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08 16:34:42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彭水萍
1、10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末,中國央行的黃金儲備7046萬盎司(約2191.55噸),環比增加84萬盎司(約26.12噸)。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央行連續第十一個月增加,累計增持規模達782萬盎司。以國際黃金的最新價格(1847美元/盎司)計算,累計增持金額達144.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54億元)。
2、工信部公開征求對《關于創新信息通信行業管理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的征求意見稿,指出有序擴大電信業務對外開放,探索在自由貿易港等地區先行先試,試點擴大開放增值電信業務。統籌推進電信業務向民間資本開放,加大對民營企業參與移動通信轉售等業務和服務創新的支持力度,分步驟、分階段推進衛星互聯網業務準入制度改革,不斷拓寬民營企業參與電信業務經營的渠道和范圍。
3、浙江國祥:10月7日,上交所就浙江國祥暫停首次公開發行答記者問。近日有自媒體關注浙江國祥存在同一資產二次上市、發行定價較高等情況。上交所對此回應稱,自媒體反映的有關情況,上交所在審核中已予以關注,進行了專門問詢。目前浙江國祥已暫停IPO發行程序。將針對自媒體反映情況,對浙江國祥開展一次專項核查。
東吳證券:假期全球發生了哪些大事?節后A股如何表現?
1、海外市場復盤
“十一”期間全球股市、商品普跌,其中納指領漲,原油領跌,十年美債沖高回落。其中汽車罷工、美國非農數據引發市場關注。美國方面,“政府關門”得以避免,但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遭罷免;美國多項經濟數據指向分歧,ISM制造業、非農數據彰顯經濟韌性,而ADP就業人數不及預期初見頹勢。歐洲方面,經濟數據指向衰退大勢已定。能源方面,國際油價下跌,沙特表示愿意增產,澳洲液化天然氣罷工事件再度發酵。
2、中國宏觀
政策信號方面:
工信部發文有序擴大電信業務對外開放,分步驟、分階段推進衛星互聯網業務準入制度改革。
《求是》印發重要文章《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處理好若干重大關系》及國資委署名文章《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經濟數據方面:
我國9月PMI數據重返擴張區間,地產方面9月房企銷售環比改善而同比數據依舊較弱,國慶期間文旅及免稅購物修復較為強勁。
3、產業動態
汽車方面:特斯拉上市新款ModelY、北美Model3再次降價,華為系新車問界訂單超預期。
醫藥方面:諾貝爾獎花落mRNA技術,諾和諾德贏得司美格魯肽專利挑戰,新研究表明GLP-1減肥藥可能增加胃腸道疾病風險。
TMT方面:谷歌推出全球最大通用大模型之一RT-X,并開放訓練數據集,華為將于10月10-11日舉辦第十四屆全球移動寬帶論壇,臺積電將于10月19日召開季度發說會,三季度銷售額同比下降11%。
4、國際關系
地緣政治方面:以色列遭火箭彈襲擊,國防軍宣布進入戰爭狀態。
中美關系方面:白宮制定與中國高層的會晤計劃,美商務部將42家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清單。
5、節后A股走勢研判
內部因素:當下經濟回升動能有所增強,流動性持續寬松,為A股形成有力支撐;
海外方面:我們仍維持此前基于基本面決策下的美債收益率筑頂中線趨勢未改變的預判;
總結來說:當前內部流動性陷阱和外部流動性緊縮狀態對股市壓制下,市場后續將會怎么走,主要看政策推動下內需如何演繹,以及外部流動性的緊縮何時緩解。短期來看,部分投資人認為內部基本面明顯好轉可能尚需時日,美債收益率的下行可能也不會非常迅速,但是預期的變化很重要,若預期先于基本面變化或者美債利率筑頂預期走強,則股票市場可能提前反應。
中原證券:經濟景氣繼續回升,市場有望筑底回升
1、官方PMI回升至擴張區間
9月官方制造業PMI為50.2%,較8月回升0.5個百分點,5個月后重回擴張區間。大型和小型企業景氣度回升,中型企業景氣持平。隨著房地產、資本市場政策的陸續落實,企業預期逐步企穩,需求開始回升。管理層表示將“精準有力”地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預計穩增政策將進一步發力,經濟景氣度回升的態勢有望持續。
2、政策效果顯現,工業企業盈利回升
前8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558 億元,同比下降11.7%,降幅比前7個月收窄3.8個百分點。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當月同比增長17.2%,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當月同比首次實現正增長。工業企業盈利回升,顯示政策效果正在發揮積極作用,回升的勢頭有望繼續保持。
3、央行繼續加大宏觀調控力度
央行三季度會議強調,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物價低位回升,保持物價在合理水平。堅決對單邊、順周期行為予以糾偏,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動降低存量首套房貸利率落地見效。落實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金融政策措施,推動平臺企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4、美國非農就業強勁,核心通脹低于預期
