5%稍高一點的新的起點上,2024年至少會延續著5%以上的一個平穩運行狀態,“延續性”就是向好,可持續的在中高速區間里去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4年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首先,比較大的把握,是疫情不再出現那么嚴重的拖累和沖擊。

第二,政策加碼在去年9月份數據出來以后已經比較務實地實施了,1萬億特別國債所籌集的資金,它是個引子錢,后面跟著的我們政策工具箱里的可用工具還有,有必要的話還可以跟著在這方面繼續動作。

第三,我認為很重要的還應看到中美關系畢竟有所緩和。最近幾個月的定調非常清晰——中美之間首先要尋求合作,合作競爭中,中國絕不脫鉤。

如果客觀的支撐因素方面打開潛力空間,加上我們主觀的努力,我覺得所謂2023年的契機之年的意義,是延續上2024年、2025年這“十四五”還有的后面兩年,應該爭取不再出現新低。而這是大概率,不再出現新低意味著經過客觀、主觀結合以后,明后年有希望在5%以上運行,那么主觀這方面就非常重要了。政策工具箱里可用的工具務實地運用,將有助于提振信心。

我對中國經濟未來是“謹慎樂觀”的態度。關鍵是客觀的工業化、城鎮化推進的縱深還確實存在,發展空間相當可觀,以主觀努力調動潛力使我們的經濟表現出應有的韌性、回旋余地,這方面是有客觀條件支撐的。

所以發力關鍵在于主觀方面,我們怎樣做好自己的事情。要提振布置“五六七八九”比重的民營企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和新增就業)、民營經濟的信心,改善市場預期,頭部企業“完善整改”,“推出一批綠燈項目”,提振實體經濟發展態勢,抓好專精特新企業繼續創新發展等等,繼續以中高速(5%以上的增速)推進中國的現代化。

本文內容由每經智庫研究員肖純整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國 經濟 GDP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天堂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男男 | 日韩免费Av中文字幕五月天 | 中文字幕Av在线综合网 |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