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對話Cytiva中國總裁周敏濤:爆發式發展幾年后,生物醫藥產業已進入調整期,相信創新藥仍是關鍵因素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2 15:03:49

◎根據彈性指數,全球生物醫藥市場中,供應鏈彈性是中國表現最好的支柱,超過北美,且對新型療法的適應性強。具體可以體現在,中國在藥物生產原材料市場,包括API藥物活性成分,藥物非活性成分以及藥物容器等方面,產業自足程度都比較高。

每經記者 許立波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在剛剛過去的第六屆進博會期間,丹納赫集團旗下生命科學技術服務提供商Cytiva(思拓凡)發布了《2023年全球生物制藥彈性指數》(以下簡稱“彈性指數”),從供應鏈彈性、制造敏捷性、研發生態、人才儲備以及政策法規五個維度,評估全球生物制藥產業的趨勢與挑戰。

調查顯示,2023年全球生物制藥彈性總體上有所減弱,從2021年的6.6分降至6.08分。其中,供應鏈彈性和制造敏捷性有所改善,但人才儲備、研發生態系統以及政策法規三個方面的表現有所下降。

2023年與2021年生物制藥彈性指數各領域得分 圖片來源:《2023年全球生物制藥彈性指數》

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多家媒體采訪時,Cytiva中國總裁周敏濤表示:“生物醫藥產業在過去幾年經歷了爆發式發展以后,目前進入了調整期。但這種調整對產業來說是有好處的,很多不成熟的資本和低質量發展的企業會離場。生物醫藥產業是一個長期的產業,盡管未來的情況不好預測,但我們相信創新藥始終還是驅動產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Cytiva中國總裁周敏濤 受訪者供圖

中國生物制藥彈性有所下降

根據彈性指數,在綜合指數表現中,瑞士、英國和新加坡排名前三,而中國是參與調研的非發達國家中得分最高的國家,其中供應鏈彈性和生產敏捷性表現尤為亮眼,分別超過北美和歐洲,但在人才儲備、研發生態系統等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縱向對比,在2023年全球生物制藥彈性指數調研中,中國的表現較兩年前有所下降,這主要歸因于國內從業者認為產業研發生態系統、專業人才儲備、平均藥物審批速度等領域的發展速度不及預期。

這樣的變化也反映了在新冠疫情期間,由于對新冠疫苗和藥物的需求激增,政府和產業界對這兩個支柱的需求增強,同時外部環境對其他支柱需要的迫切性受到了壓縮。這也可能是有關方面為了在特定領域暫時取得快速進展而采取短期解決方案,卻未增強長期彈性的結果。

對此,周敏濤在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指出,國內研發生態指數的下降主要是因為前沿療法的興起,比如mRNA技術、小核酸、細胞治療等,這些療法都還處于比較早期的階段,需要有大量的研發人才。因此,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是源頭創新,把前沿科學落地為藥物制造技術,比如mRNA以前就停留在科學研究里,由于疫情要實現從科學到技術的轉化,這是源頭創新問題。另外一個就是創新轉化問題,這個在實驗室可以,但最后能不能實現商業化?這兩方面都需要有科學家和研發人員的努力。”

此外,根據彈性指數,全球生物醫藥市場中,供應鏈彈性是中國表現最好的支柱,超過北美,且對新型療法的適應性強。具體可以體現在,中國在藥物生產原材料市場,包括API藥物活性成分,藥物非活性成分以及藥物容器等方面,產業自足程度都比較高。中國CDMO的總體得分超過了其他所有地區的平均水平。79%的中國受訪者相信,在推出細胞與基因療法方面,中國具備很強的適應性,高于其他亞洲國家。

與此同時,中國制造敏捷性超過歐洲,積極通過投資數字化和自動化解決方案提升效率。83%的中國受訪者認為,中國在使用先進數字化技術方面相當或非常高效,50%的高管表示公司正在加大數智化技術的投資。

不過也可以發現,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的基礎研究仍相對薄弱,需要更多支持。目前,中國研發投入低于歐美發達國家,國內研發投入排在前十的藥企,占營收比例平均10%左右,低于發達國家20%的平均水平。同時,盡管中國的生物醫學論文發表數量排名全球第二,但大多數并非核心研究。此外,行業發展對人才儲備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找到滿足GMP標準的制造人才、供應鏈人才和研發人才,是中國生物制藥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未來十年一定是創新藥大力發展的十年

加速中國市場本土化進程是Cytiva全球的戰略重點之一。周敏濤也表示,“無論中國還是世界,未來十年一定是創新藥大力發展的十年,創新藥研發時間很長、風險大,需要行業各界努力形成生態,支持創新藥從實驗室最后走到商業化。中國在研發生態方面,無論是人才、基礎設施、投入、生態等方面跟全球相比仍有差距,也意味著我們仍有更多的路要走。”

面對中國市場對個性化和先進的生物治療藥物需求的不斷增長。2022年第五屆進博會期間,Cytiva宣布在華增資6000萬元人民幣,在上海生物工藝中心的基礎上打造中國科創中心。而在今年9月,中國科創中心已在浦東張江落成。據稱,該科創中心匯聚生物制藥人才培訓、新型療法孵化、智能制造與服務、一次性技術研發、驗證服務、先進系統與定制化生物工藝解決方案八大功能,為生物制藥行業提供貫穿上下游的產品、技術、服務和創新解決方案。

此前在被問及Cytiva的本土化戰略時,周敏濤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Cytiva的本土化戰略分為三個方面:一方面是供應鏈和制造的本土化,公司目前在中國已經有兩個制造中心,分別位于北京和浙江桐廬。“我們在上海有一個比較大的物流中心,接下來還會進一步推進一些關鍵產品在中國的本土化。”

另一方面是創新的本土化。Cytiva在中國也有亞洲最大的一次性技術的研發中心,公司也會與更多中國企業建立開放性的合作,共同推動創新。

第三方面是商業的本土化,作為上游企業,Cytiva對產業非常熟悉。國內的生物制藥企業,無論在早期階段還是已經進入成熟階段,跟Cytiva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合作。“由于我們對于產業比較熟悉,我們會扮演一個角色,把社會各界,包括產業園區、政府、基金、企業,通過某些方式聚攏在一起,做一些促進性的、穿針引線的工作,搭建一些平臺來推動產業的發展,所以科創中心其實也扮演著這樣的功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生物醫藥 進博會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宅男入口亚洲一区二区 | 午夜在线观看亚洲国产欧洲 | 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 | 久久久国产不卡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