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12 22:37:43
12月6日,第十四屆中國金融發展論壇暨中國金鼎獎(金融)頒獎禮在北京隆重舉行。成都銀行憑借在服務區域戰略落地、推動城市能級發展等方面的卓越表現,獲得“年度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獎”。
過去五年,成都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2%,在2022年跨過“2萬億”大關,成為內地第七個GDP超過2萬億元的城市。進入2023年,成都經濟活力繼續蓬勃向上,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14.3億元,同比增長6.7%,領跑全國副省級城市。
優質的區域經濟和旺盛的建設需求,無疑為當地金融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展業環境和成長空間。
在“拓存款、擴資產、強客群、重合規、塑特色”的經營方針下,2023年6月底,成都銀行憑借10283億元的總資產規模,成為西部地區首家萬億級城商行,實現了五年間再造一個“成都銀行”的夙愿,多項關鍵經營指標創下歷史最高水平,綜合實力位居中西部城商行前列。
這既是攜手并進,也是雙向奔赴。作為地方性法人機構,近年來,成都銀行秉承“服務城鄉居民,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地方經濟”的市場定位,主動將自身發展融入地方發展大局,在跨越式發展浪潮中緊跟區域戰略規劃,著眼于實體經濟和社會福祉,找準發力點,全方位匹配金融資源,積極做好資金要素保障,走出了一條與地方經濟同頻共振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服務重大戰略 超七成貸款投向成都地區
近年來,成都銀行依托區位優勢,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布局和地方發展規劃,投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市都市圈、公園城市示范區和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持續為城市更新、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重大項目信貸投放年均超過2000億元,貸款新增量連續兩年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三,成都地區的貸款投放占比保持在70%以上。
2022年,成都銀行向成渝雙城經濟圈區域內的企業信貸投放超過1700億元,吸引和撬動了更多同業資源投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截至2023年3月末,該行貸款余額在成都地區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占比7.39%,排名保持全市前列。
進入2023年,川渝兩地信貸需求依然旺盛,共建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達到248個、總投資3.25萬億元。對此,成都銀行繼續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理念,深度聚焦區域內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全力為“雙圈”建設提供資金要素保障,實現與實體經濟共榮共贏共成長。
截至2023年9月末,成都銀行公司貸款和墊款4709.40億元,較年初增長24%,在總貸款中的占比接近80%,較年初增加近2個百分點。
同時,成都銀行還不斷增加對省內異地分支機構的資源投入,并依托重慶和西安分行積極拓展省外業務,支持當地經濟發展。截至2022年末,該行異地貸款規模達到1290.49億元,較年初增長18.39%。
賦能產業集群 全市二十大重點產業信貸全覆蓋
近年來,隨著“建圈強鏈”行動的深入實施,成都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目前已培育出電子信息和裝備制造業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以及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千億級產業集群。
作為地方“金融主力軍”,成都銀行深入貫徹國家、省市決策部署,積極支持地方經濟轉型發展和重點片區規劃建設發展,大力推進產業“建圈強鏈”,為特色產業集群提供資金要素保障。截至2022年末,實現全市二十大重點產業信貸全覆蓋,為2300多戶鏈上企業提供信貸支持超380億元。
為了更好地服務“建圈強鏈”,成都銀行聚焦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食品健康等重點產業,設立了科技支行、文創支行、新經濟支行、綠色支行等一批特色分支機構,在科創金融、制造業金融、文創金融、供應鏈金融以及基礎客群方面持續發力,助推區域經濟新舊動能轉換。
以金融支持科技企業為例,截至2022年末,成都銀行為超過80%的成都本地科創板上市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93%。截至2023年6月末,其省內科技企業貸款余額在全省金融機構中排名第一。2023年4月,該行獲評四川省首批“科技金融創新基地”,成為5家入選單位中唯一的銀行類機構。
在其他領域,成都銀行“金融活水”滴灌成效同樣顯著。截至2022年末,成都銀行累計投放供應鏈金融業務超過26億元,支持小微企業近900戶;文創類信貸余額同比增長24.80%;綠色信貸余額超過263億元、同比增長145%,在四川省銀行業法人機構中排名居首。
助力小微成長 普惠貸款去年增長超54%
市場主體是經濟活力的源泉,是推動繁榮發展的強勁動力。2022年,成都市新登記市場主體達到58萬戶,位居副省級城市首位;存量市場主體總量364萬戶,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二。