美國9月季調后非農就業人口增33.6萬人,為2023年1月以來最大增幅,大超市場預期。8月PCE價格環比較7月上行0.2個百分點至0.4%,低于市場預期;同比3.5%,符合市場預期。8 月實際個人消費支出環比0.1%,較7月的0.6%有所放緩。非農就業數據發布后,市場預期美聯儲在12月加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接近50%。
5、投資建議:市場有望筑底回升
經濟景氣度持續回升,PMI回到擴張區間,工業企業盈利逐步改善,降幅大幅收窄,8月出現正增長。長假出游數據表現較好。經濟復蘇態勢良好,市場有望筑底回升,近期可重點關注建材、食品飲料、養殖、證券、電子等行業。
天風證券:Adobe發布AI工具Firefly,生成式AI正加速整合進工作流
1、Firelfy內測生成超過10億張圖片
Adobe宣布其Firefly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現已在Creative Cloud、Express、Experience Cloud等多個應用上投入商用,而Creative Cloud產品價格將上漲5%-10%,并為在線生成AI工具集Firefly也引入了基于點數的定價,不同賬戶將獲得不同的點數用于使用Firefly。
Adobe Firefly是Adobe旗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核心功能包括基于生成式AI的文字生成圖像、創意填充、文字效果以及創意重新著色,今年三月上線內測以來僅Photoshop測試版用戶就生成了超過10億張圖片。
2、AI工具有望加速用戶向高階轉化
Adobe結合AI后全產品線迎來新一輪提價,提價幅度在5%-10%左右,同時不同正式版本的用戶將獲得500-3000個生成點數,用戶還可購買4.99美元獲得額外的100生成點數。若與Dall-E等生成式圖片模型橫向對比,本次Adobe提價策略相對平滑,其目的在于促進用戶嘗試AI工具并加速普通用戶向高級別專業用戶轉化從而提升整體ARPU水平。
3、生成式圖像僅是開始,視頻、3D等領域將逐步突破
Firefly的全面商業化現階段僅僅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如創意生產工作流程的開始,未來Firefly驅動的生成式功能將在用于攝影、設計、視頻、3D等領域,同時對于生成點數的消耗也預計會增加。工具軟件整合AI的趨勢愈發明顯,Adobe旗下的矢量圖、視頻剪輯和3D內容等一眾工具軟件或將在生成式AI的驅動下迎來全新機遇。
4、AI浪潮下工具軟件的定價模式正發生變化
從工具軟件初期主流的License模式到現階段主流的訂閱制服務,我們認為其背后是SaaS公司和云服務的出現推動的商業模式變革。而現如今Adobe其最新的AI工具軟件定價模式正開始納入生成點數,或代表著的是AI對于工具軟件生產效率的高倍率提升,內容行業的精品和爆款或將由更少的人員和更完善的工具制作。因此對于游戲、視覺、影視和MR等2D和3D內容行業來說,AI工具的出現或代表著相關行業在AI工具全面普及后內容生態或出現快速增長。
5、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Adobe的生成式AI在應用端商業化落地是AI+工具軟件浪潮的標志性事件,至此從生成式圖片開始我們預計包括視頻、3D內容以及助手類工具軟件融入AI的步伐將加速,建議關注AIGC核心標的Unity、微軟;港股我們持續建議關注受益于AI+工具軟件核心趨勢的美圖公司;同時也建議關注受益于3D內容生產工具相關標的,建議關注掌趣科技、易點天下。
華西證券:景氣周期&國產替代驅動,半導體國產設備砥礪前行
1、晶圓廠投資有望復蘇,設備中期維度景氣度向上
根據ICVIEWS所統計數據顯示,雖然半導體市場持續低迷,但2023年仍將有13座新的12英寸晶圓廠上線。Yole預計未來三到五年全球晶圓廠相關投資約為8000億美元。未來三到五年晶圓代工廠投資將有機會出現復蘇,拉動半導體設備行業規模進一步上行。
2、晶圓廠經營狀況逐漸改善,擴產仍是中期規劃
根據中芯國際公告顯示,2023年Q2產能利用率為78%,相較第一季度上漲了10%,公司判斷2023H2銷售收入將好于上半年。根據集微咨詢統計的12/8英寸產線中,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2023年,中國大陸12英寸晶圓代工預估新增產能大約18萬片,8英寸晶圓代工預估新增產能大約10萬片。國內擴產中,國產設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持續升級,行業向上動能顯著。
3、28nm加速追趕,國內設備企業積極布局
根據芯智訊信息,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在法說會上表示,高雄廠已動工但會修正投資方向,原本的28nm投資計劃會改成更先進制程。臺積電高雄廠的轉向會進一步釋放28nm產能的競爭空間,對于中國大陸的晶圓代工廠而言,28nm將是可以重點競爭的細分領域。
4、投資建議
在晶圓廠投資有望復蘇的情況下,設備行業中期景氣度向上,同時設備國產化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持續提升,國內設備行業向上動能顯著。重點推薦:至純科技、盛美上海、華峰測控、華海清科、拓荊股份、萬業企業、北方華創、中微公司、芯源微等。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10183583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