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9 18:13:58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度梳理發現,華旅集團曾在疫情期間陷入窘境,業績像華山一樣跌宕,多個啟動數年的商業項目,在疫情期間進展緩慢,負債不斷攀高。
但所幸,今年旅游行業復蘇,及時送上了“春風”,讓華旅集團得以“鷂子翻身”。
每經記者 張靜 每經實習記者 夏子博 每經編輯 賀娟娟
疫后首年,你去爬華山了嗎?
沖著其“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美譽,無數游客“夜爬華山,以觀云海”,而對于當地政府,華山亦是一座“金山銀山”。
據新華社報道,夏日時節,華山景區迎來旅游旺季。自7月以來,華山景區日均游客接待量已超過2萬人次。
客流大幅提高,不僅門票,周邊餐飲、住宿、交通等關聯消費亦會快速增長。作為華山景區的背后操盤方,陜西華山旅游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旅集團)今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4702.55萬元,同比增長668.48%;營業收入5.97億元,同比增長188.42%。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度梳理發現,華旅集團曾在疫情期間陷入窘境,業績像華山一樣跌宕,多個啟動數年的商業項目,在疫情期間進展緩慢,負債不斷攀高。
但所幸,今年旅游行業復蘇,及時送上了“春風”,讓華旅集團得以“鷂子翻身”。
大多數情況下,公司業績突然出現數倍暴漲,今年努力是一方面,還有部分原因是去年業績夠“慘淡”,觸底反彈了。
據公司官網,華旅集團是渭南市委市政府按照“大華山、大旅游、大產業、大發展”的戰略思路,于2014年3月批準組建的國有獨資旅游集團公司。
去年,尚處疫情“寒冬”下,華山景區在6-7月向全國游客實行免門票政策,吸引客流,提振熱度。
“賠本賺吆喝”下,華旅集團收支出現些許失衡。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在營收2.07億元情況下,營業成本高達4.59億元,即使獲得2億元政府補貼后,凈利潤也僅600萬元出頭,亦是今年前三季度業績暴漲的部分原因。
疫情確實對華旅集團影響頗大。將時間拉長看,2016—2019年,華旅集團營收分別為3.23億元、4.89億元、6.59億元、6.57億元,凈利潤為0.44億元、0.66億元、0.70億元、0.67億元,業績處于穩步增長階段,總資產亦由47.99億元翻倍至98.32億元。
但到2020年—2022年,華旅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為3.45億元、8.19億元、4.8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63億元、-2.22億元、0.79億元,業績震蕩幅度前所未有,總資產亦在百億左右徘徊停滯。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華旅集團全年獲3億元左右政府補貼,凈利潤得以大幅扭虧,倘若去除全部政府補貼,粗略計算華旅集團2022年將延續虧損2億元左右。
此外,隨著疫情影響及資產不斷擴張所需投入,公司負債規模也持續增加。2020—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公司負債合計分別為74.93億元、78.27億元、78.59億元和84.18億元,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1.94%、75.00%、75.94%和77.99%,保持一路走高。
這種情況下,將2023年業績與疫情前的2019年對比似乎更為合理。據公告,在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錄得凈利潤2246.15萬元,2018年同期則為807.05萬元,以此觀之,華旅集團今年同期4702.55萬元的凈利潤確實“含金量”十足。
不僅公司業績,景區客流量亦同步恢復至2019年水平。
據新世紀評級《信用評級報告》,2020—2022年華山景區游客接待量分別為103.00萬人次、126.90萬人次和154.62萬人次,其中2022年較2019年下滑50.62%。
但在2023年上半年,景區游客接待量為140.47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約3%,華旅集團預計2023年全年接待旅客人數將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今年業績,到年底應該比2019年要好。”華旅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須知,雖是華山景區的唯一授權運營機構,肩挑景區管理、建設、保護等政府職能,但華旅集團并無景區門票收費權,景區經管營收主有來源于華山管委會支付的綜合服務費用(以下簡稱:綜費)。
至于綜費數額,也是經歷過幾輪調整。起初2014年時,綜費為委托勞務費用(以2013年5000萬元為基數,按照每年8%的增長率支付給公司)+門票分成(門票收入的45%)。
2018年,門票分成比例由45%提升至53%。