為了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成都銀行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培育力度,從健全體制機制、創新產品和服務、建設專業化隊伍等方面持續提升小微金融服務能力。截至2022年末,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54%,客戶數同比增長46%,累計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超8900萬元。
2023年以來,成都銀行不斷完善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小微特色產品體系,以政銀合作、供應鏈金融、場景化金融三類主要產品為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
政銀產品方面,逐步構建了與省、市、區多層級的政銀合作產品體系,以省級“制惠貸”“天府科創貸”“服保貸”、市級“壯大貸”“科創貸”“文創通”、區級“成長貸”等拳頭產品服務于制造、科創、商貿、文創等領域小微企業,客戶數量不斷擴展,貸款規模穩步增長;
供應鏈業務方面,以“惠成信”為核心的供應鏈產品實現批量投放,支持產業鏈鏈上小微企業盤活應收賬款,提高資產周轉效率;
場景化金融產品方面,基于企業納稅數據的信用貸款產品“惠稅貸”基本實現流程線上化,大幅提升了授信效率,并推行“惠抵貸”產品,定向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截至今年6月末,成都銀行普惠貸款較年初增長23.1%,高于全行各項貸款增速;普惠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82%,較年初下降0.23個百分點。
點亮城市煙火 數字賦能激發消費活力
近年來,成都銀行始終堅持做有煙火氣的“市民銀行”,堅持“精細化、數字化、大零售”轉型方向,加大數字賦能、科技賦能,不斷推動金融“便捷化、便利化、安全性”。
在線下,堅持優化網點布局,將有溫度的金融服務融入社區生活;在線上,積極優化多渠道服務,推出“1+N”消費場景數字服務模式,將金融服務的便利與實惠融入日常生活。為了滿足廣泛而多樣的金融服務需求。
為了照顧到各類客戶群體的需求,成都銀行不但面向新市民推出專屬金融產品,提供住房、教育、消費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還持續推進適老金融服務,堅持傳統與智能化服務并行,為老年人等特殊客戶群體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并為近400萬戶手機銀行客戶提供更豐富、更便捷的APP,手機銀行被《銀行家》評為地方性金融機構“十佳手機銀行創新獎”。
此外,成都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擴內需、促消費”政策要求,在加強消費信貸服務、優化線上支付場景建設、配合政府消費券發放等領域多措并舉、提振消費,打造“成行消貸”品牌和對客一站式“消貸超市”體驗,激發出市民消費活力。截至2022年末,該行消費信貸及信用卡業務規模合計超過百億元。
隨著不斷貼近客戶、貼近民生,成都銀行的市場認可度和市場影響力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了獨有競爭優勢,在零售負債業務領域成為成都地區居民信賴的優選主賬戶銀行。
2022年,該行儲蓄存款全年增加638億元,新增總額排名全市第一,達到2018年首次提出“大零售”轉型時的4倍,存款總量升至全市第三,存款增量排名全省前三。2023年上半年,儲蓄存款新增規模突破500億元,創同期歷史新高。
推進鄉村振興 以“金融+供銷”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
近年來,成都銀行不斷完善服務機制,加大對“三農”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為了不斷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可得性,該行持續豐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專屬金融產品,推出“送碼入戶、一鍵貸款”信貸直通專項活動以及強化銀企對接等舉措,加大涉農貸款投放。
2022年,成都銀行還深入探索“金融+供銷”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與重慶供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其總體授信30億元,成為黨的二十大后西南地區首家與地方供銷集團開展戰略合作的地方銀行,以實際行動助推鄉村振興,不斷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實質性進展。
截至2022年末,成都銀行支持新型農戶經營主體189戶,貸款余額超86億元,省內涉農貸款余額增速達16.87%,高于四川省全省貸款增速,其中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增速27.53%。截至今年6月底,通過“農貸通”平臺累計發放貸款371筆,金額55.57億元。
此外,成都銀行還派出員工駐村對口幫扶,因地制宜助力鄉村振興,充分發動各分支機構參與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該行向對口幫扶村及社會公益事業捐贈340余萬元。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堅持將經營活動開展同社會責任履行緊密銜接、有機融合,全力推進改革創新,切實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大力支持地方經濟建設發展。”成都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將進一步強化作為西部領先城商行的責任擔當,持續打造具有廣闊發展空間的新勢能,鍛造可持續發展核心競爭力,與地方共繁榮、與城市共美好。 文/姜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