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28 16:54:37
◎近期相關活動上,君實生物CEO李寧表示:“面對當下的不確定性,公司正在做基本功、‘減肥瘦身’”。
◎就特瑞普利單抗闖關美國市場的出海之路,他透露,被FDA批準的時間表和當初的預測基本一致。
每經記者 許立波 每經編輯 文多
“面對當下的不確定性,公司正在做基本功、‘減肥瘦身’。”9月25日,第八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上,君實生物CEO李寧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分享了公司當前的經營動態。他還表示,君實生物作為一家Biotech公司,一直以來都在不斷根據行業形勢的變化調整自身的發展策略。
作為首個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交上市申請的國產PD-1單抗,君實生物核心產品特瑞普利單抗闖關美國市場的出海之路也一直備受關注。從目前透露的信息來看,各方均對特瑞普利單抗在FDA獲批一事充滿信心。
9月25日,君實生物海外合作伙伴Coherus在官網上公布,FDA已經完成了對君實生物位于中國國內的三個臨床中心的現場審查,其中只有一個中心就一個觀察項收到了一份FDA 483表格(現場觀察報告),Coherus和君實生物認為該觀察項是容易解決的。Coherus預計特瑞普利單抗可能會在2023年底前獲得美國FDA上市批準。
李寧對此介紹:從監管角度來說,FDA在第三季度末或是第四季度初會有一個結論,目前我們是非常樂觀的,沒有什么問題。他認為,被批準的時間表和當初的預測基本一致。
圖片來源:活動主辦方提供
日前,君實生物核心技術人員離職的消息引起資本市場的普遍關注。8月30日、9月1日,公司先后披露公告稱,HAIWU(武海)因其他工作安排申請辭去公司第三屆董事會非執行董事職務、馮輝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首席運營官及子公司所任職務。
值得注意的是,武海和馮輝都是君實生物元老級高管,也是公司公開披露的4名“核心技術人員”的其中兩位(2020年招股書)。資料顯示,馮輝在其任職期間主要參與了君實生物JS001(特瑞普利單抗)、JS002(昂戈瑞西單抗)、JS004(Tifcemalimab)等多項抗體藥物項目早期的研發工作。特別是PD-1藥物特瑞普利單抗,如今已經成為了君實生物的核心產品。今年上半年,君實生物商業化藥品銷售收入6.25億元,特瑞普利單抗的營收為4.47億元,貢獻度占到七成。
不過,馮輝也并沒有完全告別君實生物。2023年9月11日,君實生物及其兩家全資子公司擬與上海安領科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及馮輝簽署《合資協議》,君實生物擬以處于臨床前研發階段的2個在研項目(腫瘤治療領域)的相關資產和部分專利權益作價3059.78萬元,出資認購合資公司新增注冊資本14萬元,其余部分計入合資公司資本公積。合資公司擬與4名天使輪投資人簽署《關于上海安領科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之增資協議》,本次交易完成后,君實生物持有合資公司9.45%的股權。
總體上而言,核心技術人員的離職也是君實生物整體研發策略收緊的一個縮影,2022年末,君實生物的研發人員數量為995人,截至今年6月底,研發人員數量已經減少至854人,半年時間公司縮減了141名研發人員。伴隨著研發人員的減少,君實生物的研發投入也有所下降,上半年研發投入共計9.49億元,同比減少10.7%。
9月19日,君實生物傳出裁員的消息。對此,李寧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張江,我們有超過5個實驗室。其中有一個實驗室做了一些人員調整,原因是我們做了一些早期研發管線的調整,調整的目的是讓整個管線變得更加健康。”
君實生物目前尚未實現盈利,仍需依靠融資維持正常運轉。半年報顯示,君實生物上半年實現營收6.7億元,同比減少29.21%;實現歸母凈虧損9.97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虧損9.12億元進一步擴大;本期研發投入合計9.49億元,同比減少10.7%。
據記者梳理,君實生物于2020年7月在科創板上市,首發募集資金總額達到48.3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為44.97億元。從IPO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看,根據君實生物此前披露的2023年度持續督導半年度跟蹤報告,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計使用首發募集資金39.84億元,首發募集資金余額為5.56億元。
2022年11月,君實生物37.77億元的再融資方案通過證監會審核,同年11月23日,君實生物的定增募資額就已全部到賬。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計使用再融資募集資金11.88億元,但其中多數(8.3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用于募投項目的支出金額為1.42億元。再融資募集資金余額為25.92億元。
盡管賬面上趴著巨資,君實生物董事會仍然在6月6日通過赴瑞交所發行GDR的預案。根據募投計劃,君實生物擬發行不超過0.68億股募資34億元,投向“創新藥研發項目”、“上海君實生物科技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等用途。
“本次發行有助于加快公司臨床研究工作及推動相關產品在國內外的上市進程,擴充公司單克隆抗體原液產能,提升公司將創新藥物研發成果轉化為生物藥物制劑產品的生產能力,滿足公司國際化布局需要。”君實生物表示。
李寧表示,目前來看,公司的現金流非常健康,但在當下的客觀環境下也需要居安思危。“從資金的角度來說,其實作為一家未盈利的企業,天天都面臨這樣的問題——錢花在了哪里、怎么花、優先級怎樣做,我們也一直在拷問自己。”
從管線的角度,李寧認為,公司目前將近70個創新藥管線,肯定是要有所優化的。公司會根據產品管線本身的特點進行精簡,挑出最好的,以最快的速度推到臨床和病床。“好的產品,比如BTLA在美國FDA批準以后做三期臨床研究,我們是全力以赴往前面做。”他還表示:“然后一些Me-too的產品、雞肋的產品,或者是相對不適合國內病人的產品,其優先級別會盡量降低或者是做相應的改進。”
“前五六年中,君實生物的發展是非常快的,但要適應整體的發展,我們也需要有一個合適的機會去沉淀一下,想一想我們以前走過的路,到底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可以改進的。實際上,不僅僅是在‘資本寒冬’中要做這個事情,在資本最熱的時候也該做這個事情。”李寧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