2019年,新協議直接將綜費確定為按每年2.8億元(包含履行政府部分職能費用及大華山旅游建設資金)支付,并每年適當考慮遞增,期限為20年。
但根據說明書,2018年—2022年,華旅集團收到的綜費分別為1.70億元、1.70億元、1.01億元、0.94億元和1.41億元,與2.8億元相差較多。
圖片來源:公司融資公告
“因為疫情(門票收入)達不到2.8億,有多少就給多少。”上述負責人向記者表示。2022年,渭南市財政局還曾將當年全部門票收入給予華旅集團作為綜費。
除上述占大頭的景區運營管理收入外,華旅集團值得關注的還有餐飲住宿板塊。
據悉,該公司擁有6家自營酒店和華山諾富特酒店1家控股酒店,諾富特酒店由公司委托第三方運營。
但公司自營酒店業務卻算不上賺錢的生意。
2020—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酒店餐飲業務收入0.34億元、0.34億元、0.34億元和0.26億元,但毛利潤均為虧損,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7.52%、-52.83%、-31.07%和-4.11%。
疫情影響下,同樣慘淡的還有酒店入住率。2020—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該公司自營酒店入住率分別僅17%、20%、30%和41%,而聘請第三方運營的高檔酒店華山諾富特酒店入住率分別為48%、60%、61%和70%。
根據研報,業務虧損主要是因為受外部環境沖擊影響,加之較重的酒店折舊和人工成本導致。“酒店業務毛利率三季度就轉正了,因為景區一季度是淡季。”上述負責人表示。
說明書中顯示,目前華山景區周邊高星級酒店匱乏,公司計劃還以合資形式建設喜來登溫泉度假酒店以彌補市場空缺,目前該項目處于裝修收尾階段,預計于2023年國慶期間進入試運營。
但在采訪中,上述負責人表示該喜來登酒店估計要延期到明年五一后試運營。提及原因,其表示:“資金有一些問題,這兩年疫情我們資金比較緊張。”
上文提到,華旅集團已積聚較大規模剛性債務,截至2023年3月末資產負債率達77.99%,財務杠桿逐年攀高。
對此,研報中給出了原因:華旅集團部分已啟動多年的商業項目,投入了大量資金,但進展緩慢,拖住了公司腳步,且何時能實現運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根據融資說明書,近年來,該公司投資建設項目較多,2020—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華旅集團在建工程分別為26.94億元、32.21億元、36.38億元和34.11億元,今年上半年數額有所降低。
總體來看,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主要在建項目概算總投資59.51億元,已累計投資38.22億元,并計劃在2023年4-12月投入2.80億元。
圖片來源:公司融資公告
分項目看,公司參與潼關古城景區項目,該項目于2013年9月動工建設,按照持股比例,公司擬投入22.02億元。截至2023年3月末,該項目一期工程公司已累計投資12.00億元,并計劃于2023年4-12月投資0.80億元。
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項目現在已經具備開業條件了,只是我們在疫情期間沒有開業,計劃放到明年旺季五一前后開業。”
公司還參與蒲城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項目,該項目2016年5月正式開工,按照持股比例,公司擬投入8.47億元。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已累計投資8.20億元,并計劃于2023年4-12月投資0.40億元。對于該項目進度,上述負責人表示明年街區肯定要開業。
此外,華山醫療養生中心項目、華山休閑旅游養生苑項目等投資上億元的項目將在今年年底投運,實際投資進展及項目投運情況值得關注。
公司還有于2022年5月1日試運營的華山冰雪仙境樂園項目,據悉,該項目2022年及2023年第一季度分別接待游客19.2萬和7.2萬人次,目前因試運營期間尚未確認收入。
“這個項目盈利點主要在冰雪演繹表演,但試演因為一些問題正在提升。”上述負責人表示。
研報顯示,整體來看,該公司在建項目較多,但由于項目資金主要來源于外部融資,短期內仍面臨投融資壓力,加之景區、酒店、游樂設施等旅游基礎設施投資體量較大,項目建設進度及投運后的盈利情況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項目回報周期長,公司現金流狀況或將受到一定影響。
但情況正逐漸好轉,據說明書,隨著后續在建工程資金需求逐漸降低,預計華旅集團收入情況、資產負債情況進一步向好。
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獲得的銀行授信總額為72.03億元,剩余未使用授信額度為8.34億元。此外,公司債券及融資項目亦在穩步推進。
對華旅集團來說,谷底已經過去,隨著華山關聯的項目在今年、明年活力釋放,或將推動華山景區旅游產業鏈的形成,進一步提高華山景區的游客數量,亦盤活華旅集團營收模式,打造多元化IP開發。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夏子博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