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18 08:10:46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彭水萍
(一)重要市場新聞
1、美股三大指數收盤漲跌不一,道指漲0.15%續創收盤新高,上周累計上漲2.92%;納指漲0.35%,上周累計上漲2.85%;道指、納指均為連續第七個交易日上漲。標普500指數跌0.01%,上周累計上漲2.49%。大型科技股普漲,甲骨文漲3%,博通、英特爾漲超2%,亞馬遜、特斯拉、英偉達、微軟均漲超1%。中概股漲跌不一,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跌0.34%,上周累計上漲1.95%。京東漲超4%,阿里巴巴漲超2%,拼多多、蔚來、唯品會、百度漲超1%。小鵬汽車跌超7%,騰訊音樂、網易跌超1%,嗶哩嗶哩、理想汽車小幅下跌。
(二)宏觀新聞
1、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深入解讀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回應當前經濟熱點問題。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今年主要預期目標有望圓滿實現,明年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積極回應外資企業訴求。要優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和額度分配,合理擴大用作資本金范圍。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2、12月17日,《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正式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6章60條,將非銀行支付機構及其業務活動進一步納入法治化軌道進行監管。中國人民銀行公開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全國共有185家非銀行支付機構,合計年交易量超1萬億筆、金額近400萬億元。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支付機構第一時間表示,將進一步完善相關業務規則,積極做好《條例》的貫徹落實工作,進一步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更好滿足用戶支付結算需求,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三)機構觀點
國金證券:2024年A股欲揚先抑,順“市”而為
(1)2024年國內經濟或二次放緩。
1、2023年類比2013年,經濟復蘇力度弱、持續性不強;2024E可以參考2014~2015年,經濟或二次下探;
2、內需疲弱,長期周期問題,2024年或難以解決;
3、外需核心影響因子仍是全球經濟周期,長期性問題雖不可忽視,但就目前而言沖擊有限。4、2024年內外需疲弱將抑制企業生產意愿,量縮、價跌將導致企業利潤、回報率均可能再次下探;
4、逆周期調節器:基建的預期資金可能不足,50%以上資金來源均面臨下行壓力一一或倒逼“財政貨幣化”;
5、房地產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或引發的金融風險將大于經濟風險。
(2)2024年美國經濟下行周期或將提速。
美國經濟復蘇還是衰退?盯住需求這個“錨”。美國需求的潛在驅動,包括薪資、就業、儲蓄率、信貸需求等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疊加負債成本明顯上升。
意味著美國經濟持續放緩、甚至衰退的概率將可能較大;無論GDP拉動率、財政支出占比及赤字占比都較低,意味著最終美國通脹亦將趨于下行。
(3)2024年A股市場流動性或“N型”修復。
1、國內流動性:寬貨幣易、寬信用難。
2、海外流動性:整體趨于寬松,階段性或有脈沖。預計有兩次脈沖影響,1)實質性降息,或導致短暫的流動性陷陣;2)信用風險上升,可能導致流動性危機脈沖。
3、全年流動性呈現:Q1寬松、Q2收緊、Q3邊際回升、Q4寬松的節奏,若美國經濟硬著陸,可能引發信用風險,沖擊Q4流動性,但也僅為階段性,不會改變市場流動性回升趨勢。
(4)2024年A股市場研判:欲揚先抑。
1、倘若年初貨幣政策轉向“寬松”(概率較大),“春季躁動”將會引導此輪反彈行情進入“主升浪”;
2、全球經濟或共振向下,疊加流動性收緊,A股大概率調整,二次探底;
3、國內經濟進入衰退末期,流動性邊際回升,市場筑底反彈;
4、國內經濟逐步進入復蘇初期,倘若美國經濟軟著陸,A股反轉行情開啟,甚至可能是新一輪牛市起點;倘若美國經濟硬著陸,信用危機或有階段性沖擊,但不會改變反轉趨勢。
(5)2024年A股風格:中小盤、成長主題仍將占優。
1、成長風格主線,價值風格穿插;
2、有行情的地方,小盤股均將持續占優;
3、主題投資依然2024年主線,景氣策略尚需靜待經濟進入復蘇期。
(6)2024年A股配置策略:既有輪動,亦有堅守。
尋找產業趨勢之路,代表經濟結構轉型方向,具備產業趨勢性投資機會的包括:1、智能汽車/無人駕駛;2、消費電子:3、機械自動化:4、醫藥(創新藥、CXO)等,備上“御寒類”防御型品種,包括:醫藥、黃金>高股息>金融等。
(四)行業掘金
1、12月15日,國家發改委向社會公開征求《“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征求意見稿)》意見。《計劃》提出,完善數據資源體系,在科研、文化、交通運輸等領域,推動科研機構、龍頭企業、技術服務商等開展行業共性數據資源庫建設,打造高質量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數據集。加強公共數據資源供給,支持在重點領域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試點。到2026年底,數據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0%,數據交易規模增長1倍,推動數據要素價值創造的新業態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數據要素將為下一個30年黃金發展期打開一扇戰略性的大門,而數據資產化催生的相關市場潛在規模有可能達到10萬億元級。概念股包括易華錄,銀之杰,恒信東方等。
2、12月15日,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7年,我國視聽電子產業全球競爭力顯著增強,培育若干千億級細分新市場,形成一批視聽系統典型案例,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打造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建設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引領生態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和產業集聚區。突破終端SoC、音視頻處理、無線短距離通信、超高分別率顯示、CMOS圖像傳感器、虛擬現實專用處理器和3D圖形處理等芯片。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智慧生活視聽場景。概念股包括共達電聲,國光電器、佳創視訊等。
3、近日,馬斯克旗下SpaceX獲得美國監管部門批準,將與T-Mobile合作展開衛星直連手機測試。據悉,獲批次日,SpaceX成功發射了一批Starlink衛星,其中包括六顆具有直連手機(DTC)功能的衛星。這一舉措標志著SpaceX在全球通信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為普通手機用戶提供了更快、更便捷的通信服務。SpaceX鯰魚效應也將助推國產衛星產業鏈加速發展,手機行業或普及衛星通話技術。在國家政策和民營資本兩方共同努力下,國內衛星互聯網行業發展勢頭非常快。2024年成為中國低軌衛星密集發射元年,而隨著供需兩端不斷成熟,國內低軌通信衛星的發射量有望在2026年迎來爆發。概念股包括航宇微,創意信息,天銀機電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