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5 08:35:38
每經記者 楊煜 每經編輯 魏官紅
1、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光伏產能過剩將在短期內重新平衡
11月13日-16日,2023第六屆中國國際光伏產業大會在成都召開。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會上表示,光伏產業未來潛力巨大,市場規律下過剩產能將在短期內重新平衡,可能為半年、一年或稍長時間。劉漢元積極看待中國光伏企業出海建廠,認為這是參與全球能源轉型的機遇。
點評:對光伏產業展望積極,劉漢元強調市場自我調整。在全球化趨勢下,中國企業出海建廠具有積極意義。國際貿易風險需謹慎處理,共同推進全球能源轉型是當務之急。
2、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埃里克·索爾海姆:中國光伏發展面臨三大機遇與挑戰
11月13日-16日,2023第六屆中國國際光伏產業大會在成都召開。在主會議上,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埃里克·索爾海姆指出,中國光伏行業面臨全球化、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生活融入的機遇與挑戰。需要加強與全球市場的合作,建立回收再利用體系,并將光伏融入人類生活,以實現清潔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點評:埃里克·索爾海姆的觀點突顯中國光伏行業在全球舞臺的重要性。行業需要綜合考慮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生活融入的問題,這對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光伏產業的全球合作與可持續發展趨勢。
3、三一重能擬投資65億元建設風光氫儲氨數字化示范項目
11月14日,三一重能公告,擬投資建設三一吉林長嶺風光氫儲氨數字化示范項目,即在松原市長嶺縣投資建設風光氫儲氨一體化產業,建設光伏、風力發電電站、輸電線路、制氫制醇工廠及儲運、儲能設施等。項目總投資額預計為65億元。
點評:三一重能的投資表明其對風光氫能產業的信心。該示范項目有望推動吉林長嶺成為氫能產業的重要區域。投資者應關注氫能產業的發展趨勢,尤其是數字化示范項目的探索與成果。
4、2030年實現碳達峰需投入約20萬億元
在第十五屆環境與發展論壇上,多位院士圍繞推進碳減排建言獻策。據預測,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整體投入約20萬億元。要推進降碳工作,各領域技術創新與投資是關鍵。有專家指出,到2060年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電氣化,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和氫能等技術措施將成為重點發展方向。
點評:專家學者共同關注碳減排技術,展望2030年碳達峰。技術成本與投資是挑戰,但清潔能源領域取得的進展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支撐。投資者應關注新能源領域的創新與政策導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